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先霈的《圆形批评与圆形思维》是“新时期艺学建设丛书”第二辑中的一本,集中体现了他新时期以来的学术思想和学术发展历程。所谓批评的“圆形”境界既指我们在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学批评学过程中,充分占有并尊重中西方几千年的学批评传统,总结和确立的学批评的发展规律和未来走向。也指我们在从事学批评学研究、从事学批评裎占所应当具有的开放、宽容、宏阔的批评心态。  相似文献   

2.
翟应增 《现代语文》2006,(12):106-107
中国现当代学,指的是从“五四”新学运动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延续至今并不断发展前进的中国学。在学科体系上,它是一门艺科学,同时又是一门历史科学,具有明显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3.
在毛泽东艺思想与中国当代学的发生之间。毛泽东艺思想为当代学提供了理论方向和实践依据.影响并生成了以学工具论和作家改造论为中心的学意识形态观,强调学批评的“思想倾向”和学斗争,借助中国当代学体制而成为学政策。  相似文献   

4.
2001年3月20日,华中师范大学学批评中心召开了名为“建构生态艺学”的学术座谈会。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海南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的十余名专家学参加了此次座谈。会议由学批评中心主任王先霈教授主持,与会围绕海南大学鲁枢元教授的新《生态艺学》所提出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以及生态艺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否成立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择其要,作如下简述。  相似文献   

5.
针对艺理论和学批评的“失语症”,艺学体系重构问题被推到理论前沿,当代艺学必须克服“转型期综合症”,走向体系重构,这种重构应当按照“主导多元、综合创新”的思路进行。  相似文献   

6.
关于文学批评学的对象、性质和范畴、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学批评学,必须明确其研究对象、性质和基本范畴、理论体系。学批评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是“批评活动系统”;艺学中的“应用科学”是其学科性质;作为独立学科的学批评学,应当是以本质论、标准论、方法论、写作论、发展论为基本范畴,以批评对象与批评观念、批评方法之间的内在关系为核心而形成的理论体系,即关于学批评的一般原理、原则及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7.
随着《水浒传》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水浒学”已成为仅次于“红学”的一门学问,但在“水浒学”的研究论,论中却存在着批评方法使用不当的问题。水浒学研究应正确批评方法,避免繁琐考证,学术与政治混同,不实事求是的错误做法,要正确借鉴西方艺理论,不可盲目套用。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深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加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开拓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新路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于今年4月9日在安徽芜湖主办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研讨会”。全国各重点高校、科研单位2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最激烈、最集中的论题是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关于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现状杨匡汉(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概括了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面临的前沿话题:1.20世纪中国文学的分期问题;2.“大中国文学”或称中国现当代文学版图(两岸四地);3.现代…  相似文献   

9.
鲁晓丽  王恒 《现代语文》2006,(12):79-80
20世纪占据主流的各种形式主义学理论批评,主要是一种“语言论转向”,而对学的历史之维却采取了排斥的态度。而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里,学理论再度关注历史,这便被命名为“历史转向”。新历史主义便是在这一大背景之下产生的,并成为这一转向的中流砥柱。新历史主义使当代批评家开始告别解构的差异游戏,转向新的历史意识的回归,实现了艺批评话语新的嬗变。它反对唯本主义,消解秩序、中心和权威,这对西方,乃至中国影视本的影响是及时和普遍的。  相似文献   

10.
欧美生态批评发端于上个世纪70年代,并渐次引起学理论界的关注,至90年代成为学研究领域里的显学。中国的相关研究基本与之同步,至90年代末,生态批评无疑已成为艺学研究领域一个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中国学批评史上,社会学批评有过一段庸俗化的历史,这导致了许多人对社会学批评的厌弃。然而,只有把学放在各种社会关系的结构中进行社会学研究,才能真正摆脱学批评的“自恋主义”而走向科学化。从丹纳到布迪厄,社会学批评的科学精神一脉相承。布迪厄所代表的新社会学批评的崛起对纯美学批评构成了有力的挑战,动摇了从19世纪的浪漫主义到20世纪的现代主义的学批评的统治地位。如果不能说社会学批评代表了学研究范式转换的唯一方向,那么至少可以说它是许多新范式中的富有生命力的一种类型。因此,今天人们有必要重新认识社会学。  相似文献   

