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搞好语文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这一直是每个语文教师执着的追求目标.面对新课程、新教材的许多创新之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重要的是要追求和谐的课堂教学,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色,追寻“简约”的和谐. 当前有些语文教学看似热闹,讨论、唱歌、跳舞样样都被搬到了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好像所有学生都“动”了起来,但学生并没有从中真正学到什么,更不要说学习效果如何好了.造成这样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由于课堂上过于热闹、浮躁.纵观名家的语文课堂,更多的是常态的阅读教学,是一种原汁原味的语文本色课堂,他们追求的是“简约”的和谐,追求的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色回归.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必须回归朴实的本色,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本色语文充盈着教师的智慧,洋溢着教师的情感,整个教学过程是灵动生成的,给予学生的是精神的愉悦.走向简约,就是走向语文教学的一种高境界,就是走向语文教学的艺术化、精良化、高效化.  相似文献   

3.
曾经有人间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你是怎样把石头雕成人像的?”雕塑家答道:“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读到此话时,笔者联想到我们的课堂不也应该如此把非语文的地方去掉而留下“本色”吗?实质上,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教师只有省略不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克服“浪费与作秀”,才能达到“简约有为”的教学境界。支玉恒老师说:“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简约、有效,讲究以"人"为本,告别传统模式,优化教学程序,弱化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给学生更多的学语言的时间,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语文不断简化,简简单单、扎扎实实的教语文,是语文教学更加贴近本色,逐渐达到理想的语文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借鉴到阅渎教学中,就是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追寻形式简约而内涵丰盈的语文课堂。我们要住实现语文课堂本色回归的同时,应崇尚简约之美,课堂上尽量削除那些毫无价值的旁枝末节,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津津有味地读、兴致勃勃地说、快快乐乐地写、扎扎实实地提升语文素养和技能,最终实现有效教学。因此,追寻语文课堂的简约之荚,是课堂教学本色回归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程呼唤快乐、自然、健康的语文课堂.纵观新课程改革实施至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都在课改之路上一路狂奔,却忘了回头看看语文的"本色".何为"本色"?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抓好听、说、读、写的训练,还语文以本身的"颜色",走一条简约的语文教学之路.简约的语文课堂闪溢着灵动、惬意与智慧,简约的语文课堂焕发着学生的生命活力,学生能自由地呼吸.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才能做到简约呢?我想:我们应该减去那些附加在语文身上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的最高境界乃本色两字。那么,如何让语文教学在简约大气和激情澎湃中凸显语文本色呢?一要简约语文,展示本色;二要精啄文本,巧显本色;三要留点激情,串联本色。这样,我们的课堂可如清水芙蓉般清新可人,可如娇艳玫瑰般激情澎湃。只有凸显了语文本色,使课堂具有了"语文味",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8.
初·名师     
教育格言尊重赏识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成功。教学主张张宗方主张语文课堂要体现“本色语文,快乐语文”的特点,追求课堂“语文味”及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注重在亲近语言、反复朗读、情感充盈、快乐学习等方面下功夫。他认为语文课堂就是语文教师自我成长的主阵地。多年来,他立足课堂,积极探索,在践行“本色语文,快乐语文”的教学主张中享受着语文教学的诗意。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呼唤陕乐、自然、健康的语文课堂.纵观新课程改革实施至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都在课改之路上一路狂奔,却忘了回头看看语文的“本色”.何为“本色”?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抓好听、说、读、写的训练,还语文以本身的“颜色”,走一条简约的语文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10.
课本教材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信息源。细读文本与钻研教材间所存在的是“源”与“流”、“本”与“末”的紧密关联,本色语文教学在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占据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本细读,就是要求教师站在教师、学者与读者的立场,指导学生细腻深入地感知、阐释、品味文本。换言之,教师应当从“教”、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的最高境界乃本色二字.如何让语文教学在简约大气和激情澎湃中凸显语文本色呢?本文就此从"简约语文,展示本色"、"精啄文本,巧显酌以"、"留点激情,串连本色"三个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语文共生教学,是黄厚江老师依据自己的本色语文教学主张,立足母语教学基本规律和根本特点、运用共生理论协调语文教学种种关系和矛盾、实施语文课程的教学,是实现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共生教学的基本特征:1.共生共长。“生”即“生成”,即体验,即感受,即发现,即创造。有教师之“生”和学生之“生”,教师之“生”是基础,学生之“生”是目的。“长”,即成长,即提高,既发展,即丰富,即实现。  相似文献   

