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题”这个概念,源本于文学。而新闻之与文学,除了共同使用“文字”这个物质载体以外,实在没有也不应该有太多的共同性。“虚构”为新闻所绝对排斥,固不待言;即成“文学表现形式”,据说是应该大量应用于新闻写作的,其实也只是相对而言——新闻绝不容许“合理想象”,真要“描写”起来,行家们一定会有“笼子里跳舞”的感觉。“主题”之与新闻也大略如此。新闻教科书总是说新闻是有主题的,且后者如何如何重要。但实践常常使笔者感到惶惑:那些“某某会议召开、某某领导出席并讲话”之类的新闻,其“主题”究竟在哪里?“某某领导会…  相似文献   

2.
“对话报道”——一种崭新的新闻样式,正在不同层次的读者中赢得良好的声誉,并在短时间里给整个新闻报道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奇特的效果,据说是连最初运用这一形式的记者们也始料未及的,从而引起了众多新闻行家们的深沉思索。现在要对“对话报道”作全面系统的总结为时尚早。但是,及时地对这一新闻样式进行剖析透视,以期引起更多人们的关注,却是必要的。本文试就“对话报道”的新闻效应作一粗浅的论述,以就教于广大读者和行家们。共振效应——  相似文献   

3.
当我捧起这本还散发着油墨香的《追星集》的时候,心中颇觉蹊跷:“杨玉展同志也在追星?”然而读过作者的自序之后,狐疑顿消,原来作者是将那些为祖国的繁荣默默奉献的人们,那些在成才道路上艰辛跋涉的人们,比喻为灿烂星河中的颗颗明星,大加褒扬。这些“星”尽管没有名噪一时的“天皇巨星”们那潇洒的外表,动听的歌喉,但是从他们身上辐射出来的自然而真实的生命之光,却是“天皇巨星”们无法比拟的。这本集子成书之时正是传媒爆炒“天皇巨星”的鼎盛时期,作者用心良苦地为他心爱的作品集取了这个名字,将那些普通的人捧为“星”,而…  相似文献   

4.
一九九二年前后那些平淡的日子里,省城济南的十余家报刊的版式几乎同时一改旧日的黄脸婆形象而充显峥嵘。细心的读者、新闻界的行家们稍加留神便发现,那些印着“版式设计王龙飞”字样的大小报刊早已铺满大街小巷,以至于哪家刊物想晃晃读者的眼,哪家新办报刊想一呜惊人也满足一下读者的求新之心,就可着劲儿找《山东青年》,逮着杂志社的哪个电话都会问:“王龙飞在吗?”其实,龙飞是个既非科班出身,又无名师栽培的半路出家人。他的独特在于他的气质。那种心境滤过岁月积尘却依然拒绝了模仿的感觉,在他的干练举止中,表现出一种常人难及的艺术特质。这份特质,使得他即使混杂于一堆俊脸中,仍有一种捂不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人们对“法”的认识,一言以蔽之曰:“国法大于天。”短短五字精辟地概括其威慑力之大,大过于天。“无法无天”,则是人们对那些肆无忌惮的人的形象揭露和描绘。可见立法是何等的重要了。图书资料是“国家资源”,“人类宝贵的知识财富”,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热”这些年来可谓是高温不退,能成为一名光芒耀眼的明星主持人更是许多年轻人的梦想。不光是那些已经成为名嘴的主持人让人羡慕,就连那些“挑战主持人”类的电视栏目也备受青睐,不仅吸引了许多梦想成为主持人的俊男觌女参加,也让此类节目在收视排行榜上成绩不俗。那么我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主持人呢?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热”这些年来可谓一直高温不退,能成为一名光芒耀眼的明星主持人更是许多年轻人的梦想。不光是那些已经成为“名嘴”的主持人让人瞩目,就连一档以“挑战主持人”命名的电视栏目也备受青睐,不仅吸引了许多梦想成为主持人的俊男靓女争相报名参加,也使此栏目在中央电视  相似文献   

8.
饕餮之美的启示──试论影视文化中的“审丑”王宁(92级文艺系本科生)爱美是人之天性。这是古今中外美学家们共认的基本观点。人们常常喜欢将朝阳、大海、松柏、芳草等传统上认为“会被感性和理性愉快地接受””的事物作为美的对象,而把那些狰狞、丑陋、甚至丑恶的事...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于虚拟社会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媒体作为“人的延伸”,其现实替代作用也越来越强。这不光表现在人们接触媒体的时间越来越长上,而且表现在人们越来越通过媒体体验替代现实体验。媒体已经成了人们感知、认知外界事物的重要“器官”。  相似文献   

