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乎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人断言鲁迅及其作品已经过时,已经不能跟上历史的发展,并且认为他很快就会被历史所抛弃,但事实总是与他们所预料的相反,不是鲁迅及其作品在下一个历史时期变得黯淡无光,而是这些红极一时的预言家们在中国的社会变化稍有转折之后便不再为人所注意,而鲁迅及其作品反而在这种转变中愈加为人所重视、所理解。历史为人们认识鲁迅、发掘鲁迅作品的内在潜力提供了一把把钥匙,每一次  相似文献   

2.
李实 《职业圈》2010,(24):196-197
近年来。游走于法律与道德之间的“人肉搜索”引发了全社会对于“人肉搜索”乃至整个现代网络发展的深入关注和全面反思。其所涉及的网络侵权及隐私权保护问题尤其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完善民事立法,全面确认隐私权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羊吃人”——圈地运动,是学生时代学到的一点英国历史知识。说实在的,对英国600年前的那段历史,平时很少去探究,对英国圈地运动的本质也缺乏了解。2006年6月,我有机会实地走过“羊吃人”的地方,真实地感受了英国“羊吃人”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李春林 《文化学刊》2013,(1):141-147
“竹内鲁迅”是日本鲁迅研究的一个不可回避、难以逾越的高峰。靳丛林的《竹内好的鲁迅研究》将“竹内鲁迅”置于整个日本鲁迅研究史中来评说,并且高度重视竹内好凭借鲁迅对日本历史与文化的反思,从而彰显出鲁迅对于日本乃至全人类的世界性意义。全书以深刻的辩证思维解说“竹内鲁迅”,重视研究对象的生平、个性与研究对象之关系,形成了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的亲和与默契。日本式的实证主义研究与中国式的宏观理论探讨相结合以及其他比较文学方法的采用,使得“竹内鲁迅”更加丰赡精深、个性鲜明。而将竹内好的传记性材料乃至年谱亦纳入书中,使得读者在了解一个全面的竹内好的同时,更理解了竹内好亲近鲁迅,一生与鲁迅相纠结的必然性。这样,本书自身就成为了一个带有自足性的“竹内鲁迅”文本:一卷在手,“竹内鲁迅”扑面而来,带着其全部堂奥与魅力。‘  相似文献   

5.
师毅 《职业圈》2012,(19):66-68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从这则歌谣中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同时也有一些疑问,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吃?为什么人越多越吃不上水?咱们不是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嘛,那为什么和尚多了水反而吃不着了呢?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国情。”冯军继续说:“在国外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三条虫。你知道为什么吗,跟和尚们是一个道理——人心不齐。咱们中国人从古至今就是爱‘窝里斗’。勾心斗角、相互拆台、损人不利己,这些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  相似文献   

6.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从这则歌谣中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同时也有一些疑问,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吃?为什么人越多越吃不上水?咱们不是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嘛,那为什么和尚多了水反而吃不着了呢?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国情。”冯军继续说:“在国外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三条虫。你知道为什么吗,跟和尚们是一个道理——人心不齐。咱们中国人从古至今就是爱‘窝里斗’。勾心斗角、相互拆台、损人不利己,这些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  相似文献   

7.
"吃麦当劳索要发票就是爱国",这一观点正被越来越多年轻人接受。广东省一家杂志最近对1000名中学生的一项最新调查发现,中学生们对"爱国"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诠释。吃麦当劳索要发票原本很"正当",就与杭州人在"知味观"消费后索要发票一样"正当"。只是前者被当做了一  相似文献   

8.
森林是植物的海洋,森林里有无数宝藏,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了。但,森林里也有一些很奇怪的树,这些树中有的能“吃”人。  相似文献   

9.
《职业圈》2008,(31):95-95
推荐理由: 中国人习惯藏富。1999,面对“谁是中国最富有的人”这一问题,中国没有答案。但此后,中国人年复一年,热切地讨论中国的年度首富们。百富榜成为记录21世纪中国财富史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0月16日至22日,由文化部艺术司、浙江省文化厅和绍兴市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绍兴鲁迅文化艺术节”将在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举行,以后将每两年举办一次。艺术节为期一周,期间将举办一系列与鲁迅相关的文化艺术经贸活动。绍兴是鲁迅的故乡,绍兴的知名度一半来自鲁迅。绍兴人做“鲁迅”文章由来已久。以鲁迅先生命名的鲁迅小学、鲁迅中学、树人中学、鲁迅外国语学校等名校,在培养人才、促进绍兴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文化艺术方面的鲁迅图书馆、鲁迅纪念馆、鲁迅电影城以及城市建设中的  相似文献   

11.
李兆洛的学术与文学曹虹十九世纪前叶的数十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大转折时期。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古代封建社会形态趋于结束,酝酿着近代史的开端。这种“世运”的“潜移”所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以往的改朝换代式的世变所说明不了的。生当其时的知识人,尤其容易在古与今、新与...  相似文献   

