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流动人口的大量涌现,外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亟须政府的统筹考虑和解决,打工子弟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学校形式,纳入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将打工子弟学校纳入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需将打工子弟学校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加强对打工子弟学校的管理、监督和扶持;鼓励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关注弱势中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2.
李一 《现代企业教育》2014,(20):287-287
打工子弟的教育问题是中国在城市化与社会转型过程中伴随而来的问题。当大、中城市的人口不断增长,外来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却不能很好的融入其所在城市,不能享受他们本该接受到的教育,这会对未来的城市发展留下很大隐患。打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教学质量都比较差,问题更严重的是艺术教育方面的缺失,这也是打工子弟学校与城市公办学校之间产生巨大鸿沟的一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研究内容和取向的不同,从特定地域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总体状况、流动人口子女城市融入和身份认同情况、打工子弟学校的讨论、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权益和教育公平问题、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和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各种可行性政策等六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研究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后研究应该着重发展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宋午 《教育》2006,(13)
张保贵是第一位在北京创办打工子弟学校的“试水者”。13年的打拼,印证了这位河南籍乡下人创办打工子弟学校的不易。然而,他的这种不易的体验尚未过去,打工子弟学校即将结束自己的使命——它即将消失!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发展是硬道理。今年一月,本刊记者采写的《他们在艰难中前行——关于北京石景山区18所打工子弟学校现状的调查》和《打工子弟学校出路何在》的报道,用纪实的手法,再现了京城打工子弟学校艰辛历程。打工子弟学校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改革大潮而诞生。打工子弟学校的消失,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打工子弟和所在城市里的学生都要在同一个公办学校里读书了,都要享受同等的国家义务教育了。这是时代的进步,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宋午 《教育》2006,(7):44-45
张保贵是第一位在北京创办打工子弟学校的“试水者”。13年的打拼,印证了这位河南籍乡下人创办打工子弟学校的不易。然而,他的这种不易的体验尚未过去,打工子弟学校即将结束自己的使命--它即将消失!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发展是硬道理。今年一月,本刊记者采写的《他们在艰难中前行——关于北京石景山区18所打工子弟学校现状的调查》和《打工子弟学校出路何在》的报道,用纪实的手法,再现了京城打工子弟学校艰辛历程。 打工子弟学校是时代的产物一随着改革大潮而诞生。打工子弟学校的消失,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打工子弟和所在城市里的学生都要在同一个公办学校里读书了,都要享受同等的国家义务教育了。这是时代的进步,是教育公平的体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正"这几年教育公平已经做得很好了,可很多人还是不满意、总桃刺。应该知足了。"和多位教育官员交流,他们认为现在有一种不理性的社会情绪,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大家对公平的要求似乎没有止境。一位官员举例说,以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只能上打工子弟学校,这种学校条件很简陋,甚至没有办学资质。后来,国家要求以流入地为主、公办为主解决打工子弟的求学问题。他们中的相当比例可以在城市读公办学校,就是读民办学校,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北京市全面整顿打工子弟学校的行动,本刊记者专访了长期关注打工子弟学校的一位研究者郭斌。郭斌现为北京真爱教育服务机构中心主任,他近年一直致力于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研究。针对“取缔”一事以及如何解决城市“流动教育”等问题,他从多方面展开论说。本刊记者将其谈话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云建 《教育》2006,(9):27-27
针对目前北京市全面整顿打工子弟学校的行动,本刊记者专访了长期关注打工子弟学校的一位研究者郭斌。郭斌现为北京真爱教育服务机构中心主任,他近年一直致力于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研究。针对“取缔”一事以及如何解决城市“流动教育”等问题,他从多方面展开论说。本刊记者将其谈话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林玲 《中国教师》2009,(11):49-50
<正>为什么会有农民工家长把孩子送到教育总体质量相对低下的非法打工子弟学校呢?农民工家长是否存在教育信息缺失问题?通常,他们如何获得子女的教育信息?2008年,在参与教育部—世界银行"促进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发现浙江省农民工子女总的来说能够适应浙江的教育,但是失学辍学情况较严重,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很多学生甚至存在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为了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建议采取规范农民工子弟学校、重视农民工子女身心健康、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教育公平要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拥有大量流动儿童的城市政府,在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的教育之间,应做出怎样的政策选择?本文拟从教育公平理论、政策的示范性效应、可行性和现实需要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解决好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当前和谐社会建设和教育公平的一个难点。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管理的实践显示,解决好这一问题存在一些观念性和制度性障碍。需要创新目前以户籍人口为准的地方教育管理体制,从而使地方政府将这一工作视为长期任务和本职工作。需要对打工子弟学校实行"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方针,多种渠道、多种模式保障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3.
八面来风     
《教育》2007,(4S):14-15
福州特殊招聘会:中小学自主招聘高校毕业生;海淀4万打工子弟今秋走进公办学校就读;厦门:让农民工子女免费上公办学校;上海农村教育更趋细化;山东省东营市千名农民免费上大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方立新 《教育》2012,(2):10-10
城市里的打工子弟学校,作为教育公平路上一道刺眼的风景,从来不缺乏关注。只是,媒体的关注,大多数时候重心都放在那些随父母流动的孩子身上,在这些孩子身后,作为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却基本上在沉默和隐忍。  相似文献   