13.
许多语文教师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常常背离语文教学的指导初衷,重形式、轻生活,重套题应试、轻对学生引导。教师应该切实转变观念,更多地立足于启发学生“看到”生活的本色,“听到”自然淳朴之声,“触到”温热的心跳,“想到”深刻的道理,从而引导学生写出精彩作文。教师本身的教学要源于平实而向精彩漫溯。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一些语文教师反而感到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不是煞费苦心、别出心裁地设计教学情境,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课堂上的讨论喋喋不休、放任自流……其实,这样的课堂无不违背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语文教师不妨在教学上多做做"加减法",以构建高效课堂、简约课堂为目标,通过合理取舍,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色。一、做"减法"——给课堂"瘦身",还语文一份自然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的简约。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我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存在过度强调人文性、夸大自主性、曲解综合性、忽视整体性等弊端,渐失语文的学科本色。我们倡导本色语文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坚守语文本真、紧扣教学目标、重视朗读会文、崇尚简约教学,从而获得语文教学的本色回归。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一些语文教师反而感到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不是煞费苦心、别出心裁地设计教学情境,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课堂上的讨论喋喋不休、放任自流……其实,这样的课堂无不违背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语文教师不妨在教学上多做做"加减法",以构建高效课堂、简约课堂为目标,通过合理取舍,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色。  相似文献   

17.
“简约而不简单”,一句时髦的广告语,道出了厂商对自己产品高质量与高品位的追求。笔者并非存心模仿和借用,而是从中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也应该追求这样一种简约“。简约”是相对“复杂”而言的,复杂化是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有的教师盲目追求课文教学的“厚重”,一篇简单的文章硬是要从所谓的多方面来剖析,不考虑学生的思维和接受能力,面面俱到,致使教学“丰富”了,而学生脑中却模模糊糊、不知所云。简约不是简单,过于简单的课堂教学,目标设置肤浅,课堂容量小,教师的提问学生都能轻易回答,甚至不需要讨论,没有任何思维…  相似文献   

18.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根据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在大量语文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构建以"真、实、简、活"为基本特征的本色语文课堂的基本构想。求真,即要求教师尊重文本价值,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求实,强调让语文课要朴实、扎实;求简,追求结构简约、方法简洁。本色语文课堂也要"活",让语文课活泼和谐、动态生成,是本色语文真正得以落实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9.
【写在前面】司空图在《诗品》中曾道:“生气远出,妙造自然。”苏轼也曾说过:“无穷出清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渐渐掸去浮尘,揩去胭脂,直指语文之本色。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在《呼唤本色语文》一文中指出: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杨先生主张并提出: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  相似文献   

20.
“本色语丈”就是在语文教育中摈弃那种忽视学生读、写、听、说能力训练的想法和做法,还语文教育本来就具有的“色彩”、“颜色”和“味道”。“本色”是针对“彩色”而言的。今天,处在社会转型期的语文教育,也面临着阵阵“流行风”的挑战,如五颜六色的教育内容、花里胡哨的教育形式、华而不实的教育泡沫等。对于在流行的“时尚”与传统的继承上信息不太对称的语文教师而言,应当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交叉口上,正确地寻找语文教育的适宜坐标,更多地关注语文教育的本色本香。要知道“一时流行”往往只能“流行一时”,教师只有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地挖掘语文中所蕴涵的“真”、“善”、“美”的因素,并将学生的智能水平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弘扬和审美境界的追求等作为本色,才能使语文教育永葆青春,并进而获得科学的发展。有鉴于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力争回归“本色语文”,即既要确定语文教育的应有本位,又要把握语文教育的应有本质,还要明了语文教育的应有本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