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现代语文》2005,(9):22-22
小时候,祖母常常跟我讲天使的故事。她说天使会敲我们的心灵之门,送信给我们。“等天使替你打开门是没用的,”祖母说,“因为你的心灵之门只有一个门栓,它在你这力。你必须静静地聆听,当天使来叩门时,立刻拉开门拴,把门打开。”我很喜欢这个故事,总是一次又一次地问祖母:“然后天使会怎样做呢?”“天使从不说‘你好’,你伸出手去接过信,天使吩咐道‘站起来,往前走’。然后天使就飞来了,你要做的就是马上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祖母常常跟我讲起天使的故事。她说天使会来敲我们的心灵之门,送信给我们。“等天使替你打开门是没用的,”祖母说,“因为你的心灵之门只有一个门拴,它在你这边。你必须静静地聆听,当天使来叩门时,立刻拉开门栓,把门打开。”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祖母常常跟我讲起天使的故事。她说天使会来敲我们的心灵之门,送信给我们。“等天使替你打开门是没用的,”祖母说,“因为你的心灵之门只有一个门闩,它在你这边。你必须静静地聆听,当天使来叩门时,立刻打开门闩,把门打开。”我很喜欢这个故事,总是一次又一次  相似文献   

4.
天使在叩门     
祖母曾经跟我讲过天使的故事。她说,每当天使想捎个信儿给我们时,他就来敲响我们的心门。“但他从不会说‘你好’.”祖母说.“因此。你必须时刻留心。”我非常喜欢这个故事,一次又一次地问祖母:“然后天使做了什么?”祖母答道:“在你伸手接过信后.他会对你说:‘振作精神.向前走!’接下来怎么做,就看你的了。”  相似文献   

5.
爱的需求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我们只能去一个,你回家商量一下,再做选择。”母亲最后决定把“爱”请回家。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屋。母亲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哪里有‘爱’,哪里便有‘智慧’和‘成功’。”有爱就有一切,在故事中如此,在生活中更是如此。一个因面部缺陷而遭遗弃的女孩,自暴自弃。一次听力课上,老师轻轻地在她耳边说:“但愿我是你的母亲。”这句话,改变了小女孩的一生。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没有…  相似文献   

6.
周俊 《教书育人》2008,(8):53-54
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我们只能去一个,你回家商量一下,再做选择。”母亲最后决定把“爱”请回家。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屋。母亲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哪里有‘爱’,哪里便有‘智慧’和‘成功’。”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我们只能去一个,你回家商量一下,再做选择。”母亲最后决定把“爱”请回家。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屋,母亲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哪里有‘爱’,哪里便有‘智慧’和‘成功’。”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想到自己有一个幼小的孩子,为了让孩子更优秀,就要请他们到自己家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我们三人中只能去一个。希望你考虑一下,再作选择。”母亲想了一会儿,决定把“爱”请回家。可奇怪的是,当“爱”进门时,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门。那位母亲惊讶地说:“不是说只能选一位吗?你们两位怎么也来了?”那两位笑着答道:“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我们‘智慧’和‘成功’!”看了这个故事,我受到很大的教育。我想:如果那位母亲请了“智慧”回家。那么孩子一定会得到很多知识…  相似文献   

9.
一次,我们的英语老师朱小姐问我们一个问题:“你能拼写出单词‘妈妈’吗?”我们肯定地回答:“当然能。m-o-t-h-e-r。”朱小姐说:“好, 但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整个班级都在思考,然后大家举起了手。露茜说:“M,‘很多’的第一个字母,妈妈给我们很多东西。”汤姆说:“O, ‘老’的第一个字母,当我长大了,我的妈妈却老了。”约翰低声说:“T,‘眼泪’的第一个字母,当我生病时,泪珠在妈妈眼中。”海伦说:“H,‘心’的第一个字母,妈妈有一颗慈祥的心。”我说:“E,‘眼睛’的第一个字母,爱在妈妈眼中。”朱小姐说:“R,‘正确’的第一个字母,妈妈总是教我们做正确的事。”这时候,我们大家一起跟老师说:“妈妈,我们爱你!”  相似文献   

10.
说起“想象”,我还得谢谢儿子,是他让我知道了想象的妙处。小时候,儿子很喜欢涂鸦。有一次,他拿着笔对我说:“妈妈,你画,你画。”于是我就随手在纸上写了一个汉字“一”,然后告诉儿子:“这是‘一’,‘一个苹果’的‘一’。”儿子拿着纸,认真地看了一会儿,然后重复了一遍:“这是‘一’,‘一个苹果’的‘一’。”我摸摸他的小脑袋说:“对,这就是‘一’。”从那天开始,儿子对“一”可谓情有独钟,每当我们看书或看报的时候,他都很认真地在上面找“一”,每找到一个“一”就会开心半天,而我也总会及时地给予表扬。有一回,他发现了一个破折号,兴奋…  相似文献   

