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人读散文,追求的是一种诗意.杨朔的散文就是深情的诗.他本着“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的美学目标,用“诗心”去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蕴藏的诗意,把“诗”作为自己创作中自觉的美学追求,在作品中拓出一个诗的境界.《雪浪花》是杨朔散文代表作之一,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完美地体现了杨朔散文富有诗意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自从杨朔在《东风第一枝·小跋》中讲了“我在写每篇散文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之后,许多评论家便喜欢用它作为依据去评论杨朔散文。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在评论过程中往往只注意杨朔散文的诗的意境,诗的结构,而对其语言特色似乎很少  相似文献   

3.
杨朔在《<淮市>小序》一文中写道:《我素来喜欢读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当然,我喜欢散文,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散文常常能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的生活片断,迅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所以一篇出色的散文,常常会涂着时代的色彩,富有战斗性。”他在《<东风第一枝>小跋》中又写道:“我在  相似文献   

4.
大凡优秀散文都贮满诗的意境,意境乃散文的生命。诚如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指出的:“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象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转引李洛元:《笔谈散文》)。杨朔也曾强调:“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海市·小序》),他写散文“常常在追求诗的意境”。由此可见,从散文诗化这一点研究杨朔散文应是成功地获取其审美效应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当代散文创作中,秦牧和杨朔都是有重大开拓的作家。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美学理想,创作出大量有艺术特色的散文。提高了散文的美学价值,奠定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秦牧是一个具有学者气质的散文作家,追求理趣美,自觉地把小品与抒情散文结合起来;杨朔则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散文作家,追求意境美,自觉地把诗与抒情散文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提起杨朔,人们自然会记起他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象《荔枝蜜》、《茶花赋》、《雪浪花》,这几篇写于六十年代初的散文名作,是杨朔耕耘的散文园地里几支香气袭人、艳丽夺目的奇葩。他注重情感,一直在努力表现时代感情的氛围。他曾说:“只有深入到人的思想感情里去,才能算真正深入生活了。”(《写作自由》)有情就有诗,所以他的散文追求诗的意境。这不是那种缠绵悱恻的情调,而是一种高迈绝尘,发扬蹈厉的精神,一种如“登高壮  相似文献   

7.
杨朔同志的散文构思精巧,文笔清新,酣畅动人,富有诗意,深为广大读者所喜爱。然而,杨朔散文的诗意是怎样产生的呢?他在《〈东风第一枝〉小跋》中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情感,耐人寻味,而结构的严密,选词用字的精炼,也不容忽视。我就想:写小说散文不能也这样么?于是就往这方  相似文献   

8.
伊人老师:近日,我跟 H 同学发生了一次争执,起因是他对杨朔的散文说三道四;而我呢,一向很喜欢杨朔散文,并且把它们作为自己习作的范本。可 H 同学却说杨朔散文是“纸扎的假花”,我不同意;我说,语文老师都赞赏、推崇杨朔散文,告诉我们文章要写得美,不可不读杨朔散文。H 同学不以为然:老师说好,就一定好啦?您瞧,他多狂妄!伊人老师,您的看法呢?冯薇  相似文献   

9.
杨朔同志是我国当代一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的著名散文作家。由于革命的需要,他在一九五六年以后从事人民外交工作,同时致力于散文的创作,先后出版了《亚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技》、《生命泉》等散文集.一九七八年出版的《杨朔散文选》,共收入他的散文作品六十篇。他的散文,感情真挚,文字优美,结构精巧,诗意浓郁,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他“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东风第一枝》小跋)这种以诗为文的艺术方法,虽然并非杨朔所独创,却是作者在继承我国古典文学优秀传统,学习诗歌艺术的基础上,从长期的散文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的经验;这条经验,以及它在作品里显示出来的散文艺术的若干特色,在今天仍然能够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杨朔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感情真挚,立意高远,结构精巧,语言洗炼,诗意盎然,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雪浪花》是杨朔散文的一篇代表作。这篇散文写于1961年。那年春天,杨朔同志访问了日本,写下了《鹤首》、《樱花雨》等反映中日两国人民深厚友谊和日本人民反抗精神的作品。他回国后不久,就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北戴河。杨朔同志是山东蓬莱人,他从小就在大海的摇篮里长大的。他喜爱大海,认为“大海是最美妙的诗。”在北戴河疗养期间,他有时和朋友们一起散步,吟诵古典诗章;有时独自在海滩徘徊,和大海谈心,了解大海的性格,寻找着一种诗的意境。有一次,在疗养院的餐厅里,大家争论着大海的性格,有的人说大海是和悦、善良的,有的  相似文献   

11.
杨朔同志的散文风格特独,脍炙人口。读着他的散文,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得到美的享受。作者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香山红叶》是一首诗,是一首歌颂新生活的诗,是一首赞美社会主义祖国的诗。一九五六年,我们伟大的新中国才成立七年。我们的祖国起了翻天复地的变化,真是“口吃甘蔗上楼房——步步高,节节甜”。怎样来表现这样的时代精神呢?作者巧妙地选取了一座山、一片叶、一个人来“迅速地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  相似文献   

