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翁基芹 《学子》2013,(9):59
文言文蕴含的人文基因,不会自动植入学生心田,融入学生血液。我们必须改革文言文教学方式方法,不能陷入令人生厌的枯燥串讲"泥潭",也不能误入让人抗拒的硬邦邦说教"歧途",而要关注学生心理,讲究一定的策略。一、注重整体把握职校文言文教学长期存在一种误区,把文言文等同文言,追求"字字落实",死抠字句,见"言"不见"文",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完全感受不到文言文的魅力。职校学生升学压力  相似文献   

2.
李强 《现代语文》2011,(5):130-131
当今中学生上语文课有"三怕",即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鲁迅文。中学生害怕写作文,对写作的厌倦,恰好反映了目前作文教学的程式化,教师往往引导学生写"八股文"、"说谎",不能激发学生述说的意愿,学生对写作的厌倦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写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教学,尤其是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令广大语文教师颇为头疼的一件事。因为对初中学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来说,读文言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不要说学习它了。所以,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文言文就好比是"天书",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望文兴叹,但语文教师不能不教,学生也不能不学。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搭好学习文言文的平台,让他们找到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相似文献   

4.
笔者曾经做过关于文言文阅读的调查,其结果堪忧。高一年的时候向学生问卷调查"你是否喜欢文言文阅读?"调查结果显示80%的学生不喜欢,而不喜欢的原因基本上是"读不懂","晦涩、难懂,没耐心读下去"等等;高三的时候再次向学生问卷调查"面对高考,一篇课外文言文阅读你能读懂多少",  相似文献   

5.
"虽"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它一般作虚词用,常见意义有两种,一是指"虽然",另一个是指"即使"。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不懂得如何判断它的意义,只能根据参考译文生硬地翻译给学生听;有的教师甚至直接告诉学生,文言文中的"虽"多是"即使"的意思,碰到"虽"就译为"即使"。  相似文献   

6.
职校的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像一名特殊的"警察"一样,要安排"线人",突击检查,并公平地严格"执法",同时要做好学生的导师,引导学生以学习为重,以集体为荣,"先做人再做学问"。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教学转向的尝试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高考考纲要求"能读懂浅显的文言文",但学生生活在现代,掌握和积累了大量的现代汉语和现代生活常识,而在课堂上教师大都片面强调文言文的表象教学,完全是为了教文言文而教文言文,使文言文与现实隔离开来。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特别是职校数学教学,在实践中有很多困难,如生源差、学生不重视、教师不得法等等。教师应明确教师情感与职校课堂教学的关系,在教学中注入"爱心"、"耐心"、"细心",以提高职校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乔洪波 《考试周刊》2011,(24):213-214
管理好职校新生有利于从源头改善职校的风气。职校班主任应领悟"破窗效应"的核心含义,注重对职校新生"破窗"行为的防范与修复,既要避免"第一扇破窗",又要及时修复"第一扇破窗",还要鼓励和强化"补窗"行为,这对职校新生班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学一个主体部分,文言文教学直接影响到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中存在不少弊端,导致学生不但不能很好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反而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厌倦心理。新一轮课改后,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生命的活力。然而,课改不是一场追求时髦的运动,语文课堂拒绝"浮华",它依然讲究课堂实效,要把关注学生的发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刘俊娟 《河北教育》2013,(11):41-41
我们常常感叹学生在课上不会学习,究其原因并不在学生,而在于我们的教师,在于我们的课堂.从"满堂灌",到"满堂问",再到"满堂放",课堂形式虽在变换,但终究不能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区教研室提出的模块教学,既是对教学的一种引领、一种规范,更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智能水平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将模块思想落实到课堂教学,我校实施了五步走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王莉 《江西教育》2011,(4):23-23
在教学文言文时,有些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自觉不自觉地满堂灌,也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读懂原文,只好串讲、直译,过分强调"字字落实",而忽视了学生对作品人物的情感体验。这些误区直接妨碍着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无法实现新课标规定的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13.
陈永旺 《考试周刊》2012,(65):186-187
现在职校生都是"90后",文化基础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我约束力不强等,这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如何有效进行班级管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处理好"抓"与"放"的关系就是一种较好的管理方法。本文从职校生特点分析入手,阐明"抓"与"放"的意义,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谈如何做好"抓"与"放"。  相似文献   

14.
近年,职业学校普遍存在招生、管理两大难。职校生大多源于初中学习、纪律双落后的学生。学生困惑:多年的"朽木""顽石",学习基础太差,怎么学?教师困惑:职校生厌学、逆反心理太重,怎么教?家长困惑:就这一个孩子,使出浑身招数就是管不了,怎么办?  相似文献   

15.
龙运高 《教师》2012,(12):75-75
一说到文言文,很多学生用"艰涩、难懂、复杂、拗口"等字眼来形容文言文的难学难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普遍存在着一种"害怕"情绪,这也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块"心病"。老师们想尽办法,都很难使绝大多数学生轻松学习它,快速掌握它。那么,关于文言文的学习,要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又如何使他们增强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这些,都是本文要谈到的问题。其实,文言文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关键是看如何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文言教学中如何做到"文"与"言"并举,一直是教学过程中不断深思的问题,反思曾经在文言文教学中在解决"言"时,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没有探索尝试更多新的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不高,以至于文言文学习成为了老师同学共同烦恼的问题,其实在文言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投入的精力很多,但收效甚微,综其原因就是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文言文不再成为学生拒绝接受的"残羹冷炙",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尤其初中阶段文言文的学习对学生今后更加深入地研读起着奠基作用。新课标规定,文言文教学要达到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但纵观文言文教学,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教学的低效是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师和广大学生的问题,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是很具有现实意义的。它能够实质性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让语文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本文主要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借鉴前人的有效教学理念,浅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四个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9.
现在大多数初中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畏惧,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文言文焕发出新的活力,提高语文学科的成绩,我累积了一些文言文教学的经验。一、激发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好文言文也需要有强烈的兴趣。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我想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陈偲 《广西教育》2010,(18):120-120
本着"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教师启发为引导",本文举例浅谈如何进行职校美术教学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