11.
“同学们,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办呢?”“我也会选择走大路,也会背起母亲。”“你说得真好,看来,你也是个孝顺的儿子。同学们,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你的身边有哪些尊老爱幼的故事呢?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天使对那位母亲说:"我们只能去一个,你回家商量一下,再做选择。"母亲最后决定把爱请回家。奇怪的是,另外两位天使也跟着进了屋,母亲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哪里有‘爱’,哪里便有‘智慧’和‘成功’。"有爱就有一切,故事中如  相似文献   

13.
<正>惠子善譬是《新序》中讲的一个故事:梁惠王表示不喜欢惠子说话总用比喻,惠子说:“有一个没见过弹弓的人问我弹弓长什么样,我回答‘就是弹弓那样’,他能明白吗?”王摇头。于是惠子说:“应该跟他说‘形状像弓,只是弦是用竹子做的。’说话的人用大家熟知的东西来描述大家不知道的东西,来使人明白,你让我不要用比喻,做不到啊!”故事告诉我们,好的比喻能够起到举重若轻的作用,让人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14.
读你的来信,我不由得想起一次在“心灵热线”上遇到的个案。那个女生充满委屈地哭诉,她那天下午在800米测试中拼尽全力却没能及格,而另一位女生由于“巧妙”地躲过了老师的眼睛,少跑一圈而轻松“过关”。记得当时我对她说:“如果你今天参加的,不是一次测试,而是一次健身运动,你的感觉还会这样吗?你仍旧会觉得那个蒙混过关的女孩‘赚了’或是‘运气好’吗?相信不会,相反地,你还会因为自己进行了足够的健身运动而欣慰。”  相似文献   

15.
表扬,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一种自豪。但是,表扬的背后又是什么呢?表扬的背后是批评。例如,我拿着99分的卷子回家叫爸爸签名,爸爸看了,说:“这次考得成绩不错,但是,你把‘漂’写成了‘飘’,为了防止你以后犯同样的错,请你把‘漂”和‘飘’各抄10遍,并每个字造一个句子。”你看,这表扬的背后不是批评,还会是什么呢?爸爸常常用表扬做批评的架子,用“但是”来做转折。表扬的背后还可能是鼓励。上次我数学只考了89分,我拿着卷子回家叫爸爸签名,爸爸看了,说:“这次考试你的书写相当认真,虽然成绩离预定目标有…  相似文献   

16.
张旭琴 《宁夏教育》2010,(12):74-74
午饭期间,女儿故作神秘,但又带着骄傲的口气问我:“妈妈,你知道我得了几个‘优’吗?”这突如其来的一问,我怔住了。然后想想开学就这么三五天,还能得几个呀!看到女儿的自豪样,我顺口说出“四个”。“哪里呀,上学才几天,我们只做了两次作业,但我得了两个‘优”’。她故意将“两个”加重语气。她接着说:“这是数学作业,  相似文献   

17.
星期天,我做完作业后无所事事,看见爸爸平时抽烟用的打火机,就忍不住拿着玩了起来。爸爸看见后问我:“女儿你相信‘火柴会跳舞’吗?”我很肯定地回答说:“不信!”爸爸说:“不信?今天我们就来做个试验吧!”  相似文献   

18.
不经意间在成长博客网的“日志精粹”栏目中,看到网友“心灵捕手”的《谈刻苦学习》一文,其中写道:”面对学习中的‘苦’,我们难免意志不坚定,彼时就会有很多刻苦学习的事例来激励我们。什么‘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铁杵磨成针’等。然后我们的斗志往往又被激发出来了。”读了这段话,我不禁回想起自己高中时代读书的情景。  相似文献   

19.
今日收到一个学生的来信,打开一读,我不由汗颜:“老师,你还欠我们两个故事。”信中说:“上学期一开学,你在让我们给你提建议、指缺点后,在班会上郑重承诺,你与我们一样,必须遵守班规,犯规一次,扣一分,并要为大家讲一个故事。有时你在上课或与我们交流时会不自觉地冒出一句土话,每当大家高喊:‘张老师,你讲土话了!’你常一愣,回神后冲着大家说:‘好,扣我一分,中午讲一个故事。’我们真是兴奋,真希望能多抓几次你的错误,因为从你为我们选读的一个个真实故事中,我们受益匪浅。每次读到感人之处,我们都能看到您眼中闪现的泪花,教室更是静得连一…  相似文献   

20.
一天,大孙子放学回家,兴致勃勃地来找我,说要让我猜“谚语”。我问是什么“谚语”,他说:“‘八仙过海’是什么?”我说:“是‘各显神通’。”他问:“那么‘十五个吊桶打水’呢?”我说:“那叫‘七上八下’。”他说:“这些‘谚语’你都知道?”我说:“这些都是人们经常说的。不过,这不叫‘谚语’,这叫‘歇后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