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教材分析 "探究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是苏科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无机盐"第二课时"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中的实验.本课时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细胞吸水的原理"和"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过程",其中"细胞吸水的原理"是重点,也是难点."探究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的实验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  相似文献   

2.
1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中第一节“生命的起源”,为八年级下学期开篇第一课时。本教学设计围绕提高学习过程的兴趣性和逻辑性而进行。  相似文献   

3.
以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第二课时)为例,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借助实验、动画和图片,让学生在思考、讨论、探究和分析中理解植物吸水的原理以及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生物体中的化合物”这一节的课堂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组成生物体化合物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和重要的功能;了解了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除了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水、无机盐六大类之外,还有第七大营养素:膳食纤维,并且知道这些营养物质的获取都来自食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大自然中活生生的物体,学习主体是天真活泼的学生,故生物课堂也应该体现出“活”的特征,激发更多的学生热爱生物学课堂,热爱生物学科,让生物学科在校园里“火”起来,从而把“小学科”做“大”。下面,笔者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第一课时内容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作法。  相似文献   

6.
本节课是沪教版第四章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第一课时,我尝试运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获得了不小的收获.  相似文献   

7.
常有学生对“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这句话提出疑问。他们指着课本上含羞草的图片,问:“老师,其它的植物也会象含羞草那样,对刺激作出反应吗?”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深化了师生们对植物的认识。1反应是生存的本能植物对来自环境的各种刺激的反应主要  相似文献   

8.
1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中,“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一节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清楚“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之后进行的。这样安排满足了学生“追根”的愿望,符合认知规律,利于学生对“水分如何从外界进入植物体各部”的学习。教材从“根适于吸水的特点”及“水  相似文献   

9.
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主要是由根系来完成的。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状况如何呢?讲授完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的初中“生物”第一册第四章“根系的分布”后,由于课时所限,故我安排了如下的两个课外观察活动。一、观察“土壤纵剖面中根系分布状况”标本标本需按如下过程事先制作:(1)用木板按长X宽X高一20XZOXSO厘米制成五面有挡板的标本框匣;(2)选择田间或原野生长的一年生豆科木本植物和返青后越冬的禾本科植物冬小麦的植株(当然也可依各地植物具体情况自定,但豆科、禾本科不变。)(3)挖剖面装匣。在选定植株一侧10厘米…  相似文献   

10.
庄锋 《生物学教学》2007,32(3):52-52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植株的生长”一节有一个“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探究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教材一并给出了实施探究的提示,用钢笔自幼根尖端向上等距离划四条线。然后将幼苗放在培养皿中培养,第二天测量四个区的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天比较,第三天重复第二天的工作,并与第二天测得的距离进行比较,看又有什么变化。很多教师做了多次探究,可能少有成功。  相似文献   

11.
据新一期美国《科学》周刊报道,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拔苗助长"的新方法。他们从一种实验室研究用芥属植物中分离出了控制幼苗生长的基因,这种被称为“斜视"的基因能加速植物生长,使植物跳过易受害虫侵袭的幼年期。而且它还能通过种子传给了下一代。科学家说,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新型玉米和其他各种能开花的植物,使其可以跳过易遭虫害的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12.
刘敏 《生物学教学》2007,32(5):31-3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科书《分子与细胞》模块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但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课文《内蒙访古》有一道关于“屯积”的练习题。《现代汉语字典》里却没有“屯积”一词,而有“屯集”和“屯聚”,“屯集”意为“屯聚”,“屯聚”的意思是“聚集(人马等)”,例如:屯聚大量兵力。而“囤积”感情色彩带有贬义,是指投机商人为了等待时机高价出售而把货物储存起来。例如:囤积居奇。  相似文献   

14.
宋扬 《生物学教学》2007,32(1):53-57
本文依据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从“外因、内因、中间产物、终产物、植物类型”五方面归纳整理了“光合作用知识中的若干‘曲线’问题”。  相似文献   

15.
马斌 《生物学教学》2007,32(3):20-21
1误区一水和无机盐平衡有着各自不同的调节机制,它们之间不存在本质的联系以上认识源于教材中关于水平衡和无机盐平衡调节过程的相关阐述,其各自图调1节机制如图1: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可表示为:血钠降低或血钾升高→肾上腺→醛固酮→肾小管、集合管→吸钠泌钾。上述调节过程从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生物的进化”为例,分析对比了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在细化目标、课时安排、知识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方面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并结合实践提出教材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1教学设计思想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种子的结构”这节课应该以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施,才能很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本节课希望能够突破传统,进行创新。“种子的结构”这节课其实是一节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课,这么多年来就只有两种教学模式:一种是教师先讲清楚种子的基本结构,然后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另一种是教师边讲解学生边实验,通过讲授法和实验法来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这两种教学模式其实都是以教师为主导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没有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摒弃了传统的教学设计思路,提出…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知识相对比较庞杂,不少内容要去记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头疼。如果讲究一些记忆方法,不仅记忆起来轻松容易了,而且能给学习带来一些乐趣。下面介绍高中生物学中的一些有趣的知识记忆方法。1施莱登与施旺的称谓的区别在讲细胞学说时,学生常将植物学家施莱登与动物学家施旺的称谓混淆。我就告诉学生施莱登的“莱”字上有一草头,“草”乃植物也,故其为植物学家。这样学生就马上把两者的称谓记住了。2支原体无细胞壁,衣原体有细胞壁常见的原核生物中只有支原体没有细胞壁,但学生常将支原体和衣原体混淆,搞不清两者谁有谁无细胞壁。我就对他…  相似文献   

19.
【设计说明】《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高中必修下第五单元“抱负与使命”主题下的两篇演讲词,是有明确写作意图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并尝试写作演讲稿,有助于提高学生有针对性地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两篇演讲词采用联读教学的形式,用3课时完成:第1课时,朗读演讲词,了解文体知识和作者生平;第2课时,学习演讲词说理严密、思想深刻、表达有感染力的特点,课后完成演讲稿的写作;第3课时,交流点评演讲稿。本设计为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一般来说,植物通过自己的根从土壤中汲取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叶子制造有机物质来满足自己生长发育的需要。然而,大自然中有些植物却是“好吃懒做”的,它们喜欢吃“现成饭”,却也长得生机勃勃,照样繁衍后代。这些植物,就是植物王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