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中 ,我读到一份毛泽东同志早期教“工人夜校”学员时的国文教案 ,很受启发。现将它抄录如下 ,供大家共赏。国文教授案 :国文科二年级毛泽东教材 :第四册第十课《衣服》(复习)一、复习 :个、行、齐二、文法 :(课文 :制衣之料 ,或用绸或用布。绸价贵 ,且不能常洗 ;故常服之衣 ,宜以布制之。)1 区分段落 :首二句摆出衣料有两种为一段。中二句单承绸说有贵与不能常洗二样坏处。反之下文为一段 ,末二句转出衣宜布制之 ,全文结束这一段。2 变更顺序 :制衣之料或用布或用绸 ,绸不能常洗且价贵。3 增减字句 :制衣之…  相似文献   

2.
读《毛泽东早期文稿》,意外地发现其中收录了毛泽东于1917年在湖南省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实习时写下的一篇《国文教授案》。全文如下: 国文教授案教材:第四册第十课(复习) 复习: 读:个、行、齐。 1.文法:(原文:制衣之料,或用绸,或用布。绸价贵,且不能常洗,故常服之衣,宜以布制之。) (一)区分段落首三句,提出衣料有绸、布二种,为一段;中二句,单承绸说有贵与不能常洗之二样坏处,反振下文,为一段;末二句,转出衣宜布制,乃全文结收,为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湖南第一师范陈列馆中,珍藏着毛泽东1917年9月亲笔书写的三页《国文教授案》。每当议论小学语文教学诸多问题时,我便怀着敬意默记、体会着它。上海《小、学语文教师》既已始发学习这份教案的文章,我也想写点心得了。 小学语文教学的真谛是什么?就是:修习语文,兼启智德。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前夕的实习教案,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教案写着:国文科二年级,第四册第十课《衣服》,复习课1节。 课文只有28个字:“制衣之料,或用绸,或用布。绸价贵,且不能常洗。故常服之衣,宜以布制之”。 这节复习课怎么上?教案写了五条,大抵是五个步骤。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词类和词在句中的作用比较固定,古代汉语往往可以随义引申活用。本文从统编中学文言文教材中摘引五十个名词用如动词的例子。一、名词用如一般动词 1.衣,《西门豹治邺》:“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跟随的女徒弟十人左右,都穿着绸单衣)  相似文献   

5.
学期将完,要把所学知识复习巩固、综合运用,达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目的,这是很重要的。现仅就本册的词(字)句复习谈几点建议。 一、在语言环境中复习词(字)句 1.结合句子训练复习字词 二册教材本身就注重把词句训练结合进行,几乎每篇(讲读)课文后的练习都安排词句训练,如:(1)填空。(句中填生词或量词或反义词);(2)抄写句子;(3)听写句子;(4)看拼音写句子;(5)说说句中带点词的意思(理解词义);(6)选词填空或把句  相似文献   

6.
(一)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之。或对曰:氏之墟也。”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而恶恶焉。”桓公曰:“善善恶恶乃所以为,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不能用,恶而不能去。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则怨;恶人见其贱己而不好,则仇之。夫与善人怨,恶人为仇,____________________。”(选自桓谭《新论》)1.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郭氏曷为墟?“曷”通“何”B.贵己而不用。贵:尊重C.恶恶而不能去。两个“恶”意思相同D.恶人见其贱己而不好。(跟自己)修好2.用“/”标出朗读时该停顿的地方。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3.结尾句以下列哪句为…  相似文献   

7.
《江海学刊》八二年第四期所载孙必有文称:秋瑾之绝笔诗“秋风秋雨愁煞人”“可能是别人伪造的。”论据有:(一)故宫档案馆所存“秋案”档案中无此记载;(二)秋瑾之友徐自华、吴芝英、王璧华在有关文章中或未提及,或否认有此诗句;(三)光复会领袖陶成章在《浙案纪略》中说:此诗句“不知系何人造作”;(四)孙必有分析称:“从秋思想看,不可能唱出此悲观之句。”笔者所见史料,多证其确有其事,摘其要者如下:(一)秋瑾之妹宗章在其《前清山阴县知县李钟岳事略》中记述了李钟岳“以  相似文献   

8.
(一)说要辨析复杂长句的目的在于准确把握句意。这是高考命题的方向,也是复习的原则。结构复杂的长句有单句与复句之分。单句的复杂一是因为句中定状补等修饰成分由多个递加式短语或复杂短语构成;二是主谓宾等句子主干由复杂短语或复句形式充当。因此,分  相似文献   

9.
刘师培发表于1904年的文章——《讲教授国文的法子》,针对“国文”学科的识字、作文教学,进行了合乎教育理念和学科规律的颇具现代意义的指导。在“白话之盛行”政治理想的带动下,以及与当时教授法译介研究、民间教育实践和官方学制的互动呼应过程中,刘师培形成了自己对国文教育的理解。其别于时人的价值在于,明确限定了“国文”学科、明确限定了“国文”内容、科学指导“国文”教授、强调白话非只教学语言。作为价值同构的思想或体式,刘师培的国文教育理念同“五四”国语新文学主张一脉相承。国文教授对于国语文学的潜在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文教授法的传播,为国语文学的发生奠定了教育基础,创作群体、读者群体由此得以塑造;二是国文教授法所包含的启蒙与革命意识,促进了新文化人的觉醒和成长。  相似文献   

