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da 《英语辅导》2004,(11):4-5
也许他还很年轻,但已声名远扬!也许他会让你感到吃惊!如果你四下里打听一下,可能很多人都会告诉你现在娱乐圈里有了一位新天王——他就是周杰伦。小时候,周杰伦的学习成绩就很差,后来也没能考上大学,所以许多人都不看好他将来能有什么发展。虽然他母亲也常为此担心,但他自己却从来都没有担心过。“我知道我还有  相似文献   

2.
一个孩子,在学校时的功课差极了,老师说他智力有问题,看上去,孩子的确有些沉默寡言,他可以一个人坐在屋前的花园里看着花草、小虫很长时间,他的父亲教训他:“除了打猎,养狗、捉老鼠以外,你什么都不操心,将来会有辱你自己,也会有辱你的整个家庭。”他的姐妹也看不起这个学习成绩平平、行为怪异的兄弟。他在家庭中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但是他的母亲怜悯他,她想如果孩子没有那些乐趣,不知道他的生活还会有什么色彩。她对丈夫说:“你这样对他很不公平,让他慢慢学会改变吧。”丈夫说:“你这是怜悯,不是教育,你会毁了他的一生。”但他却固执已见。…  相似文献   

3.
一个小男孩非常苦恼,因为他发现有好多事情,别的大孩子都知道,而他却总是不明白。“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母亲有一天对他说,“每个人一生要学的东西很多,如果在他七岁时就什么都懂了,那不是什么好事。”“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我喜欢这位母亲的话。不懂本身没有错,而如果认为不懂是因为自己比别人笨,从而自卑自弃,那就错了。也许,有人会对你说些他们懂而  相似文献   

4.
一个4岁的孩子,发现鹌鹑蛋竟和鹌鹑一样都是有花纹的,由此他突发奇想,在家中白母鸡的身上涂上红墨水,希望“红”母鸡能生出红蛋来。鸡一拍打翅膀,刚穿上的“新衣”把家里弄得一塌糊涂。结果,孩子被母亲打了屁股:“看你敢再胡思乱想!”一个中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却死守书本。他想将来去搞科研,于是求教老师:“您看对于搞科研,我最要紧的是要学会什么?”老师说:“你要学会胡思乱想。”两件事都是关于“胡思乱想”的,结果竟然如此不同。你对“胡思乱想”是投赞成票,还是投反对票?咱们还是先看看科学史上的事例——太阳东升西落,是人们无数次看到…  相似文献   

5.
乐趣的强力     
有一个孩子,在学校时的功课差极了,老师说他的智力有问题。看上去,孩子的确有些沉默寡言,他可以一个人坐在屋前的花园里看着花草小虫很长时间。他的父亲教训他:“除了打猎、养狗、捉老鼠以外,你什么都不操心,你将来会辱没你自己,也会辱没你的家庭。”姐姐也看不起这个学习成绩平平、行为怪异的兄弟。  相似文献   

6.
丹红 《家教指南》2004,(12):62-63
邻居有个上中学的孩子,两口子为这个孩子好像总有操不完的心。母亲—脸无奈地说,她对孩子讲:“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你快乐、高兴就好。”孩子却不耐烦地说:“你整天要我这样,又要我那样;不准我这样,也不准我那样,叫人怎么能快乐呢?”老爸则抱怨说:“轻声对他说话,他当耳边风,无视于你的存在;要是对他严厉斥责,他又是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真叫人上火。”这些场景,你是否觉得和自己的生活很类似?也许在当时,听到孩子用这种不耐烦的语气回答,会让你的情绪一下子冲起来,想要大发雷霆,并认为这都是孩子惹起来的,他应该为你生气而负责。但冷静下来之…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  相似文献   

8.
一个孩子,在学校时功课差极了,老师说他的智力有问题。看上去,孩子的确有些沉默寡言,他可以一个人坐在屋前的花园里看着花草小虫很长时间。他的父亲教训他:“除了打猎、养狗、捉老鼠以外,你什么都不操心,将来会有辱自己,也会有辱你的整个家庭。”他的姐姐也看不起这个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宝宝。它遇到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去。母亲一脸欣喜。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 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宝宝。蚂蚁遇见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去。母亲一脸欣喜。  相似文献   

11.
黄忠富 《家教指南》2003,(11):45-45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大多数的家长都会倾注大量精力和财力去培养孩子。这样做没错,也完全应该,可这只是丰收的愿望和勤奋的“田间管理”。你的孩子将来能成什么很重要的一环是“播种”,要看你当初播下了什么种子。不要因为自己的孩子一平凡就怨天尤人,不要因为自己的孩子一不孝就抱怨社会,不要因为自己的孩子一失足就完全放弃。你应该多想想自己原来做了些什么,现在应该从何做起。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可能凭空生出个什么果子来。不要过分相信遗传因素,尽管这固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它不是最重要…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有关孩子和母亲的故事。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  相似文献   

