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化教育的情感效应王富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规律的反映,随之也就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进行反映,因而也就产生了对各种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效应。这种情感效应是人在认识活动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什么是情感呢?情感是...  相似文献   

2.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情感是学困生认识活动的"能源"与"发动机".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积极情感效应,对于学困生尤其要营造优化教学的内外部环境包括心理环境,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积极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1.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是有机的整体.任何一种认识过程,都同时伴随着情感活动.古语"知之深,则爱之切",说得就是人有什么认识,就会有什么情感.我们的教学活动是认识、情感、行为这三种心理活动的有机统一,是由情感的功能把他们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3.
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证明:情感与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表现在有认识才有情感,情感随着认识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还表现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又反过来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它激发推动人的认识活动向纵深发展。正象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作为特殊认识活动的教学过程,情感因素之重要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4.
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事实上,不仅是追求真理的认识活动,任何一种活动要持续下去,达到目标,都需要有强烈而浓厚的情感作为动力。学校情境中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下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这是人类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活动,这样复杂而艰巨的人类智力劳动更需要情感作为支撑。那么,教师在课堂上该怎样运用自己的情感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能积极地影响人的认识过程,推动人的认识发展。新课标在音乐课程中情感价值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教育活动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情感活动。音乐无论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还是"寓教于乐"的功能实现,都是以情感为中介来体现的。所以说,情感,是音乐教育的最终归宿。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在学生情感的培养方面,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一、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初中音乐教学界正在大力倡导实施新课改理  相似文献   

6.
欣赏是一种精神活动,是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心理活动互相交织的过程。欣赏是认识活动的一部分,人对事物的认识程度影响着人的欣赏水平,反过来,欣赏水平的高低又影响人的认识程度。  相似文献   

7.
情感,亦称感情,它是人的需要满足与否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是人的喜怒哀乐等的心理表现。情感的过程是一个从认识经历接受、移情、确信到内化的渐进过程,是管理者在管理工作的客观现实中从直观感受向情感理性逐步深化并实现知情合一的动态过程。现代心理学研究明确表明,在现实的具体的管理活动中,没有情感色彩和毫无情绪反映的纯粹管理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在管理过程中,情感因素总是伴随着认识发展过程的始终。而管理是靠人来进行的,人是有情感的,因此重视情感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就更加显得重要。管理对事业的生存与发展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学校情境中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人类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样复杂而艰巨的  相似文献   

9.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没有情感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列宁也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的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具有新颖性和探索性的特点,需要更强烈、更饱满的情感作为其内在的动力。但是,光有饱满的情感尚不足以完成人们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为了实现创造性思维活动,还需要以意志为手段来促使创造性思维的成功。因此,可以说,离开了人的情感和意志,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1.
学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的任何一种活动都与某些感受相关。狭义的说,这种种感受就是人的情感反应。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离开了客观事物,无缘无故的情感是没有的。但是,情感和认识过程不同,认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身的  相似文献   

12.
谈教师情感在课堂中的运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邱红菊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事实上,不仅是追求真理的认识活动,任何一种活动要持续下去,达到目标,都需要有强烈而深厚的情感作为动力。学校情境中的教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的关系,当客观事物符合主观需要时,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认识和情感两个系统共同参与的,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对于认知活动给予了强化影响,学生就会有很大的学习热情,会主动进取,勇于探索,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其本质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而且也是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必须重视情感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把认识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另一种反映形式,即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它是一种态度的体验,或者说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世界的认识,人主观的树立等,是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而实现的。故情感是人的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但情感的触发不是主观需要,而是客观事…  相似文献   

15.
教学活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人际交往需要情感作纽带,教学活动是具有强烈情感因素的行为,它的发展与深入需要情感来润滑。可以说,这“情感”就像是物理学科中的“场”一样,存在于每一节课的始终,影响着教学认识活动的进行。它是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要素,是我们不得不重视并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6.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一种动力,能推动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完成。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感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认识,产生合乎道德的行为。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关键。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悟道明理以理育情道德情感是以道德认识为基础的。小学生的道德认识一般是通过教材中一些浅近的正面事例,由教师讲述获得的。这样的教法往…  相似文献   

17.
现在,素质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不但是一个智力活动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和主观态度。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虽然不直接参与认知活动,但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巨大的推动或抑制作用。因此,如果人们缺乏崇高的情感,即使产生了某种认识,  相似文献   

18.
情感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和主观态度。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表明 :高智商不一定会带来成功 ,而人的情感商数(EQ)也就是非智力因素却能影响人的一生。一个人事业能否成功 ,智商只占 2 0 %的决定作用 ,而情商却要占 80 %。情感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 ,虽然不直接参与认知活动 ,但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起着推动或抑制作用。如果缺乏相应的情感 ,即使有了某种认识也将停留在口头上。正如列宁所说 :“没有人的感情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生物作业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若能在学生心中建立起…  相似文献   

19.
和玉梅 《河南教育》2007,(12):38-39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只看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情感的交流与培养。其实,教学不仅是一种传授知识的认识活动,而且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情感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伴随着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实践表明,情感对人的学习有双重作用:积极的情感,如喜悦、轻松、兴奋等,能够使学生的智力活动丰富活跃,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而消极的情感,如悲伤、痛苦、抑郁等,会干扰和抑制智力活动,  相似文献   

20.
<正>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认知决定情感,而情感影响认识,列宁说:"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情感对于人的认识活动的重要性。人的全部认识过程是和情感密切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带着某种情感在教,而学生也总是以某种情感在学,没有任何情感的教育过程是不存在的。在此,笔者做了如下探讨:一、情感与语言学习的关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所以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