12.
章从当代中国艺发展的现状和艺学研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与实际需要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方法论为理论指南,对当代中国艺学研究的不同领域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结和相互转化的关系进行考察分析,以把握作为当代中国艺学主流的马克思主义艺学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和所发挥的主导作用,及其与中国传统艺理论和西方当代艺思想的交互影响、互补共存中所共同构成的当代艺学的基本结构和格局,以及以马克思主义艺学为主导的当代中国艺学发展的逻辑进程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传播媒介作为“学本的物质传输渠道”和“作家写作行为的物质结果”,在整个学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国统区战火缭绕极为艰苦而特别的历史化环境中,以《抗战艺》、《艺阵地》、《戏剧春秋》、《烽火》等为代表的学媒介,不仅培养一大批青年作家,促进了大众学观念的传播,拉近传播与受众的距离.使学创作更加符合读的需求,而且改变了五四新学的主题、内容、风格等审美取向,引导学及学批评的发展和学流派的形成,并由此诱发学大众化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从宏观的理论视角,考察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文化热”现象.总结“文化批评”对现当代文学研究带来的得与失,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伟民教授的《中国莎士比亚批评史》中的莎学研究涉及了多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做到了史论结合。它以中国当代莎学研究发展史为线索,又对莎学研究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特定的新见解。这本厚重的著述是中国语境下对莎学研究的“全景式”解读。尤其是蕴涵其中的“莎士比亚批评”显示了我们中国人比较的眼光,构成了中国莎学研究的最鲜明之处,形成了莎士比亚批评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艺批评界的女性对“女权主义批评”思想和方法的借鉴是从90年代初开始的。女性艺批评否定和解构男权化的强烈批判精神。为内蒙古艺批评注入了崭新的思想要素。女性艺批评对艺民族性的探讨做出了具有突破性的贡献。内蒙古艺批评界女性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表明,女性不再是抽象思辨领域的“缺席”和“缄默”。新时期内蒙古女性艺批评总体上是美学的批评与社会历史批评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文学批评视野中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学致力于中国学批评的现代转型研究,但要将中国学批评成功地进行现代转型,首先必须澄清三个问题,即何为中国学批评的“转型”,何为中国学批评的“现代”,何为中国学批评的“现代转型”。中国学批评的现代转型是一项世纪性的课题,众多学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而百年来的转型历史就是由这各种力量的“合力”完成的。  相似文献   

18.
“思无邪”是孔子诗学的核心,中国诗学一开始就因为儒家政治功利之心的强行介入而染上了道德教化的理性之光,成为政治诗学和哲性诗学的模式,表现出学处于萌芽状态时期学批评的幼稚性。孔子的美学观念和体意识是模糊和游移的,而且他竭力回避“诗言志”的说法,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诗言志”的本体性,把《诗》混同于其它献,以献意识评判《诗》,根本就没有纯然的诗学阐释意识,其批评的样态也必然是泛化的意义,诗学没有获得学的独立地位,这种以其“仁”道观为哲学依据的诗美标准。规范了其诗歌批评的极端的道德功利主义性质。而走离了审美本体的意义,这种诗美观对中国的学批评产生了强劲的负面影响,几乎成为一切艺批评的根本准则,并内化为中国人稳定的美感心态。  相似文献   

19.
学者     
《中文自学指导》2006,(6):F0002-F0002
蒋述卓:(1955-),广西桂林市灌阳人。1977年起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中系,获学学士、学硕士学位.1985年9月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学批评史专业学习,师从名艺理论家王元化教授.1988年6月毕业获学博士学位。同年到暨南大学中系任教。曾任暨南大学学报主编.学院院长等职.现任党委书记兼副校长.中系教授、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有教青部中国语言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外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中古代学理论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府、广东省艺批评家协会主席等。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相似文献   

20.
张积玉在2005年第5期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上撰认为,中国现当代学研究应该重视资料的“田野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