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3 毫秒
1.
充实自我     
“自考难,自考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一位参加自考的同学颇有感触的话。在我身边报了自考的同学每天早出晚归,埋头苦学,真可谓:“花开花落无日了,春去春来不相干”。问感受,大家的回答都是一个字:“难!”并劝我千万可别报。一个“难”字还真把跃跃欲试的我吓住了。一年的时间我晃晃悠悠的过去了,整日陪伴我的是空虚,无聊。而参加自考的同学却是急急忙忙,脚步匆匆,生活的紧张而充实。我惊异地发现自考变成了对人生的品味,对时间的享受,对自我的完善,对青春的回报。于是,我想尝试自考的滋味。就借了一本自考《中国革命史》教…  相似文献   

2.
表哥中专毕业后参加自学考试,一路狂飙.顺利拿下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本科毕业证书。如今,满面春风的表哥正在攻读中央党校硕士研究生学位.奋力地向他心中的理想迈进。漫漫五年自考路,大家看到的表哥是一个潇洒倜傥的“快乐王子”,很难将他现实之中苦行僧般的自考学子联系在一起,甚至在他去年拿本科毕业证书时,很多人跟他开玩笑,“神了你,这自考考题怕是你自己出的吧!”“干脆!你举办个自考培训班算了,我第一个报名”每每听到这些饱含惊叹之情的赞美时.表哥总是莞尔一笑,继而打出一个“V”字型胜利手势:合理自学,快乐自考!  相似文献   

3.
自考路漫漫,五年间,虽然已经拿到了两个大专文凭,但我知道“学无止境”,我的自考路刚刚开始。初识自考,是在1996年的夏天。那年我进入一所中专学校,但这并不是我的本意。我的梦想是要  相似文献   

4.
早在七、八年前,我就听说过“自考”,知道“自考”很难考,但毕业证的“含金量”很高,参加自考是有上进心的代名词。当时。有几个同事相约去报名,而我考虑再三,最终却放弃了,原因很简单。就是“怕麻烦”。因为我是个双腿残疾、靠拄双拐走路的残疾人。从小学到高中,十年寒窗,因为身体的不便而受的难为,只有我自己最清楚,  相似文献   

5.
说起来有点惭愧,我与自考结缘至今已有10年了,而且还将必然地延续下去。因为我的金融专科断断续续地竟考成了“八年抗战”,而本科才刚刚开始。虽然自考之路是漫长的、艰难的,但我对它的感情却宛如君子之交,与日俱深。回首前路,更多的感受不是苦,也不是累,而是战胜自我的欣慰与耕耘后收获的喜悦。在这十年的自考经历中,我特别地记住了1996年我儿子出生前后那两次。儿子在我腹中开始孕育时,正是我参加完总行的技术比赛,重新拾起自考书的时候。伴着种种妊娠反应的不适,在灯下苦读了几个月后,我怀揣着他走进一所陌生的中学校…  相似文献   

6.
杨秀伟 《现代教育》2005,(11):102-102
面对社会上五花八门的函授和远程教育,我庆幸自己抵挡住了这些“速成班”的诱惑,坚持用6年光阴走完了“自考”这条并不平坦的大道。回望“六年自考”之路,我从一个涉世不深的小女孩到为人妻、为人母。随着人生角色的一次次转换,却不曾改变自己对自考的那份执着与热爱。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自考生的考前辅导课堂上,我看见一位年过四旬的妇女坐在前排认真地聆听着我的每一句话。我很感动,问她:“你来自什么地方?” “我是乡村小学的教师,为儿子来听课。” “为儿子听课?” “是啊,儿子不愿意和我在一个课堂听课。参加自考学习是我帮他报的名。每次课由我记笔记,回家给儿子复习,咱们母子俩一块参加自考学习。” 母子俩学习相同专业领域知识的情况可能有,但在一个课堂学习的确实少见,又不是“幼儿亲子互动学习班”,这也许是自考的一  相似文献   

