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沐 《收藏》2009,(9):4-5
从2008年秋拍开始,内地以及香港地区的艺术品拍卖公司就在进行着战略性的收缩调整。这一调整使得拍卖统计数据与以往相比并不好看,但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拍卖公司的积极自救取得了实际的效果。因此,在2009年内地各大拍卖公司春拍之后,市场中乐观情绪开始抬头。流动性过剩的经济大环境除了楼市,股市,似乎也在眷顾着艺术品市场。  相似文献   

2.
观文 《收藏》2007,(10):188-190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在已经过去的炎炎夏日里,艺术品收藏和拍卖市场不愠不火地度过了一段平淡的时期,又将迎来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时间段——秋季收藏和拍卖的高峰。对于各大拍卖公司来说,秋拍无疑是一年中经营活动的重中之重。目前,每家拍卖公司都集中精力征集最有价值的拍品,寄望秋拍获得更大成功。  相似文献   

3.
吴伟忠 《收藏界》2014,(1):100-103
与乱象频生的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相比,香港的艺术品市场可谓别有一番景象。自2011年春拍高潮之后,这两年来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冷风频吹,各拍卖公司的成交总额和成交价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王昆 《收藏》2006,(10):150-150
北京嘉信拍卖有限公司是中嘉成国际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投资建立的从事文物艺术品拍卖的综合性拍卖公司。作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新生力量,嘉信2006年首次春季拍卖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春拍总成交额达到1.25亿元,  相似文献   

5.
李蜚鸿 《收藏界》2012,(12):104
近几年,大陆的拍卖市场每年交易额达到上千亿,齐白石、傅抱石、张大千等名家书画作品极为火爆。业内人士称,以齐白石作品为例,真正流入拍场的真迹,也就千件左右,其余九成以上都是赝品。"名家作品怎么会越拍越多?"知名收藏鉴赏家刘文杰认为,齐白石作品根本不是有些伪专家所称的有四万余件,不需要懂字画鉴定,仅从数据分析就可以看出,有多少赝品横行市场。  相似文献   

6.
《收藏界》2010,(6):135-135
进入5月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陡然升温,国内八大拍卖公司中的中国嘉德、北京华辰、北京荣宝都将在本月推出大规模春拍,而由于去年秋拍市场诞生了4件成交价超亿元的拍品,使得今年春拍市场受到空前关注:  相似文献   

7.
六月向来是拍卖市场的黄金月,北京东正拍卖公司2006年度春季大拍于6月8日在北京华部饭店落下帷幕。虽然近期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正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期,但北京东正拍卖公司本着“精中求精”的原则,以坦诚的态度为藏家服务,对所上拍品压缩数量、提高质量,得到广大藏家的赞同。此次春拍取得了全场51%的成交率,总成交额达到4000余万元的不俗成绩,特别是其中破千万元大关的拍品有一件,破百万元大关的拍品有四件,成绩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8.
《收藏》2007,(7):102-102
北京朵云轩拍卖公司为准备7月拍卖活动征集到了溥儒、吴昌硕、潘天寿、林风眠、刘海粟、黄宾虹等数十位大书画家的数百件作品。其中齐白石、张大千的两幅作品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9.
丁晨 《中国收藏》2023,(10):108-111
<正>成交额增长、拍品均价下调、多门类成交额显著上升……近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文化艺术品拍卖专业委员会发布了《2 023年春拍全国十五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评述》。该评述以中国嘉德、北京保利、中贸圣佳、西泠拍卖、上海嘉禾、北京荣宝、北京永乐、华艺国际、上海匡时、广东崇正、上海朵云轩、北京诚轩、北京翰海、北京银座、北京华辰(按公布成交额排序)15家拍卖公司为样本,对其春拍公布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含延迟至2023年举办的2022年秋拍)。根据这份评述可知,2023年春拍,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已基本恢复常态,市场规模出现回升。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2,(16):33
有"东瀛秘藏珍宝,尽入吾毂中矣"之誉的东京中央拍卖公司,于7月28日在世纪财富中心进行精品预展,这次是中央拍卖首次在北京进行精品预展活动。东京中央将于今年九月举行秋季大拍,以往中央拍卖仅选择在上海举行巡展,东京中央负责人表示:"中国艺术品拍卖的迅猛发展,为亚洲艺术品市场带来勃勃生机,中央拍卖的藏家群体大部分来自中国,今年中央拍卖的规模增加,同时应北京藏家的邀请,我们尝试在北京举办精品巡展,为北方藏家呈现本次拍卖各专场的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11.
牟建平 《收藏》2006,(12):144-144
近几个月来,北京接连发生两起知名画家打假事件,但最终结果却截然相反。7月,著名画家史国良在雅昌艺术网发现北京传是拍卖公司准备上拍他的三幅作品,细一看其中两件是伪作,他立即通知拍卖方要求撤拍。但拍卖公司置之不理,假画依然出现在拍卖预展并进行了拍卖,史国良一怒之下于8月23日在新浪网开博客打假。几天之后,吴冠中通过朋友寄来的拍卖图录得知,北京圣天阁文升拍卖公司在9月17日举办吴冠中作品专场拍卖,其中的21幅速写、1幅油画、1幅水粉画、1件水彩画竟然无一真迹,全部是假的。8月28日吴冠中致电该公司称即将拍卖的画作不是他的真迹,要求撤拍。出于对画家的尊重和维护公司的声誉,该公司决定立即终止这场拍卖会。  相似文献   

