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海曼 《物理教师》2010,31(10):38-40
本文以课表为视角,通过比较中澳中学课程计划中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上的不同,课程实施上的差异,汲取它国所长、补我所短,期寄对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德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各州享有中小学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的自治权,从历史上看,各州在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方面相对稳定.世纪之交,德国传统的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原则面临巨大挑战,更为灵活的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成为德国课程改革的总体趋势,而学校教学计划、教学实验、综合课等实践中的热点问题集中反映了这种改革趋势.  相似文献   

3.
课程权力的分配问题是课程政策的关键所在。世界上主要国家在与课程权力分配密切相关的三个维度——课程标准颁布机构(主体)、教科书的编审及教材的生产方式以及课程决策权的类型上——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同时又表现出一定的共同性。  相似文献   

4.
课程知识的社会性分析课程系统内部诸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类型、课程知识或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其中最核心的是课程知识特别是课程知识的分配问题,它们都打上了社会学的性质与痕迹。选择什么知识作为课程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就课程类型来看,事实上,潜课程的社会功能就在于社会控制;就课程知识来看,社会如何选择、分配、分类、传递、评价其公共的教育知识,既反映了社会权利的分配状况,  相似文献   

5.
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是密切相关的过程。宏观的课程开发包括课程实施环节,课程实施是以课程开发为前提的。我们知道,无论是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它们的开发都是以教材的开发为载体,如果教材尚未开发出来,课程实施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从一定意义上讲,课程实施是课程开发的自然延续过程,也是课程开发的目的和归宿。我认为,要有效地实施地方课程,很有必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课程实施方案,做好课程师资培训,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方式,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6.
在旧社会我仅仅读到六年级就停学了。对于唱歌这一门,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去秋分配课程时,同志们要我担任唱歌。开始  相似文献   

7.
课程共有:一种新的课程权力分配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共有是有关课程权力分配的一种新的认识论,它强调中央、地方、学校等多方共同拥有一定课程权力,并力求将各方的力量凝聚起来以形成一种合力,从而推动课程改革的良性运动。它在课程权力分配内容上强调各方都能各司其职,在课程权力的分配过程中力求体现三个原则:渐进下放、共同与共有的协调以及保持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8.
独立学院以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其课程设置应在保证知识性课程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性课程。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早期的课程设置主要问题是课程性质配置不科学和课时分配不合理,理论课教学无法深入,实践性课程课时偏少。英语教育方向课程设置主要问题是课时分配不均和开课学期不合理,即语言技能课课时偏少,方向课程中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在时间安排上的脱节等。  相似文献   

9.
工作25年,数数结业证书,还真学了不少东西。1982年我中师毕业后,分配到幼儿园工作,天天下了班,骑着自行车上夜校学习声乐、美术、摄影等课程。3年后,我又在单位争取到了自费上业余大学的名额,把仅有一天的休息日也利用了起来,继续着漫长的求学之路。10年过去了,大专毕业了,我从幼儿园调到了小学。  相似文献   

