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心物语     
都忘在家里某老人读完一本关于如何增强记忆力的书,便大肆吹嘘他的记忆力提高了一大截,还要老妻试试他。妻子说:“明天咱们外出旅行,你把应带的东西背一遍。”老人精心抄了一份清单,认真地背起来。第二天,两人上路了。在汽车里,妻子问他:“你能背下咱们带的东西吗?”老人一字一句地背得滚瓜烂熟,一件不少。妻子很高兴,问他东西放在哪儿,老人一听,瞠目结舌。他懊丧地说:“亲爱的,东西都忘在家里了!”  相似文献   

2.
没收到     
一位老人给远方的儿子写信:“孩子,家里要买些东西,你寄点钱来吧。”不久,他接到了回信:“爸爸,你要钱的那封信我没收到。”没收到  相似文献   

3.
“求求你给我个机会,不要再对爱说无所谓……” 你九岁那年,我出生了,我的出生让你在家里的地位大大下降了。从那以后,香甜可口的饼干不再属于你,可爱漂亮的衣服不再属于你,属于你的是做饭、洗衣服、照顾我。  相似文献   

4.
细读本期文章,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很久以前听过的这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孩子家里很穷。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用手指对着路边的一颗小石头,点了一下,小石头立刻变成了金子,老人要把金子送给孩子,孩子却摇了摇头;老人又把一块大石头,化成了大金块,要送给他,孩子还是摇头;老人又顺手把对面的一座山,点化成一座金山说要送给他,孩子仍然摇头。老人生气了,责问他:“金山你还不要,你想要什么?”小孩不慌不忙地说:“我想要您的指头。”  相似文献   

5.
街道     
今天你从老师家里回来的时候,我在窗口看见你撞了一个妇人。在街上走路时要注意啊!在街上也要遵守街上的规则。你在家里很守规矩,为什么在街上就不能呢?你要记住,街道就是众人的家,在街上遇见衰弱的老人,穷人,抱孩子的妇  相似文献   

6.
经典微博     
《大中专文苑》2014,(12):76-77
微感悟@雪域高原摄影人:父母最大的感伤,莫过于看着家里孩子一个个离开,洗漱台上不再摆着他的牙刷,阳台上不再晾着他的衣服,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听见有人在身后喊爸妈,猛然回头却只是茫然张望,总有一天他们会老去,他们不再理解你所学的东西,所以,对他们多一点耐心,就像小时候他们对你那样。  相似文献   

7.
经典微博     
微感悟
  雪域高原摄影人:父母最大的感伤,莫过于看着家里孩子一个个离开,洗漱台上不再摆着他的牙刷,阳台上不再晾着他的衣服,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听见有人在身后喊爸妈,猛然回头却只是茫然张望,总有一天他们会老去,他们不再理解你所学的东西,所以,对他们多一点耐心,就像小时候他们对你那样。  相似文献   

8.
芜湖铁画     
在我的家里,摆着一幅铁画。它是皖西南家具城老板送给爷爷的纪念品。这幅铁画非常精致,上面刻着一棵苍劲挺拔的迎客松。你瞧,迎客松像位慈祥的老人,伫立着,仿佛在说:"欢迎到黄山做客!"  相似文献   

9.
桌子是桌子     
老人厌倦了天天都一样、平淡如水的生活,于是决定要改变它。他打乱了生活中所有的语言,称桌子为“地毯”,称椅子为“闹钟”…暂时的新鲜很快被永远的孤单所替代。其实老人一开始只想让生活稍微变得有意思一些,不幸的是他那套异想天开的“有意思”的语言,是社会上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二他失去了与人交流的工具—语言,不再为社会所接纳。想一想,如果你也像这位老人一样发明一套自己的语言,但只有你一个人能用、能理解,那你身边的人会怎么看你?除了语言,生活中还有别的东西必须和别人共同使用吗?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学或父母。  相似文献   

10.
怀念恩师     
我出生在湖南湘潭县,与白石老人同一个镇,儿时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画家。我自幼就喜欢画画,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因为家里穷,我就用画在同学中换些要用的纸,母亲说:"将来你就好好学习白石老人的画吧"。我母亲虽无文化,但十分了解白石老人的人品和画画的名气,母亲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都爱好画画,大学期间还临摹过白石老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患病的儿子将身患绝症的老母亲送入千佛山医院3天后不辞而别,仅留下一封写给母亲的信。体重仅剩29公斤、胃癌晚期且生活不能自理的66岁老人,独自一人在千佛山医院的病床上忍受着病痛的煎熬。老人的头发已经全白,被单遮盖下的身子就像一副骨架,手臂摸上去只有骨头和外面的一层皮。老人始终不肯开口说话,但神志十分清醒。她用手势示意,为了治病家里已经花了15万元,但医护人员和记者问她家人情况的时候,她都始终沉默不语。“老吾老及人之老”,然而……看了这篇文章,你能站在不仅仅是人道的立场上,发表你的见解吗?本刊期待着你的来稿!  相似文献   

