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浅谈地震与动物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地震前,受地震孕育过程中物理和化学变化影响,某些动物会出现异常行为.但由于动物出现相同或相似异常行为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出现动物异常,并不一定会发生地震.因此,动物异常和地震很难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1,(20)
在2009年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2日消息,据英国媒体报道,科学家表示动物能够在地震即将发生前感知到地下水发生的化学变化,从而预测地震。在2009年意大利拉奎拉地震发生前几天,当地的蟾蜍纷纷离开池塘。观察到这一现象之后,科学家开始对这种化学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动物出现的异常行为预测地震。  相似文献   

3.
大震之前草木枯 我们知道,动物对地震的来临大都有独特的感知,因为它们对环境的变化感觉敏锐.但它们的预感也有局限性,只是在大地震来临前几天有异常反应,而且它们的异常反应并不每次都是针对地震的,所以对人类探知大地震的来临,参考价值并不大.不过,研究人员发现,和动物地震预报的滞后性与不准确性相比,植物倒显得出类拔萃.  相似文献   

4.
本人从收集到的有关地震资料来看,地震前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中国地震资料年表》就记载有地震生物反应共126条,涉及动物24种,主要有狗、鸡、鱼、鸟、马、牛等。  相似文献   

5.
《知识窗》2012,(4)
斑马或许是世界上最好辨认的动物.不过几个世纪以来生物学家们一直都被它身上的条纹所困扰,它们究竟有何作用呢?现在,科学家们终于解开了斑马条纹之谜,跟“可以更好地伪装在草丛中”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相似文献   

6.
遥感图上的异常红色 1991年3月12日,中国台湾台南地区东部发生了6.0级地震。事后,科研人员查看了震前5天的遥感卫星图像,他们惊讶地发现,卫星热红外线照片上出现了异常的红色。在卫星云图上,升温的地区表现出深红色,就好像是在发出一种危险信号。卫星图像的显著变化表明,在地震前的几天内,台湾省南部海域出现高温异常区,并急速向北方扩展,高温区到达并穿越了台湾岛的南部地区,高温区的中心线恰好与产生地震的断裂的位置一致!科研人员还发现,那几天台湾岛的陆面温度也出现了升高,升高幅度竞达2℃左右,十分反常。  相似文献   

7.
植物·人     
据今几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物,它不是我们高等动物,而是植物。由此可见,它比我们的生命更加久远。而动物的出现可是晚了很久很久,植物比动物出现得早,说明它们更先进些,而植物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供养方式。植物是自养,而动物几乎都是异常。这也许就是动物与植物的最大差别吧。这一切都归于植物内含有的一种叫叶绿索的物质,它使植物能发生光合作用,进行自养。动物可设这个本事,而我们人又是动物中的高等动物,也与植物这一优点无法相比。  相似文献   

8.
《知识窗》2010,(11):12-15
进入2010年以来,在人类寓居的这颗星球上,极端气候频发,地震、火山异常活跃,大的自然灾害不断——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岛国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1月14日,美国加州东部一天内发生9次地震;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大地震:3月4日,我国台湾高雄县、屏东县交界处发生6.7级地震;  相似文献   

9.
正人类最好的地震预测技术只能提前几分钟发出警告,但在地震发生之前,蛇类逃离它们的巢穴,奶牛停止产奶,是不是意味着动物们知道一些人类不知道的信息?如何让动物帮助我们预警呢?动物与自然界要素的联系观察动物活动来帮助人类生存,这可以追溯到上  相似文献   

10.
粟周熊  吕媛 《今日科苑》2007,(15):47-48
2004年8月10日,我国云南省昭通市发生了5.6级地震,造成近600人伤亡,受灾情况严重。显然,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是巨大的,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这些天灾真的就毫无办法预测吗?俄罗斯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后发现,爬行动物就有神奇的"第三只眼",可以预测到地震的发生。动物能预报地震,似乎已得到很多人的共识。在一些地震频发的地区和国家,监测动物的日常表现也成为地震预报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1.
地震预测是举世公认的世界难题.它的复杂性令人望而生畏。部分学者甚至已经悲观地宣称:地震是不可预测的。 长期的科学观测已充分表明,每一次地震前后尤其是发震过程中,都存在电磁异常现象,这些异常不仅包括电磁波、地电场、  相似文献   

