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7年版《郁达夫全集》共收录了郁达夫信件二百三十通,但仍不免有遗珠之憾.钩沉了郁达夫的一封佚函,并录述了他与现代作家翟永坤、王余杞之间的文学交互行为.无疑,厘清这些史实有助于拓展、深化郁达夫研究.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从《沉沦》到《出奔》,郁达夫在15年间写成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40多篇,在他的整个小说创作中,以一贯之地表现自我,追求真率,着重暴露,大胆表现,这种追求体现了作家追求人格独立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抒写了作家对噬人的黑暗社会的抗议和反拨。  相似文献   

3.
新闻一束     
正郁达夫完整手稿首度影印面世郁达夫是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不灭印记的创造社代表作家,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拓荒者、重量级作家。最近,郁达夫中篇小说手稿《她是一个弱女子》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这是郁达夫完整手稿的第一次出版面世,不仅弥补了之前从未有郁达夫手稿出版的空白,也给学界提供了研究郁达夫创作的宝贵材料。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是郁达夫研究专家,也是促成此书稿出版的知情人。在接受采访时,陈  相似文献   

4.
杜慧 《文教资料》2010,(23):16-17
郁达夫强调作家"一己的体验"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其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自叙传式的作品《沉沦》至今仍影响深远。本文结合郁达夫的文学创作理念,分析其个性心理、性格、气质、思想等方面的成因及其在《沉沦》中的体现,以使读者对作家及其作品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曾被称为“中国的佐滕春夫”。郁达夫与佐滕春夫一度友情甚笃,后因佐滕春夫发表反华小说《亚细亚之子》,两人反目成仇。但佐滕春夫作为郁达夫最崇拜的日本作家,在创作上仍然对郁达夫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他的“私小说”《田园的忧郁》,更是以其大胆的自我暴露和抒情式的表现手法影响了郁达夫的《沉沧》等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引来的浪漫主义作品。其中的小说《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死》包含大量的对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作品的引用。与一般五四作家引用西方文学不同,郁达夫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引证上,或认同西方作家并以此为榜样,而是把他喜爱的西方文学作品注入自己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中。虽然郁达夫没能把西方文学的文本放进他的小说后作进一步的创造性转化,从而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出另一个现代主义写作传统,但是,他的这种史无前例的西方文学的文本引用,至今看来依然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7.
《伤逝》和《沉沦》同为“五四”时代表现青年知识分子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的重要作品,带有作家强烈的自传色彩,但由于鲁迅和郁达夫各自独特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伤逝》和《沉沦》在表现爱情这一共同主题的时候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鲁迅更多的是通过青年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悲剧探索更为深广的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尤其是在混沌初开的社会氛围中新觉醒的知识女性的命运和悲剧,表现出忧愤深广的时代忧患。而浪漫主义作家郁达夫则在《沉沦》中尽情宣泄灵与肉的冲突,即性的要求和这一要求得不到满足的苦闷,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色彩。《伤逝》和《沉沦》分别体现了鲁迅和郁达夫在不同角度和层面所进行的人生、人性开掘,均具有惊世骇俗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奇才作家。他的小说既有爱国主义的热情,又带有某些颓废的情绪;他的文笔优美,然而又夹杂着些许苦涩。他是一个曾几度被人争议的人物。郁达夫小说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她是一个弱女子》等,散文有《达夫散文集》等。  相似文献   