13.
什么都能干     
如果您的孩子已经摆出了一副“什么都能干”的架势,您就可以充分利用他的热情让他做些什么。虽然从表面上看,您自己做可能更容易一些,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对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做家务来学习如何与家庭成员密切合作。如何让孩子养成定期做家务的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孩子“什么都能干”的态度加一点儿助力,您可以对他说:“你长大了,我还真需要你帮忙做点儿事情呢!你觉得自己能干些什么?”不管是收拾餐桌还是喂狗,都能成为他的工作。而您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孩子知道,家里人就靠他把这个工作做好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子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着那只蚂蚁宝宝。它遇到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子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母亲一脸欣喜。  相似文献   

15.
天才的动力     
20世纪,马德里圣费尔纳多皇家学院。一个靠叔叔萨尔瓦资助得以求学的孩子,忽然爱上了逃课。因为他迷恋上一个地方:普拉多美术馆。在那里,他享受着艺术的盛宴。后来,越发着了魔,干脆跑到大街上写生,足迹遍布了整个马德里。叔叔终于知道了他逃学的事情,失望地中断了对他的接济。猩红热迫使他回到了巴塞罗那,父亲唐霍塞又失望又生气,对他渐渐冷淡。只有母亲洛佩斯拍着他的肩膀说:“孩子,妈妈相信你,要是你当兵,就能做将军;要是你当教士,就能做教皇。”孩子被母亲的话深深打动,他重新鼓起了勇气。从那天开始,他把所有作品上的署名正式改为母亲的…  相似文献   

16.
学习教育的艺术强调共情。婴儿从一开始就有共情的表现——别的宝宝哭了,他也哭,你对他笑,他也对你笑。如何让孩子学会感受别人的感受,关键在于家长。如果孩子用玩具打了小朋友的头,一定要让他知道小朋友会很痛,同时问问他如果别的小朋友打了他,他会有什么感受。言行一致。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你就必须以身作则。如果你为了避免买全票而谎报孩子的年龄,或者在邻居背后说他们的闲话,你的孩子会和你有什么不同吗?而且,仅仅做一个榜样是不够的。Lickona博士说:“你必须用语言清楚地告诉孩子怎样做是正确的。”所以,你要明确自己…  相似文献   

17.
一个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写了一篇作文拿给父亲看,想叫他帮助修改。父亲接过作文一看,说:“写得不好,我看你像你的妈妈,作文很差。”父亲和母亲原是高中同学,父亲自然知道母亲的“家底”,她虽然理科好,但是作文水平不高。于是,他就在孩子面前这样说。还有一个正在读初中二年级的孩子,上学时经常忘记带钢笔或铅笔之类的文具。每次发生这样的事情,母亲总会说你太像你的爸爸了,真没有记性,做事经常是丢三落四的。接着,母亲又絮絮叨叨地说,你爷爷年纪大忘性也大,你爸和你的几个叔叔都好忘事,也许就是这么一种遗传基因吧。…  相似文献   

18.
广州的一项最新调查表明,近六成父亲没空与孩子交谈,父亲在家教中缺位,孩子因无伙伴而发生心理障碍等问题。“孩子犯错误时,您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接受问卷调查的53%的家长的回答是“你看某某多好,你有他(她)一半,我就知足了”,“你怎么搞的,又闯祸了”。教育专家警示家长,如  相似文献   

19.
有一位刚入园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平时家长什么事都喜欢包办代替。一天家长来接孩子,保育员对她说:“你的孩子什么也不会,吃饭、大小便、穿衣、脱衣都要人帮忙,他的能力这么差,你们家长也不注意培养,这样的孩子将来是成不了大器的。”家长听了这一番数落,脸色由红变青,最后终于爆发了:“我的孩子就是不会才来上幼儿园的嘛……”双方关系一下子搞僵了。 我认为和家长说话是一门艺术。有的教师三言两语就能让家长接受建议,有的苦口婆心家长却不领情,这里的  相似文献   

20.
儿子从小很乖。大人让他干 什么,他就干什么,大人怎么说 他就怎么听。自从四年级下学期 开始,他变得“不听话了”,能和 大人争辩是非,能对一件事发表 自己的看法了。儿子一天天长大 了。有一件事让我们改变了对他 的教育方法。 一天晚饭时,我们一家三口边吃边谈,无意中说到孩子多么幸福。儿子听后说“孩子也有酸甜苦辣,不全是幸福。”这句话令我们吃惊,这简直不像儿子说的话,令我们俩大人面面相觑。最后他爸爸说:“你有什么酸甜苦辣?”儿子说“比方我正在看少儿节目,你却让我去学习;我已经完成了作业,你们却让我去复习或者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