12.
雷利 《科学大众》2010,(5):36-39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了两周年了,小璐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地震,同时,她还听到了一些关于地震和天气异常的说法.如:今年天气异常,地震频发,说不定2012年地球真的要毁灭了!对于这种说法,小璐觉得有些杞人忧天了!  相似文献   

13.
骆昌芹 《知识窗》2013,(5):42-42
人有很强的记忆力.那么动物有记忆力吗?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记忆是人类的特有功能.可是,事实证明某些动物不但有记忆力.而且它们的记忆力让人无法想象.从大象、狮子等高等动物到猴子、老鼠等低等动物都具有记忆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信息》2013,(24):10-10
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就如同挥之不去的梦魇一般.始终威胁和困扰着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尽管随着科学的昌明,人们早已不再将天灾视作“神的惩罚”.同时对于干旱、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也都有了相当程度的科学认识.并且能够采取相应的预报和防范措施。但迄今为止.全世界的科学界对于地震成因及发生规律的认识仍停留在相当模糊和肤浅的阶段。近年来发生的印度洋地震及海啸。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中国人》2009,(3):43-43
一直以来.我们对我们脚下的被称作地震的地壳的隆隆声响的源头很难进行定位。但是,研究人员说.他们已经研发出了一种技术.该技术可以分辨出距地震源大约2公里(1.2英里)之内地壳深度的地震源头.而这种技术可能对未来预测较大的地震有帮助。Mario La Rocca及其同事所用的是来自Pacific Northwest Seismograph Network的低噪声地震站的数据以及来自3个短期地震站的数据.这3个地震站是他们所部署的,旨在记录2004年7月间在U.S.Pacific Northwest的”短暂性的地震及滑移事件”。  相似文献   

16.
通过选取6个不同井震距的地震为例,对每个地震前后河北昌黎井气压校正后的水位整点值数据做调和分析,计算出M2波潮汐因子、相位滞后和潮汐残差相位差,在此基础上对昌黎井水位的震前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昌黎井水位在选定地震前均有明显的异常表现,显示出较强的映震能力;(2)昌黎井水位M2波潮汐因子异常一般出现在震前2~9个月,在近震震前潮汐因子出现大幅上升,在远震震前潮汐因子则出现下降;(3)昌黎井水位潮汐相位滞后异常一般也出现在震前2~9个月,表现为相位滞后首先出现上升异常,之后下降并发震,相位滞后在震后持续下降;(4)昌黎井水位潮汐残差相位差异常一般出现在震前4~8个月,表现为残差相位差首先下降,后转为上升,地震多发生在残差相位差上升阶段的高值附近。  相似文献   

17.
李全雷  肖榕  郑小波 《内江科技》2010,31(4):21-21,9
为了探讨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可行性,对10只重庆地方杂交犬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并对术中和术后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和分析。试验发现:术中主要出现的问题是麻醉不确实导致术犬躁动,虹膜隆突;术后出现的问题是因缝线松脱导致虹膜脱出.免疫排斥反应。通过异氟烷吸入麻醉、黏弹荆及雷帕霉素等的使用可以确保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你知道吗?     
《百科知识》2010,(8):47-47
南极地区为何罕有地震? 南极大陆发生的地震很少,有记录的几次地震的震级也不大,因此,南极大陆是地球上的地震活动少的地区。世界标准地震记录网只记录到南极为数极少的地震活动。自国际地球物理年以来,已经有十多个地震台站在南极大陆工作,这些台所记录到的局部小地震通常都是由冰山崩裂或破裂而引起的,只有极少数可能是由火山活动成因的小地震,  相似文献   

19.
连全世界的地震观测场所里摆放的精密地震监测仪,都无法测出的地震前兆,能被动物所感知吗?你相不相信,这是可能的。许多动物在很多自然现象,如暴风雨到来之前,都会有奇特的表现,它们还能够探测到远在人类所有感知能力范围以外的同类。研究表明,这些动物具有特别的感知能力,它们可以感知和理解通过地表传递的振动信息,而这种感知能力是人类所缺乏的。  相似文献   

20.
地震是自然灾害中的常见类型,有着范围广、影响大的特征。新世纪以来,我国出现了好几次重大地震事故,造成巨大的国民经济损失不说,还出现了重大人员伤亡。在水库大坝中,地震时的抗震安全问题一直深受人们的关注。从土坝地震反应入手,简单的阐述了抗震加固措施,仅供同行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