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D.H.劳伦斯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经典的女性人物,然而评论界认为劳伦斯作品中有着明显的父权主义思想。本文以劳伦斯的前期之作《儿子与情人》和《虹》中的两位男性瓦尔特·莫瑞尔和威尔·布朗文为出发点,分析劳伦斯作品中男性权威的解构,从而揭示出男性也是父权体制下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2.
《白孔雀》是劳伦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虽是他的早期作品,但也仍有许多惊人之笔。本文从分析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和故事情节入手,进而探讨作家在作品中体现的自然观的丰富内涵以及其早期自然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D.H.劳伦斯是闻名于世的英国小说家,他的许多作品深刻批评了英国工业资本主义对社会、人性和自然的摧残,以及金钱扭曲的人伦道德观。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域,运用文学伦理结形成与解构的具体批评方法,解析劳伦斯的短篇小说名篇《木马赢家》,指出金钱为上的社会中人伦的扭曲和社会伦理道德的破坏,对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劳伦斯作品女性人物,《儿子与情人》中的莫瑞尔夫人、米丽安*利弗斯、克拉拉*道斯,以及《虹》和《恋爱中的妇女》中厄秀拉*布莱温的分析,可发现劳伦斯通过对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塑造,试图表现在现代社会中,由于违反自然与自然本性,人们受到假象的蒙蔽,生命力遭到削弱.人类要复兴,就应正视自身真正的本性,在人、自然及社会中建立一种平衡与和谐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D.H.劳伦斯的伟大之处在于通过对两性生活的细致描写传达他对社会的独特的看法。从《虹》三位女性的不同的生活道路,可见现代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的轨迹和劳伦斯对人生奥秘的探索;作在艺术形式上也非常注重作品的写实和写意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劳伦斯作品女性人物 ,《儿子与情人》中的莫瑞尔夫人、米丽安·利弗斯、克拉拉·道斯 ,以及《虹》和《恋爱中的妇女》中厄秀拉·布莱温的分析 ,可发现劳伦斯通过对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塑造 ,试图表现在现代社会中 ,由于违反自然与自然本性 ,人们受到假象的蒙蔽 ,生命力遭到削弱。人类要复兴 ,就应正视自身真正的本性 ,在人、自然及社会中建立一种平衡与和谐的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滨州学院学报》2018,(5):41-45
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戏剧《寡妇霍罗伊德》改编于他的短篇小说《菊花的幽香》。剧中的霍罗伊德太太无法与矿工出身丈夫很好地沟通,导致夫妻关系日益恶化,最后,丈夫在一次煤矿事故中丧生。通过对比分析和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从主题、人物情节以及矛盾设置等方面探讨了从小说文本到舞台戏剧的异同点,展现了人们在不平衡的婚姻关系中的痛苦挣扎,表达了劳伦斯对和谐的男女关系的追寻愿望。  相似文献   

8.
D.H.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的一位天才作家,同时也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作家。他无限热爱大自然,几乎为所有的动物写过诗或故事。同时劳伦斯终其一生批判现代西方工业文明、追求生命价值的实质并终其一生不断探寻人类回归本真的再生之路。本文将着力分析劳伦斯通过对于非人类的动物的关注来反映其独特的动物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田梦园 《音乐世界》2010,(12):50-51
Mini一辑《Bluetory》大获成功,C.N.Blue又马不停蹄地带着第二张迷你专辑《Blue Love》重回歌谣舞台,在充斥着电音、舞曲的韩国歌坛,C.N.Blue的独特风格带给大家全然不同的新鲜感受,C.N.Blue蓝色革命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10.
戴.赫.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采用了很多的圣经原型,比如主题、人物、叙事结构和意象原型。根据诺思若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读者可以在更好地理解劳伦斯和《圣经》关系的同时用另一种角度来解读《圣经》这一文学经典,并更好地领悟劳伦斯的救世情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劳伦斯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起步,80年代走向繁荣.在80年代,劳伦斯笔下的性描写是学者关注的中心,也鼓舞和启发了中国作家对人性的深入探索.90年代之后,中国学者对劳伦斯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其小说中的工业文明与大自然冲突主题、两性关系主题、死亡与再生主题、非理性心理描写、原始主义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探究,也对其现代主义小说手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精神分析、生态批评、比较文学,以及原型批评、解构主义批评、叙事学、伦理学批评等研究方法,都应用于劳伦斯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另一方面,中国的劳伦斯研究缺乏自主性,研究的低水平重复,缺乏学术规范现象也十分严重,这是值得反思的.  相似文献   

12.
庄子与卢梭均持有一种自然审美观,认为美源于自然,毁于人为。论文通过对二者自然审美观的比较。发现二者均立足于人的自然价值,并在自然与人为的二元对立中思考诗学的有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乃是中西诗学思维方式的共通性所在,同时也是异于主流诗学思维模式的独特路数所在。  相似文献   

13.
难民问题因其自身政治性和人道性的错综复杂而长期困扰着国际社会.美国是战后世界上接纳难民最多的国家,美国的难民政策在接纳欧洲犹太难民和对欧洲知识难民的庇护上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人道性,却又因国家实力、对外政策和国际格局的影响在冷战期间对难民的接纳含有强烈的选择因素,具有浓厚的政治性.  相似文献   

14.
论美国环境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解读美国环境教育先进州制定与实施的环境教育指南等文献的基础上,从“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和“规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价值”两个视角,对美国环境教育的价值取向做了研讨。  相似文献   

15.
现代全球毒品控制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既是历史的必然,又与美国禁毒外交活动休戚相关。以禁止为主旨的毒品控制体系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确立,既是国际强权政治实力交替的趋势所在,也是国际禁毒舞台上始终存在的大国主导权之争的必然结果。探析全球毒品控制体系演变过程中的美国因素及其影响,不但可以了解体系发展的历史足迹,还将对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国际政治本质保持一份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教育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解读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何理解作为教育基本对象的人,如何理解学生的发展,如何理解自由教育的价值,如何理解教育的社会性,如何理解教育者角色等方面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建国初期,随着政体的改变,文化教育的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育学科由民国时期的"学美"转向了建国初期的"仿苏"。无论是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的构成,还是在教研组(室)的推广等方面,高等师范教育学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课程改革一轮紧接着一轮,教材从改编、引进到自编,师资队伍结构呈现多元化,应用并推广新的教学组织——教研组(室)。建国初期高等师范教育学科这些发展变化为当代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生态批评的视野解读加拿大著名诗人E.J.普拉特的抒情诗。其抒情诗不仅表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同样也蕴含了人与自然相互交融、和谐统一的生态意识,具体呈现在吟咏与赞美大自然、反对征服与控制自然、对技术革命的焦虑和思考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nvolves several typical scholars in Chinese history of literature,and it emphasizes the analysis of their typical works,which are compared with Thoreau's view of nature again and again. In spite of their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beauty and cherishment are the same; and there is a hope that we could grip the nature of these authors and their works after these analyses.  相似文献   

20.
呼唤本真:论劳伦斯小说中的原始主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始主义是劳伦斯的小说的主要特点之一.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他对自然的崇尚、对血性意识的张扬以及对非主流文化的迷恋.劳伦斯的主要作品<恋爱中的女人>、<儿子与情人>和<羽蛇>表明,他的原始主义的本质是对现代西方工业文明的批判,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也是对人类再生之路的探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