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多重因素影响下集装箱港口的合理腹地范围,基于运输路径优化模型和配流模型对不同类型集装箱港口的腹地范围进行实例分析。研究表明:集装箱港口的地位、集疏运方式是影响腹地范围的重要因素。现代理念下的集装箱港口腹地划分已突破传统地理空间的约束,为多重因素交织竞争作用下的结果。集运输成本、运作效率、服务质量和增值服务于一体的货源集聚综合能力在集装箱港口腹地划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主要沿海港口的合作与竞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中国主要沿海港口现状与将来的分析,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渤海湾三大港口集群的合作与竞争两方面对中国沿海港口的合作与竞争问题展开详细论述,并以长三角港口群为例从自然资源优势、经济腹地和港口服务优势3个方面重点分析中国沿海港口群内的港口竞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中国沿海港口合作和竞争的策略,以期能为中国沿海港口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腹地货源争夺是港口竞争最主要的内容之一。随着集装箱运输日益成为国际航运的主要方式 ,相邻港口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对共同腹地的集装箱货源的争夺。本文运用区位商的概念与方法 ,以上海港与宁波港的共同直接腹地———浙江省为例 ,通过对其国际集装箱生成及流向的调查与研究 ,对两港的腹地进行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研究环渤海港口群与其直接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的情况,通过对2001-2018年环渤海港口群相关数据进行一系列检验后,进一步构建VAR模型,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贡献率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环渤海港口货物的不断增加对其直接腹地经济的带动作用是显著且稳定增强的;环渤海港口群的直接腹地经济对港口货物量也存在正向的带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港口群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1985—2012年间我国港口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进行分析.通过局部莫兰指数所作的空间自相关性分析显示,由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港口群形成我国港口空间格局,其中渤海湾港口群表现为由单个高低集聚向多个高高集聚的演变、长三角港口群是在单个高低集聚向高高集聚转变的同时出现新的高低集聚、珠三角港口群则维持相对稳定的高低集聚状态.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获得的结果,不仅能从数值角度为港口集聚程度和集聚方式提供参考,而且可将集聚程度和集聚方式通过地图直观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根据长江三角洲港口及经济总体发展战略,分析了长江下游主要港口的自然条件、发展状况及其主要功能,并根据腹地经济发展规划,应用弹性理论预测其2000-2010年港口吞吐量。最后,笔者还就长江下游主要港口今后的发展战略,及其在未来“东方大港”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基于WSRF的港口信息服务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港口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共享、在线联合办公和港口信息的"一站式"服务,在分析目前我国港口信息服务平台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比对港口服务平台与信息网格的特征,提出将信息网格应用于港口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基于WSRF规范的港口信息服务平台网格模型.该平台将港口平台数据资源进行统一描述,能够增强以港口为核心的供应链竞争能力,推进港口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港口与产业集群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用集群理论来探讨我国港口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论证了用集群理论分析港口产业的可行性,分析了我国港口产业集群的行业状况和分布层次,并就我国港口产业集群模式和结构的建立,提出了构建港口产业集群网络、合理定位政府功能和完善物流网络等建议,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港口的市场竞争力。最后结合实际,分析了港口产业集群理论对上海临港新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港口与城市经济的空间效应,选取2007—2019年广东省16个港口及其所在城市的数据,在用Moran’s I指数检验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港口与城市经济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时间维度上,港口与城市经济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较为稳定,港口货物吞吐能力的空间相关性呈上升趋势,港口硬件规模的空间相关性呈上升趋势;城市经济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对城市经济有正向的直接效应,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而港口硬件规模对城市经济只有正向的短期效应;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对城市经济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而港口硬件规模对城市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基于负载平衡的堆存空间分配优化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集装箱港口的整体作业效率,在规划期的各个时段内,兼顾岸桥和场桥负载的前提下,建立堆存空间分配的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并用滚动规划的方法解决堆场存储空间的分配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模型求解时间短,能有效降低堆场中的负载不平衡性,避免港口操作中的瓶颈,提高港口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1.
