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爱萍 《学子》2013,(11):87
语文能力的培养就是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要明确课文的学习任务。一篇文章阅读后不能把握学习任务,就说明课文还没有理解。因此教师要认真引导学生去训练,才能逐渐形成能力。从语文教学过程来分析,这一点可在课前预习时慢慢培养。其次,学生阅读不可"偏食"。小学生往往热衷于一些情节紧张、故事性强的作品。但学生在求知阶段,读书的目的在于提高语文素质,因此让他们努力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而多方涉猎,全面吸收是更好的选择。要求学生阅读认真,特别是面对优秀作品时,不能走马观花,而应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和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学生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 ,只有加强阅读实践 ,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积累和说写表达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小学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 ,养成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阅读能力与习惯必须从小培养 ,它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 ,是独立钻研学问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特别是文化科学知识突飞猛进的今天 ,既要有潜心精思、记取细节、由现象到本质的精读能力 ,又要有迅速阅览、掌握要领、了解大意的略读能力。这是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 ,小学语文教学要高度重视阅读 ,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贯穿…  相似文献   

3.
课文阅读是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课文阅读过程中,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要提高课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就必须以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充分激活课堂,利用主题活动法、续写改写法等教学方法进行阅读教学,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愉悦的课文阅读学习。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字词句,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素质教育要求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阅读理解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能有效检测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要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国庆 《学子》2012,(8):37-37
小学语文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认真阅读能力的习惯。为达到此目标,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方面做法。只要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就会自觉地去进行略读课文的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睛...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内容中,语言规律的传授是基础,而更多的庞杂博大的思想及审美内容的传播也是不容忽视的。它极具形象性和模糊性。因此,应该用一种更艺术、更社会化的眼光来看待语文学科的教学。语文教学不能以本为本,而应以纲为纲。课本内精选的每篇文章都如同一扇精致的大门,门后潜藏的是无数中华文化精髓。课上的文章学习,只是为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形成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打开了一条通道。要想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充分扩大各方面知识面,广泛汲取文学写作技巧,还需要阅读量的增加来促使质的转化,这个任务便应由阅读课来实现。阅读课不应简单理解为一种课型,应看作是一种贯穿始终的语文教育与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7.
薄沛 《考试周刊》2014,(58):33-3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通过巧妙的教学措施,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状态。能否有效调动学生初读课文的积极性,是能否让学生充分、深入地了解一篇文章的关键。因此,调动学生初读课文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阅读既是小学生学习知识、接受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径 ,又是培养小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由之路。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 ,极为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从三年级开始 ,每一组课文后的“基础训练”或“积累与运用”中都列有“阅读”教学内容。要实现课文的教学目标 ,就必须在每组讲读课文中让学生学到一定的阅读方法 ,知道怎样去读书。现在反映在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是阅读和写作。在各种检测、考试中这两项的失分最多。讲台上的教师着急 ,讲台下几岁、…  相似文献   

9.
牧歌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上好讲读课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要上好讲读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通过巧妙的教学措施。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因此,调动学生初读课文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学生第一次阅读课文就是抱着浓厚的兴趣去读的。就是抱着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去读的。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教育主要针对阅读,表达和理解教育的培养。在传统的语文教育中,教师主要关注学生的语文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以学生立场为主的教学方法,强调从学生的视角深入研读课文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因此,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实现学生在阅读中不断自我反思,同时提高自身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让教学富于变化,以增强课堂吸引力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习惯和能力。对此,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实现主动阅读、认真阅读、独立阅读。  相似文献   

12.
姚丽琴 《广西教育》2014,(33):51-51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和独立阅读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运用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进而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和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现代文阅读分值在中考中占很大比重。可以说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考语文成绩的优劣。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8,(19):48-49
语文阅读素养的提高不仅仅要求学生会读课文,还要会理解课文,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都离不开大量的阅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而达到共鸣是语文阅读的一个较高的境界。因此语文阅读素养要从以下三方面把握:一是要让学生正确阅读,打好基础,二是要阅读中融入情感和自我的理解,三是要拓展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不但是讲授课内课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课内学习,课外拓展,去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这不仅能开拓视野,增知启智,还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语文教育中要获得的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是语文积累,是对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课文的内化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不能单靠朗读、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学科中,每一篇课文后面都会标“有感情的朗读”这个要求。但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力,常常不会在意学生是否真正阅读理解了,导致学生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阶段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采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本文从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加强朗读训练等方面讨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课堂教学的理念强调 :教育过程应是学生主动探索、主动获取、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 ,学习运用祖国语言 ,学习怎样读书。长期以来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形成了一个基本定型的模式 :师生读课文———学生学习字词———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学生“容器”般地接受讲解———教师总结课文。在这样的一个阅读教学模式下 ,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 ,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的阅读能力无从培养 ,语文素养得不到…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和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正是听、说、读、写教学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一种形式,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阅读能帮助学生加深课文理解,领会文章思想,增强他们的写作能力;阅读能积累知识,培养语感,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它能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改进和提高阅读教学的方法和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高志明 《考试周刊》2011,(38):17-18
阅读理解是中考的主要题型之一,也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而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特别是课文教学,深挖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最有效、最实用的训练方式。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把课文教学分成"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并且把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以及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贯穿于这三个教学环节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