9.
《伤逝》和《沉沦》同为“五四”时代表现青年知识分子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的重要作品,带有作家强烈的自传色彩,但由于鲁迅和郁达夫各自独特的生活道路和创作个性,《伤逝》和《沉沦》在表现爱情这一共同主题的时候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鲁迅更多的是通过青年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悲剧探索更为深广的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尤其是在混沌初开的社会氛围中新觉醒的知识女性的命运和悲剧,表现出忧愤深广的时代忧患。而浪漫主义作家郁达夫则在《沉沦》中尽情宣泄灵与肉的冲突,即性的要求和这一要求得不到满足的苦闷,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色彩。《伤逝》和《沉沦))分别体现了鲁迅和郁达夫在不同角度和层面所进行的人生、人性开掘,均具有惊世骇俗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是中国五四时期的代表性作家之一,自三十年代以来,学者对他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本文通过对湖北著名学者刘保昌新著《郁达夫传》的深入解读,在进一步理解郁达夫坎坷人生的同时,也对刘著的写作方法和创新之处进行了梳理和剖析,勾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坛的作家,穷苦心酸的童年经验使其艺术创作表现出"生的苦闷"的郁式哲学,尤其是作品中"零余者"形象的塑造更表现出作家的自身气质。本文试以《茑萝行》为蓝本,展示其童年的穷苦创伤经验对郁达夫艺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同郁达夫的交往甚早。据《鲁迅日记》,一九二三年二月,郁达夫就在北京认识了鲁迅。同年秋,郁达夫到北京大学教书,又去砖塔胡同会见鲁迅先生。郁达夫在一九三八年作的《回忆鲁迅》中,记述了他第一次会见鲁迅以及尔后与鲁迅交友的种种情景。鲁迅在《伪自由书·前记》里也约略提到他与郁达夫的友好往来。一九二七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曾被人称为“中国的佐滕春夫”。郁达夫最崇拜的日本作家佐滕春夫在创作上对郁达夫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他的“私小说”《田园的忧郁》,然而由于生活环境等的不同,郁达夫的作品与佐藤春夫的作品有本质的区别,透过一样的自我暴露和抒情式的表现手法表面,我们看到的是郁达夫作品中严峻的现实感和深刻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4.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出生于浙江省富阳县一个世代教书、行医的家庭。在他出生时,他的家庭早已破落。1913年,他随兄长郁华赴日本。次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1919年10月,考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在日本,他与郭沫若等人组织文学团体创造社,并且于1921年9月回上海筹办文学刊物《创造季刊》,开始文学创作。在此后20多年的文学创作中,他写出《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出奔》等小说及大量的诗歌、散文、政论文等。抗日战争爆发后,郁达夫积极投身到抗日洪流中去,写了《救亡是义务》、《战时的文艺作家…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一篇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好散文。其实,郁达夫在文中流露的情感,固然跟当时的背景有关,也跟作家一生的身世命运和性格情趣有关,还跟中国传统文人的悲秋情结有关。一、身世命运和性格情趣作家描绘自然风物,抒发情感,其格调多是热烈高亢、平和淡远和忧郁低沉三者之中各有选择侧重而已。而郁达夫偏偏持最后一种心态来描绘故都秋色,这和他的身世命运以及性格情趣是分不开的。作为一篇以"真实"为内核的散文,《故都的秋》所反映的这种清静悲凉心境和郁达夫一生的身世命运以及由此形成的性格情趣是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一篇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好散文。其实,郁达夫在文中流露的情感,固然跟当时的背景有关,也跟作家一生的身世命运和性格情趣有关,还跟中国传统文人的悲秋情结有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谈郭沫若与郁达夫的友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沫若同志在《望远镜中看敌人》中,是这样评价郁达夫一生的:他不仅是“一位有才华、有学识、有良心的作家”,而且“一直在反抗旧社会,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毕竟是一位倔强的战士。”在《再谈郁达夫》一文中,郭沫若同志以赞颂的口吻说:“达夫是完成了一个有光辉的特异的人格的。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郁达夫的卑己自牧,我认为是文坛的三绝。”(《沫若文集》第十三卷第500页)  相似文献   

18.
诗情画意记游程——读《郁达夫游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郁达夫是“五四”以来有名的作家,他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外,特别在日本、南洋享有很高的威望。鲁迅先生与郁达夫既有深挚的朋友之情,又有亲密的事业上的合作;郭沫若同志与郁达夫的亲密关系,更是尽人皆知的。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七日郁达夫在苏门答腊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一九五二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这位爱国主义作家为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早期作家,他的名作《故都的秋》自1934年诞生以后,就以其独特的魅力拨动着人们的心弦,它传达的是一个迷恋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戴光明 《文教资料》2007,(11):59-60
千百年以来,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文化传统,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知识分子。郁达夫作为“五四”新旧交替时期的作家,他一方面扎根于深厚的民族土壤,另一方面,又是近代社会民族危机的产物,与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郁达夫的人生经历、个性特征以及他的诗歌创作,都和屈原有着许多相通之处,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挥之不去的爱国主义情怀,成为了郁达夫旧诗创作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