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东北地区天然气储量丰富,最大程度的勘探和开发事在必行,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酸压是碳酸盐岩油气藏有效的储层改造和增产措施之一。川东北地区高压、超高压、高含H2S气藏的特点对酸压工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川东北地区天然气井酸压工艺技术现状、存在的技术难点和采取的应对措施和下步研究方向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普光气田储层分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分析等。研究了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和长兴组储层特征,并参照四川地区已有的碳酸盐岩储层分类标准对其进行了分类评价。对各类储集体的岩性、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明确了I+Ⅱ类气层集中发育区。对下步气藏开发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笑桀 《内江科技》2012,(1):140-141
勘探和研究证明,川东北地区具备良好的勘探潜力,但是目前针对川东北地区的研究多针对海相层系地层,对陆相层系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资料限制,笔者通过运用2维地震资料建立的地震层序格架,对川东北地区的地震相进行了解释、识别,进一步划分出了5类良好的储层地震相,并指示了本区诸层序沉积的古水流方向(物源方向)主要来自北西及北东两个方向。  相似文献   

4.
李风鸣 《内江科技》2013,34(3):123-124
凝析气藏的开发不同于一般气藏,除了要考虑天然气采收率外,更重要的还需要考虑提高凝析油采收率的问题。本文针对衰竭式、保持压力和部分保持压力三种开发方式,以埕北古7井流体组分分析结果、流体相态实验为基础,研究了带油环凝析气藏开发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川东北地区钻井废弃泥浆固化法处理技术及运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冀川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1):185-187
介绍了川东北地区钻井废弃物的来源、所含主要污染物、处理方法。阐述了川东北地区废弃物固化处理原理、施工工艺、固化剂组成及技术特点、固化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天然气高压物性参数预测方面的研究工作,并获得了很多天然气物性参数预测方面有意义的公式。这对一些无法进行试验测定的天然气井来说,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在元坝地区天然气高压物性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天然气偏差系数的预测研究,以验证元坝地区参数预测方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郭彤楼 《科学中国人》2005,(11):F0002-F0002,1
2005年1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委员会的专家在确认了普光构造海相飞仙关组首批1143.63亿立方米天然气探明储量后,明确指出,普光气田是四川盆地经过七十多年勘探后发现的最大的气田.也是中国国内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整装海相碳酸盐岩气藏,普光气田的气藏丰度之高、储层厚度和物性之好在国内外碳酸盐岩油气田中都不多见。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已开发的高含硫气藏井口气体中H_2S组分含量随开采时间增加而增加,为保障气田安全平稳生产,需要预测H_2S组分含量变化规律,并采取必要工艺措施。基于气体溶解度理论,明确了高含硫气藏井口气体中H_2S含量是随地层压力降低、由束缚水和侵入水释放而增大;根据流体相平衡和物质平衡理论,建立计算H_2S含量的数学模型,评价H_2S含量 2的变化规律;通过与H_2S含量实际分析数据的对比,验证了该数学模型和应用程序的可靠性,预测了气藏开发过程中H_2S含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油藏注气技术已成为最重要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向油藏中注气,将改交油藏体系的组成、组分等热力学条件,以及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但由于高压物性参数,如泡点压力、体积系数、原油粘度等数据是评价储油层性质、计算油藏储量所必不可少的参数,而对油井重新取样、配样分析只是获得以上流体高压物性参数的一个途径,但其操作复杂,运行成本较高,不适合大规模开展。H17油藏在开发的初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油气井高压物性取样分析。因此,有必要在前期高压物性实验分析数据基础上,对油藏的物性特征进行动态预测,进而对油田生产方案制定和生产措施的调整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唐剑  江旭珊  李永葆 《内江科技》2010,31(9):106-106,109
本文通过对川东北海相地层地质特点研究和固井质量统计,总结了研究区固井工艺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高温、高压井的固井改进工艺:该工艺已运用于川东北地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固井合格率和优良率。  相似文献   