10.
衣钵相传     
又叫“传衣钵”、“传衣”。“衣钵”掌故,源出佛教。这里的“衣”,有两种解释。其一指的是佛祖释迦牟尼所穿的金缕袈裟;其二指的是“三衣”,即比丘(僧侣)在三种不同场合所穿的三种制衣。“钵”指的是僧侣化缘吃饭的饭碗。“三衣一钵”是僧侣最重要的资身物品。“传衣”之“衣”,一般用的是前一种含义。据佛教典籍《贤愚经》卷12记载:释迦牟尼诞生仅七日,其母摩耶夫人就去世了,释迦牟尼由姨妈  相似文献   

11.
整理次序错乱的句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语文复习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复习课又不同于新授课,应以知识梳理、规律揭示和能力迁移为主,同时又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这样一个原则。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复习过程分为如下七步: (一) 导入。通过对《长城》(部编五年制第九册)第一自然段三句话之间关系的揭示,旨在唤起学生对“整理次序错乱的句段”等有关知识的回忆,同时告诉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对  相似文献   

12.
本册作文复习的重点是:①“文章要连贯”,训练学生把选好的材料围绕中心,前后连贯地表达出来;②“抓住人物的特点写”,训练学生通过具体事例写人,并在叙事过程中注意通过言行反映人物品质。本册还应重视应用文的复习。要训练学生掌握写书信和读书笔记的格式和方法。一、文章要连贯 (一)复习要点作文时,应注意做到围绕文章中心,把各部分内容和句与句之间连贯起来,其间,要用上适当的过渡句或过渡段。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小学以学写记叙文为主,也要会写常用的应用文。因此,期末复习时,不能以写人、记事的文章各练一篇作结,而要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同时比较系统地进行写作基本功的训练。下面谈谈怎样进行系统复习: 一、结合语文复习课,狠抓写话训练。练习形式可有以下几种:1.理句成段,理段成文的练习。教师可提供一定数量错乱的句子或段落,要求学生加以整理。2.缩写。对  相似文献   

14.
吴然 《语文知识》2002,(10):48-48
《论语·公冶长第五》中有一段孔子与他的两个弟子谈志向的言论: 颜渊、季路侍。子曰:“孟各言尔 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 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 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 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必修本)《我国古代的车马》一文,为了说明古代车马并举的问题,引用了子路所说的两句:“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课本的注释是:“愿意乘车马,穿轻暖的皮袍,和朋友们一同享用;虽然用坏了也没有  相似文献   

15.
对韩愈的名篇《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一段中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一句的解释,各家却有不同的意见。1998年6月版的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把“句读之不知”一句解释为“句读的不明。下文‘惑之不解’结构同”。而把“或师焉,或不焉”一句解释为“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意思是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这里把“句读之不知”中的“之”当作结构助词,翻译为“的”(一般是不翻译的)。2000年11月版和2003年12月版的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对此句的解释则改为“不通…  相似文献   

16.
【中考原题】一、阅读刘墉的《山水之歌》,然后答题。(原文略) 1.第①段中作者写道:山在我生命中,是枕,是“梦回山枕隐花钿”;是砚,是“水笔山砚入案来”。请你也用一个比喻,一个诗文名句,仿写一句。  相似文献   

17.
<正>一、熟悉课程标准,明确评价目标要想提高语文期末复习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必须熟悉《语文课程标准》,把握好不同学段、各个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各方面应达到的目标。这样不仅能在日常教学中有的放矢,期末复习时才能抓住关键,符合要求,避免复习时的"不到位"和"越位"。如双基方面,低年级要注意字、词、句的复习;中年级要注意句段的复习;高年级要注意段篇的复习。二、钻研教材内容,把握知识重点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注重夯实双基,而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能力的训练都离不开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所以,期末复习时,不能丢开教材,大搞题海战术,而应依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  相似文献   

18.
选文复习、常用词复习,已在辅导文章中谈过,不再重复。围绕期末复习,下面谈三个问题: 1 知识通论复习要点 1.1 古代汉语被动句 (1)掌握古代汉语被动句的基本概念。 (2)熟练分析古代汉语被动句的6个类型,掌握每种类型的特点,并且能对一般句式进行结构分析。下面举出6类典型例句加以说明: ①没有特定标志的,即所谓概念上或意念上的被动。注意:主语是受事者、被动者。如:  相似文献   

19.
目标:发展手臂的力量,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准备:彩色方形或长方形尼龙绸(150×150厘米或180×150厘米)玩法:1.气球伞①4名幼儿各持尼龙绸的一角,同时自下向上挥动尼龙绸。尼龙绸向上飘起时,4名幼儿向中间跑,手臂向上高举,尼龙绸如同气球伞一样在空中飘动,等尼龙绸下落时,4名幼儿向外走,把尼龙绸拉平。反复以上动作,气球伞反复形成。②4名幼儿同时将尼龙绸向上抛起后,4人同时向顺时针方向快跑,气球伞在空中旋转。要使4名幼儿挥臂动作取得一致,必须由1人或4人同时喊口令“一、二、三!”  相似文献   

20.
(一)导言本文的讨论重点是一个英语歧义句:Idontlikehimandhedoesntlikemebecausewearebrothers.笔者试用功能句法对其进行分析。尽管韩礼德(Halliday)(1994)和黄国文、肖俊洪(1996)的分析方法并不相同,但结果都表明,此句的第一层次既可看作并列关系(parataxis)也可看作主从关系(hypotaxis).而根据福塞特(Fawcett)1995)的分析方法,此句第一层次只能作为并列关系对待。那么到底孰优孰劣呢?笔者在对以上几种分析介绍之后,将做简要评述。(二)Halli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