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殖民主义是当今热门的话题,通过对<女勇士>中的"东方主义"和"他者"形象的分析不难发现,汤亭亭的经典之作<女勇士>中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描写,是为了迎合了"东方主义"话语中关于东方是落后的、愚昧的、模糊的、堕落的、幼稚的、不切合实际的等观点.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17,(6):93-95
汤亭亭的《女勇士》出版后,国内外学者针对这部作品进行了较为激烈的学术争论。笔者通过对《女勇士》的研究发现,作为中国文化代表之一的道元素对汤亭亭产生了深刻影响。拟从东方主义的理论内涵、道教对汤亭亭创作的影响、《女勇士》中的"道"文化探析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发现作品中失真的中国元素是文化融合过程中正常的"误读",不能因此断言汤亭亭迎合东方主义。在分析华裔文化新范本中肯定汤亭亭对打破西方文化垄断的文学界做出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学》是后殖民主义研究的一部巨作。自《东方学》出版至今有诸多解读,笔者拟从萨义德对"东方学"理解,他本人对东方主义的看法和价值判断以及西方视野下的东方这三个层面,并结合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和福柯的话语理论来对《东方学》做深一步的解读。在思考西方人眼中"东方"的同时也进行东方自身的反省。  相似文献   

4.
方玮 《文教资料》2009,(35):71-73
萨义德在《东方学》总结了东方主义的三种含义:一种学术研究学科、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权力话语方式,并指出这三种内含的相互关联性。本文试图从东方主义的角度,对《蝴蝶夫人》和《图兰朵》两部西方经典歌剧进行分析.旨在展示这类西方中心主义文本中的东方主义思想与文化霸权。  相似文献   

5.
汤亭亭在《女勇士》中通过采用变态女人的疯狂话语,重述从夏娃坠落时女性就具有的悲哀,即女性话语权的丧失,进而构建了其独特的叙事手法,这些女人的疯狂话语表达了女性对男权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控诉及对女性话语权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后殖民主义批评家赛义德的著作《东方主义》标志着后殖民理论的自觉和成熟。在这部著作中,赛义德运用了后结构主义理论家福柯的知识一权力话语,指出了东方主义与政治的关系,揭示出东西方二元对立观念是人为构造的,是西方虚构出的一种“东方神话”,其实质是帝国主义霸权的产物。这部著作的主要观点是反对本质主义,批判东方主义的文化霸权,具有明显的文化政治批判性。通过以边缘话语去面对中心权力话语,提倡一种多元文化主义,坚持各民族文化的独立、平等,和文化问的交流、合作,从理论上成功地解构了东方主义的东西方中心——边缘二元对立模式。  相似文献   

7.
作为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美国东方主义本质上是一种霸权话语。同时,美国东方主义有其特有的种族主义维度。文章结合美国排华反华的历史和美国东方主义在美国文学中的反映来分析美国东方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危害。  相似文献   

8.
《女勇士》是著名的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本文重点分析了《女勇士》在美国出生、成长的第二代华裔女性在“母亲辈”话语系统的影响下,她们的话语愿景,话语权渐进获得的心路历程,文化习得对话语权的影响和在“母亲辈”影响下的话语重构,力图揭示出华裔女性视角下中华文化的嬗变和华裔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萨义德《东方学》为理论框架,分析霍桑的小说《红字》中"白种"对"红种"印第安人所执行地残酷的宗教统治以及严苛的种族歧视政策;并且通过对《红字》中女主人公海丝特形象的深入分析推断出霍桑眼中的东方女性形象——美丽、贤惠、荒淫、愚蠢、甘愿牺牲、丧失话语权、一成不变,再一次证实了霍桑无意识的东方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萨义德作为当代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一个旗手,在其皇皇巨著《东方学》中揭示了东方主义将东方(主要是伊斯兰世界)文化与人民当作异域猎奇的风物使其本质化为一种异己的对象的历史建构,这种建构使东方沦为西方的他者,分离了自身的文化认证从而在西方赋予的镜像中参与了西方中心主义文化霸权的殖民话语行动。本文试图从萨义德的批评立场出发沿着其从拉康及福柯继承而来的学养轨迹进一步探讨东方主义作为西方的政治欲望是如何运行其殖民话语模式的。  相似文献   