11.
王勇 《内江科技》2012,(2):116+127
川东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为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主力区块之一,川东北天然气为典型干气,常规的气测解释图版效果不佳。钻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储层物性,本文在气测图版中引入钻时,建立了钻时甲烷图版,能够很好识别储优质储层,对录井油气解释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川东北气矿成立于2002年12月,主体产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气藏老区近一半天然气产量必须依靠排水采气完成。本文分析了现有排水采气工艺主要包括: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优选管柱排水采气工艺、机抽排水采气工艺等。加强气藏和单井的排采工艺分析,优化设计排水采气工艺和技术参数,研发和更新井下作业配套设备,和采用复合排水采气工艺等,均是有效提高产水气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内江科技》2015,(4):61-62
储层的物性下限即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下限的确定对划分有效储层和储量计算具有重要意义。川东北YB气田大安寨段灰岩储层为典型的特低孔、渗储层,其具有孔隙结构特征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征。本文结合岩心物性分析资料、压汞实验,综合利用经验统计法、孔隙结构分类法、最小孔喉半径法和孔-渗关系法综合确定了储层物性下限。综合确定的孔隙度下限为1.79%,渗透率下限为0.004 m D。  相似文献   

14.
流体热物性的基础研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体热物性是流体热物理性质的简称,包括流体的热力学性质和迁移 (输运)性质, 其中热力学性质主要包括PVT性质、饱和蒸气压、临界参数、饱和气液相密度、比热容、表\\r 面张力、声速和混合物的相平衡性质等,而迁移性质则主要包括粘度、导热系数和扩散系数 等。实践证明,可靠的热物性数据不仅是许多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特别是动力工程和化学 工程中的工业流程设计不可缺少的,而且往往与基础研究的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由于储层受岩性、物性及孔隙结构等多种变化因素的影响,会表现出复杂的岩性或电性变化规律,增加了流体在储层孔隙中渗流的复杂性,本文探讨了该类型储层岩电参数的变化规律,根据对具体的储层岩电参数的研究,进行含水饱和度的计算。结合实际的井资料用两种方法计算了储层的含水饱和度,得出用西门度模型来计算饱和度是用于该地区储层的最优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松南气田营城组火山岩气藏为酸性气藏,气井CO_2的含量高,平均达20%以上。以往气井产能评价采用常规方法,忽略了CO_2对气体高压物性参数的影响。本文在基于气体稳定渗流理论和高含CO_2流体相态实验结果,考虑μZ与压力关系,建立了反映高含CO_2天然气井产能方程,研究了CO_2含量对气井产能的影响。通过实际产能测试资料处理,表明新的产能方程计算结果可靠,适用于松南气田营城组火山岩气藏的产能评价。  相似文献   

17.
川东北高压气井固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北是川气东送工程的重要气源区块,该区块地质构造非常复杂,在须家河和嘉陵江、飞仙关地层存在高压气层,固井极易发生气窜影响固井质量,影响川气东送工程建设。本文从川东北气井固井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影响气井固井质量的主要因素,兼顾固井工艺及水泥浆技术研究出一套适应川东北高压气井实际情况的固井工艺,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张杰 《科技创业月刊》2013,26(5):101-103
普光气田位于我国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境内,是国内迄今发现的最大规模海相气田,气藏具有原料天然气具有储量丰度高、硫化氢及二氧化碳含量高、地层压力高和气藏埋藏深的"三高一深"特点。普光气田项目主要包括净化厂工程和地面集输工程两部分,根据项目特点,业主分别采用了EPC和E+P+C模式进行该两项目的建设管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普光气田项目的特点以及如何选择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对国内类型大型石化项目的工程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凝析油气藏是在一种介于油藏和纯气藏之间的特殊油气藏,具有资源量大、品质好、采收率高、炼化工艺简单等优点。凝析气藏在全球分布范围广,但因其独特的反凝析现象和相态特征,在制定开发方案时始终存在一系列的难题。本文总结凝析气藏形成条件,明确成藏过程中随着温压系统变化凝析气藏的相态变化规律以及分布模式。以全球大型的凝析气藏为例,分析了典型凝析气藏的分布规律、主要层系、储层类型、气体组分以及形成的主控因素。针对凝析气藏特殊的相态特征和温压条件,综合分析各类开发方式的适用条件以及优缺点。该研究为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地区凝析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上,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张家湾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在测井数据标准化基础上,开展了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分别对储层岩性、物性、电性与含油性特征及其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将储层分类为产油层(油水同层),产水层(水层);混合区(产油、产水层混合区);干层(试油产液量低于干层标准),综合考虑储层物性、物性、电性与含油性特征及关系,建立了目标区长8油层组储层流体判别标准,为该地区快速准确识别油层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