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归义军时期莫高窟与敦煌寺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归义军时期莫高窟有寺院,称“大圣仙岩寺”,此寺院是僧官“勾当三窟”的治所,负责管理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三窟的日常事务工作;此寺为中等寺院,常住约为二十人。在莫高窟常住的除本寺僧人外,尚有敦煌其它寺院派住莫高窟的僧人,即所谓“住窟禅师”,负责管理各自寺院在莫高窟开凿的洞窟。此寺有固定的寺产和收入,其来源除了寺院正常的收入外,还有敦煌其它寺院在固定时间给莫高窟上缴的有一定数额的财物,各寺院要进行“纳官”。该机构组织各寺院在三窟进行如印沙、燃灯、转经等活动。  相似文献   

2.
莫高窟第454窟窟主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于莫高窟454窟窟主,有三种观点,即分别为曹元德、曹元深、曹延恭。467窟前发掘出的题名残块中的称谓,有可能为张议潮的结衔,因此不一定落自454窟。而454的窟主之一“慕容氏”,则为曹延恭夫人无疑。所谓的“覆盖”说欠妥,因此,454窟窟主为曹延恭夫妇无疑。  相似文献   

3.
徐晴 《黑河教育》2011,(3):18-18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理清课文“总一分一总”的写作方法,掌握抓住事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2.了解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4.
大漠。敦煌。敦煌莫高窟,这座隐身大漠里的美术馆,是艺术的圣地和文明的殿堂,有“东方艺术宝库”、“墙壁上的博物馆”和“世界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等美誉。  相似文献   

5.
《敦煌莫高窟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简称《总体规划》)是在《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指导下制定的第一份遗址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 ,它不仅是有关敦煌莫高窟文物保护工作的行业规则和评价工作成果的主要标准 ,同时对于提高敦煌莫高窟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管理学与敦煌学有机结合的角度 ,论证了制定《敦煌莫高窟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特别是结合敦煌莫高窟几十年的保护工作经验 ,从“资料的收集与价值、现状的评估”、“制定总目标与实现总目标的原则”、“制定分项目标及各分项目标的实施对策”等方面详细论述了《总体规划》的具体制定过程。  相似文献   

6.
敦煌的莫高窟佛教艺术形象千姿百态;叙述的是佛的生平、法力,描绘的是佛国盛事等等。佛教艺术中关于人的生活、本性和人生悲喜等人本主义、人文主义,也表现得生动而鲜明。如诸天圣时释迦牟尼的涅显露的种种悲哀,证实他们对失去深爱的“人”并没有超脱,并非“四大皆空”。又如画师突破极乐世界无女性的教规,创造了许多“取悦于目”的女菩萨形象。在东方这样一个数千年中央集权制的古国,人与人性一直遭压抑,即便如此,人文精神仍未完全磨灭,敦煌艺术恰好体现着这样一种东方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7.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驳回武三思等人的立太子请求,在狄仁杰等朝臣的坚持下准备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在这一背景下,作为有建窟传统的敦煌李氏以第332窟的修葺完工来庆贺此事,并且举行礼忏祈福等佛事活动。《圣历碑》中对李氏郡望的两次书写也是对政权将重回李唐的政治隐喻,第332窟对于敦煌李氏家族和李唐王朝来说具有“纪念碑”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敦煌壁画保存了大量种类较多的坐具形象资料 。唐五代至宋时期的坐具有传统的多足门台座式榻、四足矮榻、枰以及由枰或四足矮榻演 变而来、被一些学者称为“长凳”的坐具,还有墩、席、地毯、杌、束腰凳、垫、绳床、椅 子等。其中,多足门台座式榻、四足矮榻、凳、墩、席、地毯等出现在饮食图上。与以前 相比,一些传统坐具无论其功能和造型均有分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发展和创新。坐 具的变化和这一时期人们的饮食坐姿以及饮食制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力与航天     
中国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有“飞天”的壁画,“天”是什么呢?在天体物理中,“天”又称太空,空间,外层空间,一般指距地面100km以上的稀薄的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天”是继海,陆,空以外的第四疆域,是一个有待人类开发的新疆域。  相似文献   

10.
在敦煌鸣沙山东边的断崖上,有一座南北长约1600米的“墙壁上的美术馆”,它就是著名的佛教艺术殿堂——莫高窟。1600多年前,一位名叫乐樽的僧人走到鸣沙山,忽然看见金光闪耀,好像万佛现世,于是就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标 了解莫高窟的彩塑、璧画,品味课文的语言: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收集到的课外资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相似文献   

