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查明隧道洞身段地层岩性、断层破碎带宽度、破碎软弱含水岩体和岩溶发育岩体的埋深和规模,可预防涌水和突泥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音频大地电磁法是工程物探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探测地下埋深1 500 m浅地层电阻率结构信息。隧道穿越的地层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隧道开挖面临较大的风险,结合铁路隧道工程勘察应用,采用该方法对拟设隧道进行探测,能够初步划分地层岩性,判释隧道洞身段断层破碎带的规模,初步划分隧道洞身段围岩级别和岩溶发育岩体。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探测隧道洞身段的不良地质体,初步查明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对隧道设计及线路方案的比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何中江 《科技风》2012,(11):105
介绍了EH4的原理、处理和解释,并用于隧道勘探实例中,查明隧道区地层岩性以及岩溶、透镜体、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为该隧道的设计、施工等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ADU-07e电磁测深系统工作方式,从大地电磁法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数据处理、结合相关地质资料查明了铁路隧道横洞线路的岩体破碎带、富水岩体埋深和规模以及断层破碎带等,为横洞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参考资料。同时论证了该仪器的有效性以及大地电磁测深法在隧道横洞勘察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可有效获得地下数米到数千米地层的电性参数。该方法已广泛运用于铁路、公路等隧道勘探,并取得很好的效果。本文介绍了大地电磁测深的基本原理、特点、工作方法和资料处理。通过对大地电磁测深方法,结合地质、钻探等手段,成功解释出了蜈蚣山的隧道岩性分布和地下水及断层破碎带的位置。依据物探资料布设了验证钻孔,经验证物探成果与实际地质情况吻合较好,说明该方法是隧道勘察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曾亮 《科技广场》2010,(2):149-151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是一套综合了AMT各自优点的电磁自动采集和处理系统,以其探测深度大、分辨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隧道前期勘查、地下水资源勘查、金属矿产勘查、石油勘查等领域,可取得常规电法和地震勘探无法比拟的勘查效果,尤其适用于确定地质构造的位置、大小、破碎程度等勘查工作。文章从方法的原理特点出发,并通过实例成功解译出了隧道经过的断层破碎带的位置并划分隧道沿线围岩类别,为钻孔布置及隧道设计、施工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本首先详细地介绍了三都隧道的工程栅.况和断层破碎带的构造,介绍了处理三都隧道产生的特大突泥、涌水地质灾害的施工技术,制定科学、合理施工教术和方案,使得三都隧道能够安全顺利地施工,顺利的穿越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断层破碎带。  相似文献   

7.
对山岭隧道常规施工工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包括矿山法(传统矿山法和新奥法)和掘进机法,并指出它们之间的优缺点。指出目前国内外应对山岭隧道不良地质(软弱围岩、高压富水断层破碎带、岩溶地区和岩爆地区)的某些技术措施。对山岭隧道的一些现状进行研究,并介绍了人工地层冻结法在山岭隧道的应用趋势,当前山岭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超前支护、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设计和隧道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还有山岭隧道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天然场音频大地电磁法(以下简称AMT法)以电阻率的差异作为物质基础,根据所观测到的视电阻率值的大小以及随着频率变化的情况来推断解释地下地质体空间分布的一种天然源频率域物探方法。文章采用AMT技术对某隧道进行勘探,目的是探测该隧道走向范围内隐伏断层的空间形态:包括断层走向、倾向、倾角及断层破碎带的宽度、物质成分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隧道洞身范围内的岩体的完整性、赋水性等。应用结果表明,AMT技术在隧道不良地质体无损勘探中能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目前全国第二长公路隧道——龙潭隧道应用实例,介绍了TSP203超前预报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并通过探测推断与实际对比,给出了该系统在地质方面的应用效果及其探测准确性评价。结果表明,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对隧道内存在的岩溶、大体积含水、断层破碎带等具有较强的预探能力,施工预警能力好;但对于隧道内围岩的软弱变化、完整程度、含水程度,判断的准确性不高。  相似文献   

10.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育王岭隧道破碎带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山  张文君  邱波  孙浩 《科技通报》2019,35(2):195-200
隧道掘进穿越断层和节理裂隙破碎带施工过程中易发生塌方、涌水突泥等灾害事故,为保证隧道穿越多裂隙带的施工安全,降低施工灾害发生的概率,施工前有必要对隧道进行超前预报。本文依托育王岭隧道,通过地质分析研究了育王岭隧道的破碎带发育特征,利用TSP超前预报系统、地质雷达和红外探水等物探手段对育王岭隧道的地质缺陷体进行探测,探测结果与现场实际揭露情况基本吻合。综合采用TSP超前预报系统和地质雷达可较为精确预报岩溶区隧道的破碎带发育情况,红外探水基本可以预报裂隙含水情况,其预报手段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1.