10.
三鹿乳业,一个有着几十年发展历史的国内乳业生产巨头。在被贴上“三聚氢胺”的标签后,于一夜之间轰然倒塌。电视画面以及新闻图片里那些无辜受害婴儿脸上的痛苦神情,还有身旁守候着的家长们那种欲哭无泪的心碎,这一幕幕惨像令无数国人为之心痛,为之愤慨。人们在抨击不法商家利欲熏心,残害生命以及谴责政府相关部门玩忽职守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了媒体,投向了那些一直以来我们无比信任的官方媒体。这一次三鹿事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报纸图片宣传工作在我国迅速发展,“一图胜千言”已经成为全国新闻界的一句流行话,行家用它来赞美报纸上的好照片,意思是说,一幅好的新闻照片,不亚于一篇好的评论、通讯或特写。行家们在引用这句话时,习惯地要加上“外国”两字,如“国外新闻界流传的‘一图胜  相似文献   

12.
阚乃庆 《视听界》2010,(1):44-45
风卷云滚,一雪成冬。在凛冽的空气里,我们在平媒和网络上感受“制播分离风”。风从东方来,但在业界的震荡似乎没有在学界来得猛烈。褒者有之,贬者有之,真真假假的行家们行文形形色色,但最后差不多都留下一个暧昧的尾句,那就是——观望。  相似文献   

13.
黎明前夕敦煌遗书的发现,惊动了整个世界,于是盗宝的、研究的。参观的、烧香的人们纷至沓来,沉寂了几百年的莫高窟又重新热闹起来。清代末年,王圆策用盗卖藏经所得的“洋财”做了点“功德”,包括重修下寺对面的三层楼;还翻修过一些洞窟,但只限于塑像,而且手艺低劣,只能算是对古代艺术品的亵读和破坏。民国之初,虽然敦煌学的研究已日渐活跃,但由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们尚无暇对莫高窟给予特别的关注。研究敦煌学的学者又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地,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学者们对艺术兴趣也不甚大,所以莫高窟的“香火”还…  相似文献   

14.
1989年,“电脑病毒”对全球电脑发动了一次较大的袭击,从而震撼了整个世界,台湾宝岛也受到某种程度的波及。根据行家们下的定义,“电脑病毒”专指某种微程式,它们会藉各种方法侵入电脑的内部,并且像细菌一样能复制蔓延,破坏重要档案资料,直至  相似文献   

15.
版面设计是报纸编辑思想的最后体现.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行家们把版面形象地比喻为报纸的“面孔”.既称“面孔”,就不可能千人一面,就应讲究各自的风貌,使人们透过每张“面孔”,领略到各家报纸的独到之处.从一定程度上说,版面设计得好与差、新颖与陈旧、别具一格与落入俗套,都直接关系到报纸特色的张扬.  相似文献   

16.
《新闻前哨》2010,(6):43-45
《三峡日报》从今年初开始的新一轮“双改”,不仅以其声势之大、力度之大、变化之大,为广大读者津津乐道,也在编辑记者心中荡起了层层涟漪。最近,在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总编辑范长敏主持下。亲历“双改”的报人们也畅所欲言,就“双改”的得失进行了总结交流。  相似文献   

17.
火车司机     
蒸汽机车(习惯称“火车头”自从1825年诞生以来,在近两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为人类文明的进步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那些开“火车”的司机们.也曾与“火车”一起被别人崇拜、羡慕,被尊为“大车”,但随着蒸汽机车被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所替代,蒸汽火车司机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8.
市场发展专家,未来学家以及书业行家对未来美国书业发展趋势作了种种预测。在将目光投向新世纪美国书业之际,有必要了解一下专家们预测的今后十年美国社会的大趋势。 在1999年10月底纽约书业研究机构MPI主持的“美国未来书业展望”研讨会上,  相似文献   

19.
●观众总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示着他们的期待、关切与评价。因而这次世界新闻摄影展览又发生展板被挤倒的事情,就更让从事摄影的人们感到份量的沉重。当年,观众为我们那些冲破禁区的照片而呐喊,今天,为那些技高意深的照片而沉默,都是他们在作出评判。只不过,评判的标准已随时势变迁而有所漂移,鼓噪的对象也悄悄地有所变换。尽管人们可以说,这种漂移和变换缘之于以往先锋者们之努力对观众鉴赏力的培养;缘之于人们对了解、把握世界的热望,缘之于人们对摄影大师们的尊敬和想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当我每次收到新一期的《新闻知识》,不管这天下第一难的计生工作多么忙,我都要在晚上或节假日像教科书一样,认认真真地把每篇文章读完。读《新闻知识》,确实使我这个业余喜欢看书报弄笔墨的人受益匪浅。尤其是贵刊“得奖新闻采写谈”。“新闻业务研究”、“新闻业务讲座”、“通讯员之友”栏目我更喜欢读。一边细读深想,一边探讨学习行家们的为文之道和写作奥妙。感悟那些锦绣华章里的才能与本事。对于我来说,通过学习渐闻知识》,使业余写作得到了一定的长进和提高。近几年来,我忙里偷闲,利用晚间和其它休息时间写了点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