12.
以集安长川1号墓壁画为代表的高句丽佛教元素对“凉州模式”“平城模式”“洛阳模式”等北朝石窟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和继承。通过将其与以武威天梯山、永靖炳灵寺第169窟、敦煌莫高窟北凉三窟等为代表的“凉州模式”石窟的比对,显露出文化传播的痕迹。集安长川1号墓礼佛图布局、释迦主佛、飞天、供养菩萨等佛教元素已不同程度可见高句丽对北朝中原和河西佛教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供养菩萨花蔓冠、莲花化生等在形态上反映了与西域的渊源关系。关于飞天,与莫高窟西魏石窟飞天存在诸多相似,与龙门石窟、巩义石窟、义县万佛堂石窟的飞天形态则愈加接近,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飞天这一中古时代重要的佛教元素在中国北方的传播和流变。  相似文献   

13.
这一阶段我校九个“悦动实验班”的语文老师都精心准备了悦动导案,轮流上了一堂悦动课。在上课和听课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收获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莫高窟第194窟维摩诘经变中的帝王像是研究安史之乱前夕中原帝王舆服制度的形象史料,通过对这一帝王像及其服制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肃、代、德宗三朝面对政局混乱的局面,试图通过“宗周”“追行古制”以及对《周礼》服制的复古,消除政权更迭带来的不利影响,稳固政权的相关历史。同时这一图像所显示出来的服制方面的深刻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在吐蕃包围广大河西地区的同时,作为唐“飞地”的敦煌依然与长安保持紧密关系的史实。  相似文献   

15.
周国平先生有言:“文化是生命的花束,离开生命本源,文化不过是人造花束。”诚然,没有传承的文化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快就会被历史长河冲刷湮没。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必须肩负的使命。“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见证了中国的朝代更迭、沧海桑田。历经千年风雨,她仍能辉煌浩荡,得益于一批批坚守大漠、甘于奉献的“敦煌儿女”。“我躺下是敦煌,醒来还是敦煌。”前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毅然选择了千里之外的戈壁大漠。五十七年默默守护,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她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她用数字敦煌将莫高窟呈现给世人,凭赤子热血让世界见证中国之强盛。  相似文献   

16.
“壁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飞舞;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这是小学语文课本《莫高窟》一文中的一段话,相信我们读了这段话后的第一个反应是啧啧称美。其实,语文课本中像这样优美的语言文字比比皆是。问题是有的教师无暇留意这样优美的语言文字,也没有用心去体会这种语言文字的优美。基于唤醒语文教师对“美”的追求,我们一起来说说语文之美。一、语文之美,在于语言之美作为人类交际所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的语言,它的美首先在于诉诸口入诸耳的语音之美和诉诸书入…  相似文献   

17.
杨洪 《地理教育》1993,(2):15-16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我国的故宫、长城、胃口店北京人遗址、秦始皇陵和敦煌莫高窟为世界“文化遗产”.1987年和1990年该委员会又分别批准我国的泰山和黄山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这使中国的风景名胜更加扬名世界。  相似文献   

18.
樊锦诗,敦煌文物研究院院长,为保护敦煌这块神奇的地方,她倾心倾力于此几乎一生。她说:“我早已习惯了大西北,爱上了莫高窟,把研究石窟、保护石窟当成了终生的事业。”莫高窟“女守护神”樊锦诗曾列为央视“感动中国&;#183;年度人物”候选人之一,季羡林老先生评价她所做的事情功德无量。在樊锦诗守护敦煌40余年的背后,她的丈夫——原武汉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人彭金章教授做出了巨大牺牲。用彭教授的话说“人家说樊锦诗是‘敦煌的女儿’,那我就顺便做了‘敦煌的女婿’。”  相似文献   

19.
陈春云老师在《王羲之贴过春联吗?》(《中学历史教学》2014年4-5期)一文中提到.我国最早的春联是唐朝人刘丘子所作的“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载于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已入选中国世界记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春联。其实,敦煌楹联并非仅此一句,而是“岁日”(除夕)和“立春日”两个时节书写的联句.录文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莫高窟北朝时期的 5幅白衣佛说法图 ,从图像和窟内位置的意义等方面作了考证。笔者认为白衣佛图就是《观佛三昧海经》卷 4《观四威仪品》等佛教典籍中所述的“那乾诃罗的佛影”。还论述了白衣佛与北朝时期盛行的“观佛”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