水利工程岩基存在地质缺陷,对一些特殊的地质缺陷,采用开挖处理在技术上的可能性较小,在经济上也不合理,一般根据工程具体条件,采用一些特殊的处理措施和方法。主要阐述了工程断层破碎带的处理、工程软弱夹层的处理、岩溶处理、工程的基岩锚固技术的措施与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徐峰 《中国科技信息》2009,(24):67-68,73
管棚是隧道施工中软弱围岩超前支护的一种重要形式,新建铁路贵阳至广州铁路两广隧道进出口采用长管棚及注浆有效地加固洞口破碎带,使得隧道成功通过洞口破碎带.本文重点介绍了长管棚的设计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3.
陶军 《大众科技》2013,(4):40-42,109
一般来说,隧道施工,如何对破碎带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的是保证隧道工期、工程质量和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文章以某条高速公路一座隧道为例,通过在实践中采取多种注浆工艺对隧道断层破碎带进行综合加固,取得良好工艺实效,为以后类似情况的隧道施工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在灰岩地区水电站灌浆平洞的防渗帷幕的施工实践,介绍了防渗帷幕灌浆过程中所遇到的岩溶洞穴、软弱夹层、断层破碎带、有涌水地层等各种复杂地层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EH4电磁成像系统在新疆某缺水地区寻找地下水的应用,通过对该区的EH4电磁资料进行分析和反演处理,获得了该区的电阻率断面图,从图中不仅能够反映出含水地层与隔水地层的电阻率差异,而且得出此工作区内第四系与侏罗系的电性地层界线,解释了含水构造和断裂分布情况。根据以往的找水经验,工作区内断裂构造是很好的导水通道,此工作为下一步水文地质详查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李小斌 《青海科技》2011,18(2):86-88
本文介绍了河卡山隧道断层破碎带段采用的小管棚预支护、锚喷初期支护施工技术及开挖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存在断层破碎带段的隧道施工极易发生突泥、涌水、涌砂危及施工安全的事故,对于隧道断层破碎带的研究是保证隧道安全施工的重大课题之一,而冻结法施工针对这类地层有成熟的技术储备,技术可靠,确保一次成功,而且有成功的案例。但是对于断层破碎带这种复杂地层,冻结钻孔施工中难以成孔,必须通过注浆来充填空洞和堵漏以解决漏浆、钻孔坍塌问题,实现冻结孔能够成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采用超前管棚注浆支护技术顺利通过复杂断层带隧道的实例,研究了复杂断层带隧道面临的破碎围岩变形控制问题。通过计算确定了超前管棚注浆支护的设计参数,采用数值计算手段分析了断层区域不同支撑条件下的围岩应力和初支变形情况,对施工后初支变形量进行了现场实测,总结了超前管棚注浆支护技术通过复杂断层带隧道的成功经验。实证:超前管棚注浆支护技术提高了周围岩石的完整性和整体承载能力。虽然可以形成较强的预保护体系,用于复杂断层带破碎的围岩变形控制,但只有辅助物质探测手段提高注浆质量,加强监测,才能保证顺利通过复杂断层带,本文的经验可为相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微分电测深法在水文、岩溶、矿山等工程地质勘察中被广泛应用。该方法具有能适应复杂地形、垂向和水平的分辨率高等优点。本文将微分电测深法应用于益马高速的万香仑隧道,探测隧道的不良地质体。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勘探区域内的破碎带反应明显,呈低阻显示,结合地质资料和后期施工验证,对不良地质体分布范围推测准确。微分电测深法对探测断层破碎带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述了各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特点,针对石林隧道穿越岩溶、断层、破碎带等复杂地质条件,以地质调查法为基础,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使隧道施工在高风险段落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并优化了施工方法,使石林隧道安全快速的通过了各种不良地质地段及高风险段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