12.
每年四、五月是拍卖活动的黄金季节,各拍卖公司纷纷举行春拍。其中邮票拍卖将成为马年春拍中的重头戏,超过以往任何一年春拍。北京的华辰拍卖有限公司,是去年底由文化部所属的中国对外艺术品展览中心、中国文化国际旅行社和北京华观文化发展公司联合组建的一家大型综合性拍卖机构,成  相似文献   

13.
在金融风暴威胁下的艺术品寒流中,上海秋拍却不断地冲出黑马,工美秋拍近乎100%的成交验证了市场信心,在即将出台的上海德盛国石拍卖会又给市场带来了利好的消息,德盛公司具有怎样的拍卖理念?本场国石拍卖又有哪些亮点?本刊采访了上海德盛拍卖公司王歆昱,投行出身的王歆昱从另一种角度解读拍卖,他说:"拍卖是一种信托责任,我们要把拍卖当作信托业来经营。"他非常专业地提出"资源性收藏品"的概念,可以说由经济学理论产生的"资源性收藏品"的概念将是他带领德盛团队长期致力推动的收藏理念,而本场拍卖会他们精心编排的拍卖图录也极其考究精美,透过这些,使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家冷静而善于思考的公司在严冬季节为这个市场倾注的心血,德盛公司则表示不在乎心血的付出,只希望藏友们有最满意的收获。他们从寿山石起步开始了坚毅执着的探索,也许他们的足迹会告诉我们许许多多值得深思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韦力 《收藏》2007,(2):172-179
2006年秋季大陆共有11家拍卖公司进行了古籍大拍,从9月11日中安太平开拍的第一场到12月20日减免税云轩大拍的结束,历时3个多月,是自有古籍大拍以来时间拖得最长的一届,笔者认为个中原因:一是一些传统拍卖古籍的公司受2006年春季艺术品拍卖市场下滑趋势的影响,开拍时间普遍后延了一个多月;  相似文献   

15.
汪湛杰 《收藏》2013,(10):170-171
中国嘉德于2012春拍中首次推出新水墨作品专场"水墨新世界",总成交额为1380万元,成交比率超过90%。娄正纲的《自然——ZG 123》以138万元位列第二。该专场涵盖了谷文达、仇德树、杜大恺、徐累、朱伟、李华弌、刘庆和、李津、武艺等多位当代水墨中坚艺术家的重要作品,其中徐累的《夜中昼》以149.5万元折桂。2012年秋拍,中国嘉德用"当代水墨"和"水墨新世界"两个专场重点推荐当代水墨作品,于此同时,北京保利也推出"中国当代水墨中坚力量"等3个当代水墨专场。北京荣宝推出的"新人新水墨"专场则以当代中国画坛中坚力量与新锐艺术家为主体。香港天成国际拍卖的秋拍也以"当代文人"作为主题专拍,且各专场拍卖成绩不俗,在各大拍卖公司力推下,成为当年拍卖市场的一匹黑马。  相似文献   

16.
《收藏界》2010,(6):139-139
重庆华夏文物拍卖有限公司是国家文物局新近批准的中国西部地区唯一具有一、二、三类文物拍卖经营资质[国家文物局文物拍字(2009)第50006016号]的专业文物拍卖公司。  相似文献   

17.
晓寒 《收藏》2015,(1):72-73
2014年11月24日,欧洲知名钱币拍卖公司瑞士NGSA拍卖公司在日内瓦上拍5枚富字银币,引起了钱币界广泛关注。这次拍卖会吸引中国钱币藏友的本是10余枚中国珍品钱币,包括2枚金锭和6枚袁世凯飞龙币、曹锟金币等,但5枚富字银币的出现显然抢走了这些拍品的风头,这些富字银币最终的拍卖成交价也大大超过预期。  相似文献   

18.
侯庆然 《收藏》2007,(3):180-180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昆明雅士得拍卖公司和甘肃四方拍卖公司联合协作的大型艺术品春季拍卖会,将于2007年6月24日至27日在南国春城昆明隆重举行。本次拍卖会上拍近600件拍品,系从全国各地藏家的上万件藏品中精选而来,每件拍品均经资深专家严格把关,具有真、精、稀的特点,令人心动神往。  相似文献   

19.
赵榆 《收藏》2009,(8):4-7
截至5月30日.2009年春季文物艺术品拍卖已经有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翰海.荣宝、华辰五家拍卖公司完满收槌。中贸圣佳.北京匡时.杭州西泠三家拍卖公司因春季大拍日期都安排在6月以后,而本文截稿在6月之前,不可能统计在内。  相似文献   

20.
老耕 《收藏》2008,(10):160-162
金秋将至,艺术品市场又将迎来一年中的黄金时段,掀起新一轮艺术品竞藏和拍卖的高潮。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而对于艺术品经营行业,尤其是拍卖企业来说,却是“一年之计在于秋”。只要看看各大拍卖公司对于秋季大拍投入的人力物力,就明白此言不虚。在这样一个“热火朝天”的时段到来之前,找一个立足点,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对近期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动向作一些理性的回顾和前瞻,应该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