12.
邓星雨同志把他的《蓬莱诗魂——论杨朔的散文》一书的打印稿交给我,说陕西人民出版社将要出版,我听了很高兴。这高兴的心情,不仅是因为星雨同志在科研上迈出了新的一步,而且是因为通过他的书稿看到关于杨朔乃至其他作家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杨朔是三十年代后期开始创作的老作家,至五十年代抗美援朝后始以小说《三千里江山》的问世而名扬海内。这部小说之所以吸引读者,除了主题的开掘、人物的描写外,主要以语言取胜。他的小说的语言具有一种散文美:不是一般的散文(如杂文、速写、随笔……)美,而是一种抒情的散文  相似文献   

13.
“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这是作家杨朔同志对散文的一句评价。的确,优美的散文,不仅有缜密、凝炼如诗的语言,更有着美妙动人的诗的意境情致,读来令人陶醉。现代作家鲁彦的散文《听潮》,正是通过运用诗的语言、诗的意境和诗的情致,来体现其艺术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对杨朔《樱花雨》的“诗化”“点评”,是毛、杨在散文美学理念上的一次碰撞与碰撞之后的神通,所引发的60年代初期的散文“诗化”思潮,是历史机遇的一个必然.杨朔“诗化”的理论及引发的散文“诗化”思潮,在散文回归中国古典“诗”的艺术传统与创造“载道”、“言志”兼容的文本两个主要方面,为当下散文诗性的重建提供了不可漠视的正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一 在我国当代散文发展中,杨朔是有重大开拓与贡献的作家。他自觉地把诗与散文结合起来,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散文的美学价值。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名人也有失误,名篇也有不足之处。尽管杨朔为当代散文创作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某些方面,某些篇章,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作者对于散文“诗意”的刻意追求。周立波曾说:“文章要做,又不宜太做。”杨朔散文对“诗意”的重视就失之于“太做”。所以,我们  相似文献   

16.
永运的森林     
杨朔是散文大家,他所写的散文都是精典之作。《荔枝蜜》一文被选入中学生课本,更是堪称典范之作,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当我正在说这篇散文怎样美的时候,一个学生私下里说:“这不是没有缺点”我于是停下来问他有什么缺点?他说:“文中‘我’与养蜂员老梁的对话就写得很呆板.你说,我说,一点变化都没有。”我一想,这  相似文献   

17.
杨朔是我国当代卓有成就、独树一帜的散文家。他努力继承我国古代优美诗词的长处,为我国当代散文创作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每一篇散文都是一首优美的诗,正如老作家冰心曾经说的“假如刘白羽的散文像‘采云流水,蓬蓬元春’的话,那么杨朔散文就是‘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了”。  相似文献   

18.
阳光容器     
在中国当代散文诸家中,周涛是"西部自然的歌者"。他的作品以描述西部边陲的自然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想象奇特,笔势跌宕,语句密集,情感充沛。从题材上看,周涛的散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借对博大而广漠的边疆自然山水的描述,揭示民族丰富的自然史和心灵史,代表性的作品有《游牧长城》《山河判断》《天似穹庐》等;其二是大量的"动物散文",苍鹰、鹞子、红嘴鸦、牛、狼、狐狸……在作品中昭示着各自的生命哲学,这类散文以《巩乃斯的马》《逃跑的火焰》等为代表。周涛提倡"以诗为文",他的散文体现了诗的自由、抒情和想象的精神。在周涛看来,散文写作是"展现一个人内心的风景","我怎么想怎么写,我表达我自己,不照别人书上的模式"。他对土地的眷恋,对山川的热爱,对苍穹的赤诚,都张扬着极强的个性色彩。他不喜欢委婉而喜欢直率,不追求精雕细刻而追求浑然天成,不热衷于和风细雨而热衷于大刀阔斧。所以,在周涛的散文中,总是充满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强悍而诗性的美。周涛散文为大家所熟悉的有《巩乃斯的马》《过河》等。本期我们选用了他的《阳光容器》。这篇散文在奇异而绵密的叙述中,呈现出西部草原的独特风物与生命和谐之美,其淳朴清澈之姿令我们读之难忘。  相似文献   

19.
杨朔是建国以来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他原先是个小说作家,抗日战争后写过反映铁矿工人生活的中篇小说《红石山》,解放后创作了歌颂朝鲜战场铁道战士的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后来作者感到"散文常常能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的生活断片,迅速反映出这个时代的侧影",于是致力于散文的写作.杨朔的散文取材角度是很广的.其中有一部分是取材于自己出身的故乡——山东胶东半岛的人情风貌,这部分作品特别引人注目.一个人最熟悉和热爱自己的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散文作家中,杨朔和刘白羽占有比较突出的位置。他们所走过的创作道路以及在文学创作上的贡献——特别是在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是非常相近的。他们的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赞赏。粉碎“四人帮”后,人民出版社及时地出版了他们的散文选集——《杨朔散文选》和《刘白羽散文选》。这是他们作品的精华,是我国当代文学百花园中鲜艳夺目的两簇香花。达两簇鲜花又各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