鉴于港口供应链存在特殊性,以及实际供应链中港口业务服务商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影响了港口功能的发挥和供应链整体及各方的利益,考虑一个由港口业务服务商与港口企业组成的二级港口供应链,建立博弈模型.运用利益共享契约作为协调机制,分别分析港口物流服务需求具有和不具有价格敏感性两种情况下的博弈均衡.结果显示,利益共享契约在这两种情况下均可达到Pareto改进,实现港口供应链的利益协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1982年上半年于上海港第七装卸作业区卸货的327艘煤船在港停泊时间与作业情况的基础上,研究了船型、货物、泊位装卸工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港口吞吐能力的影响;肯定了专业化高效率码头泊位的经济效益;提出了有关提高港口吞吐能力的途径与措施。文章提出:港口吞吐量的预测对港口发展规模的确定至关重要,港口的装卸工艺又随货类有异。因此,结合腹地经济发展,按主要货类进行预测是十分必要的;在港口建设与原有码头改造时,在货源稳定,吞吐任务量适当时,散货码头应采用高效率的专用配套设备,装卸工艺应力求先进;船型结构是影响泊位吞吐能力的重要因素。根据分析:同一艘船舶在非专业化低效泊位与专业化高效泊位卸煤效率相差2~3倍,不同型船舶在同一泊位卸煤的效率也相差一倍有余。为此,作者建议:结合港口装卸工艺,采取增添优良型船,淘汰装卸效率低的船舶,以及合理指泊等措施,可以充分挖掘泊位生产潜力,提高港口吞吐能力和水运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船舶港口装卸过程中波浪补偿的数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船舶港口装卸效率,实现港口装卸自动化, 利用数值波浪水池模拟船舶港口装卸工程中的波浪补偿问题.基于CFD理论建立船舶港口装卸过程中波浪补偿数值计算模型.通过Flow 3D的边界造波模块,建立三种不同波形的数值波浪水池,并配合Sommerfeld辐射边界条件以及多孔介质模型进行消波.结合CAD技术对船舶港口装卸过程中的波浪补偿进行数值分析,最终将该船舶港口装卸过程中的波浪补偿量转化为起重机的位移补偿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满足工程要求,可为港口自动化装卸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评价港口上市企业的经营效率,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我国13家港口上市企业2008—2010年经营绩效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区域的港口上市企业在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存在地区差异.2009—2010年我国港口上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较2008—2009年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在于纯技术效率的降低.同时,我国港口上市企业的技术进步率也在下降,表明我国港口企业在引进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方面还有改善空间.通过对我国13家港口上市企业2008—2010年经营效率进行实证分析,证实Malmquist指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运用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理论,建立基于港口价格与服务时间的两阶段信号博弈的声誉分析模型,推导出港口在利用信号博弈时的均衡价格信号和均衡服务时间信号及均衡条件下的最大效用.通过理论分析得出,港口在第1阶段建立声誉会提高第2阶段的价格信号强度、服务时间信号强度和效用.最后通过具体算例对上述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港口利用合作声誉可以获得更大的效用,为引导港口间加强合作关系、实现区域港口群对外竞争力的提高和区域港口共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及港城关系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及港口城市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推动沿线国家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基于Google Earth和Landsat遥感数据及集装箱吞吐量统计数据,采用GIS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38个重要港口(不包括中国港口)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相对集中指数(RCI)进行改进(引入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作为城市发展的表征参量),评估沿线港口及港口城市的港城关系状况。研究发现: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港口面积区域化特征明显,港口面积整体呈"西部大东部小"的区域分布格局;2)港口面积变化(0.01~4.93 km2)及面积变化比例(0.01~5.07倍)分布情况均存在区域分异特征,各区域(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非洲)港口面积变化差异较小,港口面积变化比例差异较大;3)港城关系状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化特征,欧洲地区港口对城市的作用关系相对较强(2017年平均RCI约为2.98),亚洲地区港口对城市的作用关系相对较弱(2017年平均RCI约为1.51)。研究结果可为海外港口及港口城市腹地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华东沿海开放城市港口发展中存在经验教训的分析,参考了国外港口城市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港口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华东沿海开放城市港口发展政策建议。这些政策建议包括:全面认识港口功能,搞好港口发展规划;适应外贸需要,划分港口协作群体;调动各方积极性,多渠道筹集建港资金;锐意改革,建立港口管理新体制;实行扶植政策,增强企业自我发展与改造能力;扩大视野,探索自由港的开发;建立港口法,逐步实现以法治港等八个方面的具体政策建议共二十七条。  相似文献   

18.
区域多港口合作竞争策略及其利润分配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有效分析区域多港口之间的合作竞争策略,根据港口服务价格、服务时间以及港口之间的影响,提出港口需求的函数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考虑港口服务时间可靠性约束,提出港口合作竞争的分析模型和港口合作利润的分配机制.运用算例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得出:区域多港口合作将减少各个港口服务时间、服务价格以及提高所有港口总利润;区域港口之间合作程度越高,所有港口的总利润也越高;港口之间的合作可通过设计有效的利润分配机制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为给制订港口人力资源培训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环渤海湾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岸的43个港口的问卷调查和16个港口的蹲点式调查,根据港口、港口岗位、各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分类,建立基于知识的港口人力资源评价模型.该模型可对港口人力资源的知识技能需求和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找出知识技能的缺口,从而为制订港口人力资源培训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中国港口协会组织我国主要港口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对这些评价结果与结论进行审查和讨论,认为研究结果与分析符合我国港口企业人力资源的实际,可为港口制订人力资源培训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合理利用港口资源,减少各港口彼此间的资源竞争,基于雁阵模式理论对环渤海港口的规模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拓展雁阵模式的内涵和预测范围,对环渤海各港口的规模进行雁阵排名;然后将环渤海各港口划分为3个梯度,基于政策分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对环渤海港口的升级和优化顺序进行分析;最后针对不同梯度的港口提出不同的发展策略.该方法可为我国港口的合理规划提供理论基础,为港口管理者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