12.
首先对这道古名题谈点看法,古代数学名题说:“古代有一位老人,在临终前嘱咐他的三个儿子:我已不久于人世了,家里没有什么东西给你们留下,只有畜牧场上的19头耕牛。你们三人分吧,老大分得总数的二分之一,老二分得总数的四分之一,老三分得总数的五分之一。说完后老人就死了。请你  相似文献   

13.
诚信是金     
曾经读到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的曾参。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办事,年幼的儿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意带他去,便对儿子说:“你在家里好好玩,等你妈妈回来,把家里的猪杀了煮给你吃。”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来是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也就忘记了。没想到,曾参却真的把猪杀了。妻子从集市  相似文献   

14.
前沿     
《新作文》2013,(6):2-3
感动云南一抄表员默默为80岁老人垫缴电费6年2007年,唐保存开始负责云南马武村的抄电表和催电费工作。一天,他来到一间破旧的土坯房前。抄录完电表指数,填好电费单后,他走进屋内,眼前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正在忙碌着。他来到老人身边向她说明了来意,老人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皱皱巴巴的零钱塞到他手里。当看到老人的家里一贫如洗后,唐保存没有犹豫就把老人递过来的钱和电费收据单塞给了老人,然后离开了。唐保存找村里人了解到,老人叫龙绍芳,年近八十,家里还有都有残疾的儿子儿媳,几乎没有什么劳动能力,全  相似文献   

15.
最好     
在家里对卧病的奶奶你最好多加伺候有人敲门是讨要的穷人你最好给点东西出门见一个小孩跌倒了你最好拉起这种哭声过马路遇到颤巍巍的老人你最好伸手扶一下同行者城南那个孤老爷子的破屋里你最好抽空去坐坐人生,每一天都很平淡你最好的事是你最好做了这些事姚学礼是新乡土诗人,他的诗常有田园牧歌式的浪漫和激情,但这首诗更多的是严肃和深邃。在看似轻俏平白的语句背后,诗人强调,人们应该充满爱心。对自己的亲人、长辈,要倍加关爱;对穷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要深切同情;对孩子,要细心呵护;对老人,特别是孤寡老人,要送去温暖和帮助。诗人指出,…  相似文献   

16.
姚华陌 《老年教育》2002,(10):32-33
玉蕙: 那日我离乡参军,你送我到村口,眼含热泪对我说:"你放心,家里的老人我照顾,再苦再累我也不怕,我愿等你到白头."这一切仿佛就在昨天,然而时间的车轮已辗过10载光阴.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语委红楼家属院,进出的不少是年逾花甲的老人,这些跟普通市民没什么两样的老人,和我们迎面而过时,你可能想不到他们或许就是在我国语言学界颇有建树的专家。国家语委原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章太先生就是这其中的一位。3月的一天,我们如约来到陈先生的家里。刚下课稍事休息的先生,脸上虽还略带倦意,但很热情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相似文献   

18.
鲜花与小草     
阳台上的鲜花要谢了,它不再拥有昔日华丽的衣裳和美丽的面庞,像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形容枯槁,在风中垂下了懊丧的头。它脚下的小草叹了口气, 说:“花老弟呀花老弟,我以前劝过你,不要搞特殊,不要出风头, 你总是不依,瞧你今天……像我这样与世无争地生活,多美好。  相似文献   

19.
《神州学人》2014,(6):51-51
子女出国留学对于父母最大的感伤,莫过于看着家里他们生活的迹象一点点消失,洗漱台上不再摆着他的牙刷,阳台上不再晾着他的衣服,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少了一个不能倒酒的杯子,听见有人在身后喊爸爸妈妈时猛然回头却只是茫然张望。孩子的成长是另一场深情的目送,父母不断目送着孩子慢慢前行直至消失在小路拐弯的尽头,而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相似文献   

20.
大姐结婚那天,我和家里的一帮小孩子一起挤在门口抢红包。想着小时候小姨结婚时抢红包的窘迫,我为现在有了身高的优势洋洋得意。可还没有来得及大展身手便被三姨叫到一边:“你都多大了,和你姐一辈的,还抢红包?”我不由得一愣,不好意思地笑笑,便不再去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