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第三次全国医学相关类高职高专教育研讨会于2005年4月22日至24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会议由辽宁中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来自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2所院校的12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他们分别来自普通本、专科医学院校,职工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和中等卫生学校。  相似文献   

2.
《职教通讯》2018,(24):81-81
11月17日,在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质量发展60周年,来自全国100余所院校、400多名高职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齐聚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隆重举行"新时代新课程新教改口一一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承办。  相似文献   

3.
, 《中国教师》2012,(19):2-2
<正>2012年8月20—2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主办、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协办的第十届教育媒体国际会议(ICoME)暨国际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暑期学校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日、韩、英等国高校、研究机构和专业协会的国际著名教育技术专家、学者,国内外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等共计25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7月1日上午10时,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我院党委书记焦兆平、院长张连绪等全体学院领导,共同为我院新校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揭牌。参天古木、青萝碧波记录了这一重大时刻,近100名师生代表见证了这一庄严仪式。  相似文献   

5.
由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四校发起联办,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2002年粤港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于5月22日—24日在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原职教司司长杨金土教授应邀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题为《中国加入WTO后的职业教育改革》的专题报告。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九名代表在大会上作了发言。经过大会交流和小组讨论,代表们就以下几个问题达成了共识。1、入世后,高职教育能否站住脚,关键…  相似文献   

6.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发展始于1974年创设的第一所技术学院——台湾工业技术学院,将技职教育提升至与大学平行的高等技职教育层次,是台湾普通教育体系之外另一主流学制。随后,技职教育层次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了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内的体系。目前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科技大学29所、技术学院46所,专科学校仅有17所。教育评鉴既是教育质量监控与行政管理实施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教育机构办学质量和发展办学特色的渠道。  相似文献   

7.
交通技工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会于2004年4月26~29日在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召开,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29所交通类技工学校的正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秘书长及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共4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程景琨、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服务中心副主任顾建国、  相似文献   

8.
2006年3月26-29日,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幼儿科学教育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24个省市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交通职业教育》2006,(5):42-42
2006年8月14-16日,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职业教育分会船舶技术专业委员会2006年年会在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召开。全国11所院校33名代表参加。会议主要交流产学研教学改革的经验,并对加快专业教材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推进“中小学教室中多媒体扩声设备的应用现状与效果研究”课题建设,深化实验单位对课题计划、目标及内容的认识,为顺利完成课题奠定坚实基础,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于2007年11月16日在教育部南楼会议室成功召开了“中小学教室中多媒体扩声设备的应用现状与效果研究”课题开题会。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四川昊天电子厂以及15所实验中小学等单位代表共40名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交通职业教育》2005,(1):63-63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职业教育分会五届四次理事会会议于2004年11月12-14日在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56名理事(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兰英到会指导工作,广东省交通厅领导彭风梧、教育处处长陈永树、交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谭文莹和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技工教育分会代秘书长戴育红也应邀到会指导。会议分别由苗庆贵、郭祖平、陈志红等副理事长主持。  相似文献   

12.
2006年8月16日至19日,第五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行。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专业委员会主办,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共同协办,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本次会议是继2004年6月在昆明云南师大举行的第四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后的又一次盛会。来自课程教材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中央教科所等50余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140余位正式代表出席了会议,若干名研究生列席了会议。会议期间还选举产生了新一届课程专业委员会理事会。  相似文献   

13.
《中国研究生》2006,(6):60-60
2006年10月11~12日,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大学协办,重庆大学研究生院、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承办的“中国研究生媒体联席会议(2006)”在重庆召开。来自全国42所高校和研究生院58家研究生媒体的70余名代表参会,21家媒体代表作了大会发言。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记者刘俊起)2011年11月17~19日,第六届全国工科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工科工作委员会主办,东南大学承办。来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江苏省教育厅的领导以及全国127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3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处调研员唐继卫到会并作主题报告,分析了我国工科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进  相似文献   

15.
肖称萍 《职教论坛》2004,(7S):42-42
6月12日-13日,由中国职教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办的首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原国家教委副主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王明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顾问、中科院院士贺贤土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浙江师范大学校党委书记李鲁到会并致辞。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全国20余所院校、职业教育研究机构、杂志社的3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记者周玉清)2002年10月26~27日,全国第四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学术会议在南京召开,来自全国100多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0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主要围绕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及如何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问题进行。代表们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理论、评估技术和评估实践三个方面的内容分组展开了讨论,对评估的主体、评估的周期、评估的指标体系、客观数据的获取等等方面表述了各自的见解,同时也对一级学科的评估发表了看法。代表们一致认为,在研究生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评估作为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正在发挥着不可被替代的作用,只有不断地探索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在评估实践中不断地对其加以完善,才能使评估更趋于科学化,其结果  相似文献   

17.
导师和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结合实验学科研究生特点,从课题组中推选出一名学生代表,作为连接导师和辅导员的联络员,搭建起第一、第二课堂合力育人的互动桥梁,开创了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的新途径,以多方合力的形式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思想教育研究》2009,(11):111-111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于2009年11月12—13日在四川大学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主办,四川大学承办。共有来自全国102所高校的181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年会。本次年会的主题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推进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04年9月7日,河北大学2004级研究生入学教育暨军训正式开始。千余名新入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全部集中到解放军某炮兵团体验士兵生活,在军训中完成了他们人生中特殊的入学教育。在为期7天的军营生活中,研究生们作息完全军事化,先后进行了队列、早操、军体、越障碍等科目的训练,还接受了爱国主义、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和国防科普知识等教育.  相似文献   

20.
2014年12月17日,海南师范大学第一届研究生教育学术论坛在田家炳教育书院三楼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教室隆重举行。论坛由海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会主办,并得到了海南师大研究生处和教科院的全力支持。论坛主题为——"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此次学术论坛分为开幕式、主题研讨和闭幕式暨颁奖仪式三部分,会议时间共一天,分上午、下午两场举行。开幕式上,海南师大研究生处副处长种海峰教授发表讲话,表达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