11.
华裔作家汤亭亭的成名作《女勇士》以语言为文化批判的切入点,建立文本存在的家园,成为作家话语身分的注脚。本文通过审察作家在小说《女勇士》中对语言本身的关注以及诸多叙事行为的把握,揭示女作家汤亭亭对现代小说“讲故事”方式的颠覆和实行回归语言本身的倡导。《女勇士》在语言层面的词语、句式、俗语、意蕴修辞和表这方面打破了美国文学传统的小说叙述方式,在作家个性化的语言运用中确立了作家的言说身份和话语地住。  相似文献   

12.
从赛义德批评东方主义的角度去解读康德拉的经典之作《黑暗的心》,不难发现小说中有明显的东方主义话语,渗透着浓厚的东方主义思想偏见,而正是这种东方主义的色彩成为马洛船长非洲之行失望而归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后殖民主义将后现代主义理论运用于对东西方关系的解释,将西方的东方学的实质归结为东方主义,其核心理念是西方中心论。作为西方关于东方的话语系统,东方主义是一种以西方为中心的权力认识论,是西方试图控制东方的一种思维模式,其中浸透着强烈的西方中心论和文化帝国主义倾向,其宗旨是为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扩张和控制进行合理性论证。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主题分析法及文本分析法,研究了汤婷婷《中国佬》中对恢复被扭曲的华裔刻板形象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对种族和性别界限的质疑.小说《中国佬》通过改写历史神话传说的叙事方式,颠覆了美国东方主义话语,重塑了中国人在东方主义话语中的形象,旨在寻求美国华裔身份中的美国属性及族裔属性和谐共生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15.
李量 《绥化学院学报》2011,31(1):104-106
华裔美国文学作为美国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支力量。近年来蓬勃发展。在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今天.研究华美文学在东西方跨文化视野交流中的作用更具意义。华美文学中以创作女性形象取得成功的作家不乏其人,如众所周知的黄玉雪的《华女阿五》、谭恩美的《喜福会》、汤亭亭的《女勇士》,而在男性形象的构建上显得乏善可陈,笔者试从东方主义视野中探究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四位英美女作家以及她们的中国叙事为研究对象,分析她们所塑造的四种不同的中国形象,揭露西方女性的中国想像重复了东方主义话语,把中国建构成美丽的东方和邪恶的东方两个矛盾的意象。西方女性的中国叙事反映了性别与种族的矛盾关系,女性东方话语作为东方主义话语中一个异质性的子话语,既挑战又巩固了男性东方主义话语。同时,这些作家通过对中国他者的想像完成了女性自我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张艳菊 《海外英语》2014,(19):200-201,214
詹姆斯·希尔顿的作品《消失的地平线》将香格里拉这一"天堂"和"乌托邦"的代名词引进西方人的词汇和意识中,并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力图通过运用后殖民理论的东方学视角,通过对小说中异域形象的建构进行解读,探究潜伏的东方主义如何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现在文本中,从而揭示西方长久以来的东方主义情结。  相似文献   

18.
詹姆斯·希尔顿的作品《消失的地平线》将香格里拉这一“天堂”和“乌托邦”的代名词引进西方人的词汇和意识中,并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力图通过运用后殖民理论的东方学视角,通过对小说中异域形象的建构进行解读,探究潜伏的东方主义如何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现在文本中,从而揭示西方长久以来的东方主义情结。  相似文献   

19.
《女勇士》是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在小说中反映女性本身的解放与呼声,使用女性话语彻底颠覆传统自传中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叙述,并挪用了中国的神话传说、传奇和历史故事,塑造出一个具有反叛精神、不再沉默、大无畏的女勇士形象。但"女勇士"的形象在许多方面还是体现了男权社会的价值观,这既是小说中的矛盾与困惑,也反映了女权主义运动自身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在德育过程中,不同的"话语模式"作为"隐喻"有助于很好地理解不同的德育范式。德育学有三大基本范式:一是崇尚道德绝对主义的"规范德育论","听话"是其典型的话语模式,它倡导教师进行"价值灌输",教会学生"服从";二是崇尚道德相对主义的"理性德育论","说话"是其典型的话语模式,它倡导教师秉持"价值中立",教会学生"选择";三是崇尚道德"重叠共识"的"交往德育论","对话"是其典型的话语模式,它倡导教师进行"价值介入",教会学生"协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