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相似文献   

2.
有余数。除法"是小学数。第。删。内乘。和表内除法(二)冲的教学内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比表内除法难度大,复杂得多,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一、认真分析教材,领会编写意图本节教材共安排四个例题和相应的练习题。例题的功能和编写意图大致是这样的:例1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以原有知识(能整除的除法,不给出整除定义)为基础,使学生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初步建立“余数”的概念,实现由表内除法向有余数除法的过渡;例2是让学生基本掌握试商方法,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例3…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六年制统编教材三册61页例1教学目标:1.认识有余数除法。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3.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算理,会确定其商数和余数的单位名称。4.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六年制课本第三册第58页例1、例2。教学目的: 1.认识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2.初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观察、判别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有余数的除法”是学生首次接触不能整除的除法,讲清“余数”概念在这节课至关重要。我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有余数的除法”,教材首先用平均分梨恰好分完和分不完两种情况对比,让学生认识余数,掌握余数的概念及其特点。因此,直观演示分梨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是如何处理的 “分橘子”一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内容,其教学目标是:在经历二年级上册一系列分物活动、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经历用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感受余数要比除数小。  相似文献   

7.
邵陈标 《辽宁教育》2007,(11):56-59
“有余数除法”是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编排三个例题来构建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分别为: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余数比除数小。这块内容已经有不少经典案例研究。如:上海顾泠沅教授指导下的“分豆子与有余数除法”、杭州丁杭缨的“方法可以多样,但需要有主心骨”等。前不久,在新生代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听了吴老师执教这一课,对整堂课中借助小棒搭正方形学习有余数除法,顿觉眼睛一亮。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解读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新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两部分。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在用一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中,能够整除的是少数,有余数的是大量的。把这部分内容学好,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这就为以后学习除法试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掌握好有余数的除法,教材中先讲有余数除法的计算,使学生学会试商方法,然后再讲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应用题的学习,是加深对除法的两种应用题和有余…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时,较多地用到了比较的方法。 1.教学“除法的验算”,引导学生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和“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后提问:“验算没有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似文献   

10.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芜湖市柳春园小学张爱群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第66、67页,练习三十八第1—3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教学准备:...  相似文献   

11.
<正>在日常生活的除法计算中,有余数的除法是大量存在的,它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人教版教材中“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编排在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之后,是在学生掌握了除法的含义及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教材编排了大量的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让学生直观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以及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本质及各部分含义,这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重要基础。下面根据本单元教材内容及编排特点,结合教学实践作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教材(五年制第三册)40页例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下面各个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填完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相似文献   

13.
一、案例描述一次教研活动中,教师Z执教了“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根据教材安排,本节课除了要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外,还要教学除法的竖式。下面描述的是例1教学的简要过程。教师先借助主题图创设情境:用15盆花布置会场,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反馈,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六年制教材第三册的“有余数的除法”是一个难点,难在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产生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不易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难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第三册“有余数的除法”既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又是各阶段除法计算的基础。由于“余数”是个新概念,试商又比较复杂,因此,这部分知识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中应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效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掌握有余数的计算方法和书写格式。一、运用迁移规律.促进新知识结构的形成例1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由能够整除的除法迁移到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准备题时,可引导学生思考:竖式4J8中,除尽后余数位置上的“0”表示什么?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  相似文献   

16.
[教材略析] “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在四册教材上被分成两段。第一段是没有余数的(例3~例5),第二段是有余数的(例6)。它们都是教学中的难点,特别是商末尾有0,同时又有余数的除法更难。为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商0规律,例3~例5用一节课“新授”后,应上练习课两节,例6“新授”完毕,也应练习两个课时。 [教法提要] 教学方法与步骤可仿照“商中间有0”除法的教法进行教学(见前一个《怎么教》)值得注意的是:①仍应分析数的组成,使学生理解每位商的意义;②要诱发学生的错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66~67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初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重点难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试商方法。教具学具:投影片、投影仪、小黑板等。学生准备小棒若干。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听算。略  相似文献   

18.
葛颖华 《贵州教育》2011,(16):31-33
“有余数除法”在老教材中的一般教法是先教无余数除法竖式,下一课时再教有余数除法竖式。按此教法教下来,我发现先教无余数除法竖式时学生体验不到除法算式书写格式的优越性以及除法与加法、减法、乘法的竖式有何区别;在列有余数除法竖式时,竖式的被除数的下面本该写除数和商的乘积,学生往往受无余数除法竖式的负迁移直接写被除数,每次总要...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联结力是学生将获得的知识、方法等与原有认知结构相关联,融合成新的认知结构的一种内化能力。学生的数学联结力如何?笔者以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为例进行测评,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建议。一、测评背景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是以表内除法为基础的,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可以将两者进行关联。但事实上,学生学习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对于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比较片面。这和教材编排“重‘包含除’、轻‘等分除’”有关,学生从“包含除”的角度更容易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也就忽视了“等分除”的意义,导致对于除法两种意义的联结不到位。  相似文献   

20.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是在2—6的乘法口诀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注意将有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和乘、除法计算穿插编排,既可以使乘、除法计算有比较多的练习时间,又可以突出几种应用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联系。同时,教材还注意通过“提问题”和“填条件”,初步训练学生用综合法和分析法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掌握乘、除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思路。因为有余数的除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又是除法的基础,而且试商比表内除法复杂,所以教材把有余数的除法作为一小节独立出现。 一、7、8、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