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学到语文知识。”但如何读才能达到大纲的要求却令人深思.现实中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形式可谓灵活多样.有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读课文、多读优美片段、多读重要的句子,从而在读中理解课文意思.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朗读、熟读、背诵,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体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呢?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让学生多读。所以,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读.加强朗读引导和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好学生的朗读。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出现拖读、唱读,甚至不开口读的现象。如何改善这种现象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文本中美的元素.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朗读只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没有对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提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应该提高对朗读的重视和朗读手法的应用.使学生真正能够通过读提高语文水平。本文对朗读的重要性做一浅析。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将朗读训练贯穿于教学始终,努力做到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通过朗读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陶冶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读,朗读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但现状令人担忧: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技巧、缺乏情感等。针对现状,教学中相应地采取创设情景、示范启发、读悟结合、互读评价等有效朗读教学策略,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听了不少节语文观摩课.课堂上时时传来琅琅书声,执教老师注意朗读指导.注重朗读层次的提高.提倡个性化的朗读.朗读训练形式丰富多样.有个别读、比赛读、师生轮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等,整堂课热热闹闹。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式。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8.
读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教学法,正确认识读的重要性,了解读的规律,才能逐步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其在读中成长。朗读能力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方法。指导中年级学生的朗读需适当体现朗读的层次性,重视角色朗读,并考虑学生能力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张海侠 《考试周刊》2013,(90):28-28
散文诗是一种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独特文体.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为主.引导学生在听读、朗读、宽读、品读、诵读中提高文学素养.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反复地读,在朗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要认识到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重要性,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继而通过各种途径去开展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11.
宋彩虹 《教师》2010,(10):86-86
朗读.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明确训练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多读少讲,重朗读;运用多种手段,培养朗读能力,这样才能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四个方面,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因而,我们要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将朗读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努力做到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上。语文教材是文字表述的规范语言.朗读课文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文字最普遍、最基本的途径.朗读也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几千年来的古代教育.以及近代的启蒙教育.都是以朗读开始训练的。新课改实施的语文教材几乎每课都有朗读的要求.三年级新教材的语言园地明确地提出了读的要求.四至六年级每单元的积累·运用中均有不同层次的读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运用能力,其中读是关键,是提升其他语文能力的基础。因为朗读,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如何抓好语文的朗读教学,逐渐成为语文教师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语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一点。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练好朗读呢? 一、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在各年级阶段目标中都提到应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古人曾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朗读可以使学生的视听神经协调活动.形成对语言意义的整体组合。产生再造想象.再现课文内容.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的朗读中,教师可以从他们朗读的语气、节奏、感情中反馈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下面是笔者平时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对朗读训练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7.
王春英 《学苑教育》2019,(10):37-37
从古至今,我国文化丰富且具有内涵,这体现在教学中,语文朗读就变得十分重要。对于学生来说,自身具有良好的朗读能力,可以提高对所读文章的内在思想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但是,在当下出现有的学生不想读、不愿意读的情况,有的学生也不会读。特别是一些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学生更是在朗读的时候读不通、读不对。本文讲述如何更有利地指导学生去朗读,以及提高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能促进学生从读中理解体会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读、写、听、谈能力,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情,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强烈欲望。  相似文献   

19.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朗读教学重视程度 不足,朗读训练缺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朗读训练,强化朗读指导,培养学生朗 读能力,发展学生语言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第一要义,《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语感增强,心灵受到震动.情感得到熏陶。思维得到培养,语文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朗读这种能力的提高.需要在学生小学阶段进行重点培养。运用质疑、求解、感悟、创造的朗读有效性策略,课堂评价从情感体悟、想象的个性化不断超越.教师们在朗读教学上有长远的眼光和个性化的方法,追求朗读教学的创新与发展,让琅琅书声成为有效课堂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