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小学生偏科问题成了教学中老师关注的重点。小学是学生全面打基础的阶段,要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就要尽量避免学生出现偏科现象,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偏科是指学生各门学科学习成绩发展不平衡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若得不到及时调整和弥补,将对学生后继学习及全面发展带来很大影响。通过对初中阶段学生偏科现象的调查和分析,发现物理偏科现象尤其严重。本研究从智力和非智力两种因素方面,分析物理偏科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结果表明,根据偏科成因形成的针对性策略,是成功转化偏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乡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普通学生通过升学改变命运的可能性在逐渐减小,初中生(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或农村中学)偏科现象越来越多,如何促进偏科生全面发展的问题日益引起老师及家长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偏科是我国中小学生中常见的和长期存在的学习现象。长期以来,我们将德、智、体全面发展错误地理解为各门功课均衡发展。本文试从多样化人才的培养角度重新审视中小学生偏科现象,以期对加强与完善学生发展与指导制度建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必须贯彻科学教育观,从教育、教养、教学等三个方面三管齐下,塑造高职院校学生的志气、文气、正气,使高职院校学生成为内具风骨、外具风度、业务具有风格的学生,才是符合科学教育观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6.
偏科是中小学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全面发展,违背我国基础教育理念。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一些理论解释偏科的形成。Kirk认为偏科现象一般可以诊断为学习困难,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为目标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要求把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在一起,从根本上变革传统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8.
现在,有不少学生存在"偏科"现象.他们往往对某些学科感到力不从心,学起来很吃力.而一旦有了不擅长的学科就等于患了一种学习上的疾病,会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麻烦.其一.在知识上产生缺陷.在学习卜产生"跛腿"现象.这样不仅影响人的情绪,将来还会影响求学或者深造.因为当今时代要求人才必须要有综合素质,所以我们的学生必须要各学科均衡发展.其二,偏科会影响学生的总体学习.因为各学科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哪一科不好都会使学习变得不协调.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学生应全面发展而不能偏科.尤其小学阶段正是打基础的时期,更要及时矫正.  相似文献   

9.
动机迁移理论认为:偏科现象的内部心理因素在于学生没能很好地实现学科之间的正迁移.而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它通过影响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元认知迁移影响学习迁移.教师可以通过外在的一些干预措施来实现动机性迁移,如运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中、教给学生元认知策略等,来纠正学生的偏科现象,从而达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育工作的目标,但是偏科现象却成为制约很多学生发展的一个“毒瘤”.本文结合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分析了产生偏科的坏处及原因,论述了在合作教学中解决学生偏科可采用的对策及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本活动形式。在以人为本的新的数学教育观下,这就要求教师能用新理念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去考虑设计有效练习,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发展学生素养。本文从设计针对性、层次性、开放性和激励性练习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班集体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而班级的常规管理与发展学生的个性有时又是矛盾的。所以 ,教师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 ,采用多种方式 ,将常规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偏科是我国中小学生常见的和长期存在的教育现象。偏科的产生与性别差异、社会性别刻板现象有关。长期以来的性别教育差异、不平等又加剧了偏科的发展。从人才多样化发展的视角,我们应该允许偏科现象的存在,并采用双性化教育方式给予学生阶段性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正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产生偏科现象的主要时期,如果不能及时帮助学生,对偏科现象放任自流,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其他各科成绩均比较优秀,唯有数学学习十分吃力。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应分析其学习偏科的成因,进而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一、学生学习偏科的成因分析(一)学生主观原因1.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部分学生由于小学时学习数学就很困难,并且一直没能克服这一困难,随着知识的逐步增加以及缺乏社会经验,不能够将数学  相似文献   

15.
现在学生的学习负担重,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的教育模式不允许学生偏科,要求学生全面、均衡发展,最好门门优秀,迫使学生在其不擅长的科目上也要花大量时间。学生把大量时间用在补短上,教育成了补短教育,最终只能是事倍功半。允许学生偏科实际上就是鼓励发展特长教育,特长教育本质是一种非均衡教育,即在教育中不搞平均主义,而是允许学生扬长避短、确定目标、突出特长,使特长生脱颖而出。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提倡愉快教育,但不允许学生偏科,大搞补短教育,使学生受到严重挫折,饱受折磨,痛苦不堪,学生怎么能愉快?一些人总把特长教育与素质教育对立起…  相似文献   

16.
群体偏科是偏科现象中的一种,它违背了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全面发展的方针,造成一代人或一部分人知识结构与能力失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结合调查结果,对群体偏科的产生、危害以及克服群体偏科现象的对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都是描写 老师无私奉献、兢兢业业解惑于人的名句,人无完人,老师也是 “偏科”现象大军中的一员,“全面发展”在对学生提出的同时,是否也应该面对为人师表的老师们呢?就我而言,作为一名中职体育教师,在工作的6年多时间里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作为教师’若存在“偏科”现象怎么办?教师“偏科”现象有 哪些历史根源。下面就这些问题结合自身浅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偏科是中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困扰家长、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本文简单分析了偏科现象的成因,探讨了一些纠正偏科的办法和措施,以期对指导中学生的学习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徐倩 《上海教育》2014,(12):22-27
新一轮高考改革已进入倒计时,虽然具体方案尚未出炉,但方向已经明确。上海市教委主任苏明在近日作客“2014上海民生访谈”节目时表示,教育改革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希望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现在出现学生只学习高考科目的偏科现象,这对学生长期发展不利”。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中对于学生主体性要求的不断提升,人的全面发展逐渐被教育工作者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本文将学校德育工作作为研究对象,以"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观作为指导,对于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了科学定位,积极的探索学校德育工作新方法、新思路以及新的途径,构建有效的德育工作机制,希望通过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