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描述游侠形象是魏晋南北朝较为突出的一种文学现象。从魏晋到唐朝,出现了非常多的咏侠诗,其中魏晋六朝时期咏侠诗人可作为代表的便是曹魏诗人曹植、晋张华以及北周王褒,他们分别代表了社会三个阶层——皇亲贵族、平民寒士、将士,并赋予游侠以不同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2.
以框架理论的视角,对“人民网”和“网易网”近5年来关于体育教师的新闻进行梳理.结果显示:网络新闻主要从建构正面典型、呈现负面形象、反映生存现状和体现制度改革等4个方面对体育教师进行报道,主要运用弱势群体、模范典型、娱乐新闻和违法犯罪4个新闻框架建构体育教师的媒介形象,致使体育教师媒介形象呈负面化.针对这一现状,从社会环境、新闻媒介和体育教师群体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执政形象在国际上的传播。十八大以来国内与国际新形势为构建我党良好国际形象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建构,首先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为核心,加强自身建设;其次要准确把握中共形象在国际传播中的定位,面向国外不同受众群体进行针对性传播,以便世界各国更好地形成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念与价值认同;最后应充分发挥新媒体媒介传播的功能,构建科学有效的国际形象对外传播体系等,在把握好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维度的前提下在动态中构建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全球"汉语热,,的兴起直接导致了对汉语教师的需求激增。自2004年以来,国家汉办已向68个国家派出了近8000名汉语志愿者教师,分布于世界五大洲48个国家。汉语志愿者是中国形象的代表,因此,时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针对他们的人生观、爱国主义情感、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等,本文就此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福斯塔夫与阿Q在精神流浪这个视角入手,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两个文学形象放在世界文化这个大背景中进行考察,通过比较分析,对他们作为流浪汉的生存价值、生存方式进行新的文学观照,从而发现他们的人生,实际上也是生命苦囚般的体味和经验,是生命存在的方式,作为人类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可视为人类生存困惑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塑造了三类形象:即以上帝耶和华为代表的神,以亚当夏娃为代表的人,以撒旦为代表的魔鬼.本文将着重阐述这三类形象构成的三组形象关系以及三者的"欲望".  相似文献   

7.
武术从业者是武术的创造者与实践者,也是武术文化的使者与言者,武术从业者的生存问题就是武术的生存问题。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围绕武术从业者这一概念,以武术从业者群体的历史存在与现实发生为研究基点,提出武术从业者是武术发展研究的一个新视角。首先,对武术从业者的概念进行界定与分类;其次,从古代、近代和当代三个历史时期,对武术从业者及其群体进行初步考察;最后,在武术从业者生存的视角下反思武术发展研究现状,明确武术从业者这一研究主题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学家也研究哲学,但他们的研究有他们自己的特点.以袁仁琮的《庄周今读》为例,文学家的哲学研究表现出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关注现实人生问题,而不太注重对抽象而玄奥的问题进行思辨;二是真诚,即以虔诚的态度进行研究,相信自己的研究;三是在表述上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可读性颇佳.  相似文献   

9.
《哈姆莱特》通过王子复仇的故事展开了对理想与现实、生存与毁灭、真与假等问题的探索。剧中人物为达到目的均偷偷采取行动,成为了一个个"偷窥者":鬼魂、王子、新国王、宫臣、掘墓人等,他们代表了不同的人性和力量。其中王子哈姆莱特经历复仇过程,最终使自己成了痛苦的守望者,文本客观地再现了人类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0.
美国现实主义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在其短篇小说《菊》中,以客观冷静的笔触描述女主人公爱丽莎的生存状态.山谷、栅栏和菊花为主要意象,分别代表爱丽莎作为女性所承受的自然环境、菲勒斯文化和性三个方面的压抑.  相似文献   

11.
客户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拥有客户就意味着企业拥有了在市场中生存的空间,而想办法保留住客户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通过对客户资料的统计分析,可以从中找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客户群体。从不同角度出发,客户群有多种分类。ABC客户分类管理法以消费额或利润贡献等重要指标为基准,把客户群分为关键客户(A类客户)、主要客户(B类客户)、普通客户(C类客户)三个类别。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以新闻学、传播学为理论支撑,分析地方体育电视生存状况,对电视栏目活动化进行了解释,从培养受众、广告经营两个角度分析电视栏目活动化的优越性,认为栏目活动化过程中应遵循结合自身定位,整合资源优势,立体化传播的原则,最终得出体育电视栏目能以资源内容为核心,以活动为手段,才能拥有忠实的观众群体,获得较大受众群体量从而收获开拓体育电视市场,获得生存资本。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文化冲突和价值危机为视角,采用数理统计等量化研究范式对在校大学生党员这一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青年党员价值观、大学生群体形象、青年亚文化三个基本范畴有机结合,对了解青年大学生潜在意识、大学生党员行为趋向、大学生党员的核心价值理念及标准行为的树立与选择具有重要价值,并提出青年群体核心价值观发展与引导对策,揭示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化及主流文化对大学生党员群体价值观良性促进与积极导引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4.
书会才人是我国元代的一个文学作家群体,他们以特殊身份促进了戏曲这种文学样式的迅速发展繁荣并很快到达历史的高峰,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同时他们从素材、人物形象刻画、主题等方面为元明长篇小说的准备了很多条件,是研究元代文学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15.
在曹禺的剧作中,有一个"懦弱型"男子的形象系列,包括周萍、焦大星、曾文清、高觉新等,这是曹禺作品中最成功的人物类型之一。剧作家对他们的描写有着潜在的一致性:他们都生长、生活在封建意识非常浓厚的家庭环境里,家长专制的气息异常浓烈;从接受的文化教育看,他们更多地受封建伦理道德及士大夫文化的影响;从感情生活看,常处在两个女人的情感夹缝中。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塑造,一方面否定了养成这些"废物"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也对人的生存困境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6.
美国当代作家迈克尔·坎宁安的小说<时时刻刻>以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为主要线索,贯穿了20世纪三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女性的一日故事.小说中三位女性分别身处二十世纪初、二战后、以及世纪末的不同年代和美美不同的社会文化,他们独立而敏感,试图寻求自我以及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但在现实生活中三位女性的追求总是事与愿违,他们一直活在死...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取向实质上是指一定社会主体"站在谁的立场,代表谁的利益要求,服务谁的生存发展,促进其怎样生存发展"的问题.不同的社会形态.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封建主义一以官为本;资本主义一以物为本;社会主义一以人为本.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价值主体;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它最重要的价值目标;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应当是我们党衡量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8.
电影《手机》的上映引发了大众的众多讨论。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分析,影片塑造的三个女性人物都具有已经觉醒了的自我意识,但传统观念的影响却深浅不一,由此产生了在男权社会中三种不同的捍卫自身尊严的做法。三位女性所代表的正是现代社会中女性的三种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9.
《典型的美国佬》塑造了在中西文化的夹缝中生存的三位女性形象,即海伦、特蕾萨、珍妮斯.面对中西文化的差异,她们有不同的选择:海伦受西方消费文化的影响,由传统的淑女走向物质主义;特蕾莎发扬了中西文化的美德;珍妮斯继承传统女性的美德但也盲从父权思想,同时认同西方的消费文化.通过分析她们的形象,有利于反思中西文化从而获得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十九世纪欧洲文学的中心主题--人道主义思想出发,以分属欧洲三个文学大国英国、法国、俄国的三位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维克多·雨果、列夫·托尔斯泰作为十九世纪欧洲文坛人道主义的三大代表,以他们的部分作品为例分析了人道主义思想与传统基督教博爱观念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