15.
信息     
《教师博览》2012,(1):32-32
逾万名打工子弟学校教师游走在边缘地带12月4日.由南都公益基金会和清华伟新教育基金支持.涉及全国10个城市近1.6万余名的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新公民园丁奖评选落幕.有401名打工子弟学校老师获奖.  相似文献   

16.
张绘 《教育学报》2013,9(1):111-120
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流动儿童在城市继续接受高中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中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流动儿童初中后教育意愿对流动儿童初中后教育选择具有重要影响。通过采用福特基金"中国城市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供给保障政策研究"课题组在北京的调研和访谈资料,结合计量模型和个案分析,结果发现非独生子女和兄弟姐妹个数增加对流动儿童继续选择读书有负面影响,其中女童受到的负面影响更显著。在无证打工子弟学校就读的流动儿童,选择回家继续读书和工作的概率,大于有办学许可证的打工子弟学校和公立学校就读的流动儿童。教育部门应建立对流动女童的教育资助,改善打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条件;各级政府应该协调配合,提高流动儿童高中入学率;各地政府应当立足各地的实际,在探索中逐步推进流动儿童异地高考改革。  相似文献   

17.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追求教育公平的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而在农民工子弟学校这一艰苦的环境中坚守的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却被忽视,他们的专业发展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阻抗因素和不利条件。本文结合江苏部分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调查,揭示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促进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寻求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8.
无情:两百余所不达标打工子弟学校被北京依法取缔有义:近十万民工子女获首都市民待遇就读公办学校又一个新学年开始了。这是新的《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的第一个新学年。在北京,这个新学年伊始的热门大新闻,莫过于这一大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取缔两百多所不达标的打工子弟学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是其重要的基本权利,但我国现阶段却因户籍制度、相关保障性法律法规不完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匀、打工子弟学校力量不足等原因,使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利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权的实现,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护,有关各方都应认真履行其职责和义务。  相似文献   

20.
对于平民教育,我们以前认为那就是社会底层百姓子弟的教育.就是打工子弟学校教育.其实不然,平民教育有两个定义. 第一个定义是指平常百姓,特别是社会底层家庭的子女都可以享受的教育,这是从教育政策角度来界定的.第二,教育人做一个寻常的人,也就是:读平民的书、说平民的话,长大做一个遵纪守法、勤劳、诚实、有爱心、不走捷径、有正义感的合格公民,这是从教育哲学、价值观的角度出发的.美国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平民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