12.
半个世纪以来,作为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共和国长子”的兰州石化公司,先后经历了“二四三二一”的重组整合。在其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逐步形成了以“高严细实”为核心内容的许多有益于企业发展、有益于企业科学管理的管理思想和做法,并成为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不管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高严细实”都被赋予了相应的时代内涵,并被一代代兰州石化人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杨正宇 《职业圈》2011,(9):32-34
半个世纪以来,作为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共和国长子”的兰州石化公司,先后经历了“二四三二一”的重组整合。在其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逐步形成了以“高严细实”为核心内容的许多有益于企业发展、有益于企业科学管理的管理思想和做法,并成为企业的优良传统和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不管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高严细实”都被赋予了相应的时代内涵,并被一代代兰州石化人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讨论“文化之间需要有墙吗”问题的时候,使我想到《庄子·山木篇》中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说:一棵长得奇形怪状的树,由于它不能成材,因此樵夫没有把它砍掉,它保存了下来。也就是说,如果它成材,就会被砍掉,而不能保存。另有一只不会叫的鹅,因为它不会叫,而被杀了请庆子师徒吃,这只鹅没有能保存下来。也就是说,它如果会叫,就会不被杀来吃,而能保存下来。于是庆子的弟子问庄子:那棵树因为没有用,而保存下来;这只鹅因为不会叫(按:也指没有用),而被杀了吃,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办呢?庄子回答说:我们最好处于才与不才之间,这样好保存自己。这个故事说明事物只有相对的意义,没有绝对的意义。在讨论文化问题上,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应有“墙”,还是应“无墙”。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用中国哲学的规点看,“有墙”与“无墙”好象是矛盾的,但在中国哲学中“有墙”和“无墙”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从中国文化发展的总体上看,在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相遇时,它往往呈现出一种“在有墙与无墙之间”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碰撞与会通高丙中我们所谈的中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既有的文化,而不仅是指固有的文化。“既有的文化”意在现状和事实,“固有的文化”重在历史和本源。中国文化等于传统文化,约等于固有文化,这是“五四”时期的文化讨论所基于的事实和逻辑。在今天...  相似文献   

16.
远见 《职业圈》2013,(1):47-48
在中国,“战略”一词历史悠远,“战”指战争,“略”指谋略,战略原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春秋时期孙武的《孙子兵法》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对战略进行全局筹划的著作。后来“战略”已逐渐演变成泛指一定历史时期,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既然战略是关乎组织成败的关键所在,那从制定到实施战略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认真对待,做到一丝不苟。很多组织战略都会存在一种问题,制定了完美的计划,也在认真的贯彻,却始终无法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原因是什么?战略管理不到位。  相似文献   

17.
刘康 《对外大传播》2011,(10):38-39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实汪调研》让我们可以从美国人的视角看中国,以及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作用和角色,同时可以深层次地比对我们所宣传的“中国形象”和美国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鲁迅《文化偏至论》的旨归不是批判文化发展的偏至,而是通过中西"人"观念的交流确立"立人"的问题,但这并没引起学界关注。《文化偏至论》中西"人"之观念的交流和对话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机制中形成,它构建了鲁迅作为节点而体现的中西文学间的关系,规约了鲁迅进入文学,并对此后鲁迅的翻译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持续性的影响。这种因观念而搭建中西文学间的关系被称为比较文学第三关系,透视《文化偏至论》所蕴含的第三关系,不仅可发现鲁迅进入文学的特殊性,也对比较文学学科范式研究的深入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竹内鲁迅”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其关于“鲁迅在本质上是个矛盾”的论说揭示出鲁迅与一切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共有的本质。“回心”是“竹内鲁迅”最重要的概念,可以作出多种解说。除了已有的成说外,也可以解说成鲁迅的自我心理解剖,他不断地向自我回归。“回心”体现出鲁迅的精神特质、人格魅力。“回心”的发现与发掘,成就了“竹内鲁迅”的高峰地位与不可替代性。“竹内鲁迅”对鲁迅作品的评价复杂而深刻。有些我们不能同意,但也有许多令我们感到耳目一新的深刻,促使我们自己对已有的论说重新思考。竹内好对鲁迅的亲和有着他本人方面的深因:同样在决不放弃自己的社会担当的同时,高度重视自己的人格自由与尊严,又都有着深刻的辩证思维,往往心有灵犀。  相似文献   

20.
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知识经济时代是广义的“思想就是力量”的时代,其本质特征就是使人由片面发展的“工具人”走向全面发展的“思想人”,即“主体人”。与工业经济时代的“工具知识力”竞争不同,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竞争主要是“思想知识力”的竞争。个中思想即人文素质,因为思想素质是人文素质的核心。如何从多维角度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其成为“思想人”即“主体人”,是考量一个社会是否与时俱进、一所大学是否成功、一个大学生是否成才的一个根本性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