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一步制粒机制备板兰根颗粒。本实验对进液速度、浸膏相对密度、进风温度、进液物料温度、出风温度等因素进行考察。最佳工艺为将板兰根回收膏相对密度为1.08(60摄氏度测)加热至60摄氏度,流速为每分钟60毫升,进风温度105~115摄氏度,出风温度50~60摄氏度。该工艺具有制粒速度快、生产效率高、适合工业大生产、生产工序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对一步制粒联合流化制粒技术在双黄连颗粒制备工艺进行研究。该法具有工作效率高,生产工序简单等优点,可用于进行双黄连颗粒的制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盐酸吡格列酮片的两种制粒工艺,优选最佳工艺。方法:以粒径分布、流动性、松密度等粉体学特征以及含量均匀度、有关物质、溶出度、片重差异为质量指标,评价湿法混合制粒和流化床一步制粒工艺制备盐酸吡格列酮片的优劣。结果:流化床一步制粒工艺制得的颗粒与湿法混合制粒的相比,其粒度更均匀、流动性和可压性好,其它质量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综合考虑多项指标,采用流化床一步制粒工艺制备盐酸吡格列酮片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步制粒的优点并对影响一步制粒机制粒机的主要因素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有效提高中药颗粒喷雾干燥制粒生产效率的方法。方法:对于影响提高中药颗粒喷雾干燥制粒生产效率的各个因素进行交叉性的试验,探究在具体的生产中补集袋固定构造和方法、药液过滤对于生产的具体的影响。结果:通过探究具体的生产中补集袋固定构造和方法、药液过滤等等具体的方法对于中药颗粒喷雾干燥制粒生产效率的影响,科学的通过药液处理、增加固定架、更改补集袋固定构造方法,得出了有效提高中药颗粒喷雾干燥制粒生产效率的方法。结论:通过正交试验,科学的通过药液处理、增加固定架、更改补集袋固定构造方法,可以有效色提高中药颗粒喷雾干燥制粒生产效率,使的相关设备得到充分的利用,有效优化制备工艺,值得在实际的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一步制粒技术最早在化学工业上有所应用,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引进,现已得到制药企业的广泛认同。本文介绍了一步制粒技术的关键因素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相对湿度、备合适的浸膏粉、粘合剂的选择、进风温度等因素对制粒都有着较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关于制粒和压片的工艺参数对片剂质量影响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不同制粒法工艺对片剂质量影响的研究分析,以及在压片工序中对片剂质量影响的因素分析。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工艺(以下简称SF工艺)和干法制粒工艺(以下简称GF工艺)分别制备QK片和FM片各三批,并对所制得的颗粒进行粒径分布、休止角、颗粒流动性、含量和效价测定及六个月的稳定性加速实验数据分析和比较。就LGJ型干法制粒机的制粒工作在药品实际生产中影响压片效果的因素进行论述。结果:与湿法制粒工艺(SF工艺)相比,干法制粒工艺(GF工艺)技术虽然在颗粒流动性和可压性方面相对不足,却可以明显提高某些热不稳定品种(如FM片)的稳定性。结论:影响干轧效果的因素是物料特性,压轮的转速,压轮的间隙送料系统及螺杆送料压力料筒座与压轮的侧间隙及密封,压轮表面的水冷却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蒲芩消炎片制粒工艺研究。本实验分别对原物料粉碎目数、雾化压力、药液供给喷雾速度、进风温度进行了考察。最佳的制粒工艺为将原物料粉碎60目,以蒲芩消炎片提取膏为粘合剂,采用一步制粒机制粒,雾化压力为0.2Mpa,药液供给喷雾速度为5kg/h,进风温度为105摄氏度。本方法可靠、简单,可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雷公藤多苷片制粒工艺研究。最佳的制粒工艺为将原物料粉碎80目,以5%糊精浆为粘合剂,采用一步制粒机制粒,雾化压力为0.2Mpa,药液供给喷雾速度为6kg/h。  相似文献   

10.
板蓝根泡腾片干法制粒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主要研究板蓝根泡腾片干法制粒的工艺。板蓝根泡腾片原辅料的休止角都大于40,不适合直接粉末压片,采用干法制粒后可以直接将颗粒压片。通过考察轧轮压力、轧轮转速和浸膏粉含水量得到最佳工艺。最佳工艺条件为液轧轮压为1.6MPa.转速为13r×min-1,浸膏粉含水量1.0%。  相似文献   

11.