10.
从汉语听力课程知识点的划分原则以及听力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谈起,阐述了汉语听力课程试题库建设中,作为知识点载体的各类长短语料在数量、呈现角度、难度层次比例分配上都应该有合理的分配;人工组卷时所呈现的各类知识点在难度和认知分类上要有均衡的分布;汉语听力课程试卷质量分析中应对知识点进行客观、全面的描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权力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成为理论和实践界同时关注的热点。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行,保证了课程权力的下放。但是,在实践操作层面的权力分配问题也逐步凸显。基于对学校内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权力分配做出的调查分析,本试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权力分配方式,现有校本课程开发权力分配的成因,校本课程开发权力的分配对校本课程开发有何影响等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2.
课程知识的社会性分析 课程系统内部诸要素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类型、课程知识或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其中最核心的是课程知识特别是课程知识的分配问题,它们都打上了社会学的性质与痕迹。选择什么知识作为课程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政策的核心是课程权力分配,而课程权力的分配方式、内容的变化又会引起不同利益团体的利益分配的变化。因此,课程政策在制订过程中采用何种决策模式反映了课程权力的分配状态。本文对课程政策在制订中经常采用的几种决策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既有利于课程政策理论的丰富,也有利于课程政策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进而提高我国新课程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37年前,我中师毕业,被分配到农村一所中学任教,成为一名不合格的中学教师。为了不辜负党和人民对自己的培养与期望,在工作需要而不能脱产进修学习的情况下,我先后三次分别参加了安徽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文秘专业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的函授学习,都修业期满,学完全部课程,经考试合格,获得毕业文凭。我把一生中最可贵的青春默默地留在一条无声无息的自学道路上。这段铭心刻骨的经历,往往被我深深地封存在内心最隐秘的角落。 我的父亲是一位小学校长。家庭环境的熏陶,初中毕业后,我毅然决然报考师范学校。春去秋来,时隔三载,中师毕业实习时,到小学去实习,开始了教书生涯。而毕业分配时,竟然分配我到中学任教。这样,我就由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变成了一名“不合格”的中学教师。 后到县教育局报到,我与我的一位同窗被分配到刚成立的一所农校,且分配他教数学,分配我教语文。到县城备课,或是由于对数理化学科的喜爱与留恋,抑或由于对语文学科的畏惧与冷漠,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因而出现了三次到县教育局中教股要求不教语文而改教数理化的戏剧性插曲。往往乘兴而去,扫兴而归,结果只好赶着鸭子上架,备起语文课来。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政策的核心是课程权力分配,而课程权力的分配方式、内容的变化又会引起不同利益团体的利益分配的变化。因此,课程政策在制订过程中采用何种决策模式反映了课程权力的分配状态。本文对课程政策在制订中经常采用的几种决策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既有利于课程政策理论的丰富,也有利于课程政策决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进而提高我国新课程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我和语文教学并没有天生之缘。 中学阶段,我酷爱数学,虽然那个年代学的数学不系统、不扎实,但我对这门课程有一见如故的亲热感,上课注意力特别集中。1972年中师速成毕业时,老师在我的档案上写着“可教初中数学”的话,我被分配到家乡县郊的一所初中做数学教师。当时我17岁,用现在的话说,还未成年。同行竞点头评价日“可”。三年后,学校缺语文教师,校长认为我开会时发言积极,  相似文献   

17.
元素化学是无机化学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内容庞杂,零散,叙述性强。近年来,基础化学课程可是被不断压缩,分配给元素化学的课时也随之减少。而对这一现状,在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效果还比较不错,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8.
公平分配直接攸关实质公平,如何将有限的课程资源在学生间进行公平的分配,既是学生应得课程资源的结构问题,也是课程实质公平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一)完善科学的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 1、规范学校课程设置 当前各技工学校因诸多原因,相同专业开设课程差距较大,重点各异,有的凭着经验甚至凭感觉设置课程及课时分配,随意性较大,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课程及课时分配的差异,难以实现质量评定与质量监控。为此应首先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种类及版本,基本统一主要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其次,经有关部门批准,各校在不影响指定课程教学的前提下,可开设一些选修课;第三,经有关部门同意,学校还可根据地区、行业、生源等情况开设一些必修必考课程;这样既保证了知识技能的系统性、科学性。又体现了各地区、各行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校 本 课程 开发 作 为 我 国课 程 改革 的 重 要 举 措 , 意 义 重 大 。 然 而 ,意 义的 彰 显却 需要 一 个 过 程。 生 存教 育课 程 开发 就属 于 这 个 过程 中 值得 分析 和 借鉴 的案 例 。 作为一门校本课程,其选题是首要的问题。在这一点上,生 存教育课程是成功的。长期以来,为 了适应社会变化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不少学校开设有零星的安全教育、法 制教育等专题课程。这些课程分门 别类,教材林立,课程时间安排和人力 分配都有极 大困 难 ,师 生教 学 负担 沉 重 ,教 学效益低下。生存教育课程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另外,除了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