当前很多药品是以粒状形式存在,这种方式更加有利于药品的携带、运输,并且其生产效率较高。本文主要对常用的三种药品制粒方法及其对应的设备进行分析,首先探讨了传统制粒机的基本结构,对制粒机的四大系统进行了分析。随后,在此技术上对湿法、干法以及喷雾制粒三种制粒方法及主要设备进行分析,为实际药品制粒设备的选择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研究以含量均匀度作为指标对布地奈德粉雾剂制粒的制备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安捷伦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218 mm×4.6mm,5μm),水:乙腈(65∶35),检测波长为24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结论:本制剂稳定、可靠,测定方法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13.
以锡沸腾炉焙砂为原料,对奥斯麦特炉入炉物料的制粒效果,粘结剂品种,粘结剂用量,烘干时间对制粒效果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每吨锡入炉物料需要40kg的聚乙烯醇粘结剂和154m L的水进行制粒,制粒后需要烘干2.5h可达到预期强度,在生产成本与入炉物料强度上能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一步制粒是将喷雾干燥技术和沸腾干燥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型制药技术,它将原料的混合、制粒、干燥等多道工序合而为一。介绍一步制粒机在制药行业的应用和关键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分别对搅拌速度、切碎速度、聚维酮浓度、搅拌时间单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搅拌速度、聚维酮浓度、搅拌时间为主要因素。按照L9(34)正交设计表条件进行试验,得到最佳的工艺为搅拌速度为70转/分、聚维酮浓度为0.5%、搅拌时间15秒。本实验对阿奇霉素片颗粒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主要研究板蓝根泡腾片干法制粒的工艺。最佳处方为板蓝根干膏粉1000克、酒石酸525克、碳酸氢钠1050克、碳酸钠75克、聚乙二醇6000 80克、微粉硅胶20克、乳糖500克。最佳工艺条件为液轧轮压为1.5MPa,转速为15r×Min^-1,浸膏粉含水量0.8%。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湿热消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以软材综合评分和颗粒成型率百分比为指标,考察浸膏用量、蔗糖用量、糊精用量以及95%酒精用量四个关键因素对颗粒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优选的最佳工艺为1倍量的浸膏(以0.1%酒精调和)、1.5倍量的蔗糖和2.5倍量的糊精制软材,再制粒、干燥和整粒;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软材平均评分为9.5分,RSD=1.94%,平均成型率为96.72%,RSD=2.57%。结论:优选的该制剂成型工艺可行、工艺稳定,可用于湿热消颗粒的扩大化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8.
制备日服一次的盐酸氨溴索缓释片,并采用体外方法对其进行科学评价。以羟丙甲纤维素(HPMC K4M)为基本骨架材料,采用湿法制粒工艺制备盐酸氨溴索缓释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释放度。最佳处方每片含主药盐酸氨溴索75mg,辅料HPMC K4M60mg,乳糖312 36mg,微晶纤维素101 18mg,聚维酮K30 10mg及硬脂酸镁2mg;最佳制备工艺为湿法制粒工艺。本处方工艺稳定,适用于盐酸氨溴索缓释片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中药片剂生产中经常使用浸膏,有的处方中浸膏的使用量较大,在制粒生产中如使用不当将很难生产出满意的软材和颗粒,本文将主要对用浸膏作为粘合剂生产的中药片剂的工艺的探讨并重点阐述处方中大量使用浸膏时制粒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随着现代制药技术的引入,藏药制剂学迅猛发展,许多新剂型在传统剂型的基础上脱颖而出,藏药有必要在传统剂型的基础上研发新剂型,提高药效,减少用药量,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方法对七味药物中四味药材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三味药材粉末入药,通过试验优选出合适的辅料和比例。结果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是:处方1:四味提取药材以煎煮次数3次,时间1小时,溶剂量为8倍量提取浓缩至一定浓度,加入三位药材细粉,淀粉,淀粉浆制软材制颗粒。处方2:七味药材粉末制粒,加60%乙醇制软材,制颗粒。结论两种处方按照优选工艺制备的七味螃蟹甲颗粒制剂各项指标均合格,为进一步研究药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