8.
我的自考梦     
也不知是出于“晚熟”,还是由于认识不充分,直到1997年我才弄懂“自考”这个概念。当初只是听别人讲:有一种考试特别严、特别难,严得让人在考试时喘不过气来,难得叫人几十年都考不完。所以这个“严”和“难”字吸引我走上了这条路,从此我便开始策划自己的自考梦。  相似文献   

9.
我看自考     
“自学考试”在一年前对我来说还是个陌生的字眼,在那时玉田职校中心与县司法局联合办了司法班,通过电视台公开招生,并说明该班学生将参加自考,成绩合格者颁发大专毕业证书。初中毕业后前途渺茫的我,面对着招生简章,就象黑夜里点燃了一盏孤灯。在没有弄懂什么是自考的情况下,我就毅然报了名,从此也就开始了我的自考生涯。从去年九月份开学至今年四月份我首次报考的课程以优异成绩通过,在这段时间里,“自考”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字眼是可怕的,不论是从老师,同学还是朋友中得到的答案都是:自考,难啊!我的信心有些动摇了,我的选…  相似文献   

10.
初中毕业我阴错阳差地上了卫校,但很难培养起对护理专业的兴趣。校园生活的宝贵时光在懵懂中蹉跎,直到实习那年我才想起妈妈说过的那扇门:自学考试。于是96年我报名参加了中文自考。此后的三年,是我生命中最难忘、最充实又最漫长的三年,那刻骨铭心的经历给了我对“自考”两个字最深切的体验。三年,我的生活以“自考”为圆心,每一天的日程安排都围绕着“自考”这个主题  相似文献   

11.
自考,是强者之路。顽强地工作、生活、学习,只有坚强者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坚强,是自考生一门未列入考试计划的必修课。选择自考需要坚强走过黑色六月的落榜生,在失落,空虚和迷茫中选择自考需要坚强。从一名落榜生到一名自考生变换的不仅仅是角色,更重要是学习模式:没有了父母的苦口婆心,没有了老师的谆谆教诲,没有了课堂、课外,要把“老师教”变成“自教自学”,要时刻牢记“我要学”。  相似文献   

12.
人们都羡慕那高等学府内的骄子,而我却在这高高的围墙之外跋涉了八个春秋。 我是一名师范毕业生,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我深感知识的欠缺,于是,一走上工作岗位,我就报考了我省自考中文专业,生活是公正的,它绝不施舍懒惰者,也从不辜负有心人,我于1989年4月取得专科毕业证书,1993年学完本科课程,通过论文答辩,1994年通过外语考试,获学士学位证书,成为我市自学考生中的佼佼者。 一个个鲜红的印章,浸透着我八年的来的汗水和心血;一张张闪光的证书,诉说着自学路上的苦辣酸甜,八年的自学生涯,感触颇多,在此一一道来,与大家共磋。 一、时间是“挤”出来的,毅志是“磨”出来的。 刚一参加工作,我任毕业班语文兼班主任,初来乍到,一切都是新的,又身肩毕业班“要职”——那是全乡父老的希望,所以白天的时间大都奉献给了我的学生,我的课堂,晚上备好课,改完作业,才打开我的自学课本。星期天,别人都出去玩,而我却闭门苦读,免看亲朋好友并  相似文献   

13.
抗战胜利后,重庆民族工业界的情景恰如渝鑫钢铁厂总经理余名钰1945年在《后方钢铁工业之末日》一文中所述:“抗战八年,突告胜利。各种工业不独有随战事同时结束之势,甚至欲结束而不能,其进退维谷不知所措者,十居八九。”文章尖锐地提出:“究竟在这八年,我工业界谁是乘机发国难财者?请  相似文献   

14.
又到了“八·一五”,这是第五十个“八·一五”。五十年前我三十三岁,那时我是在上海的“海军保甲事务所”里听到天皇宣布终止战争广播的。那天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涌上街头游行,分享着抗日战争胜利的喜悦。 战争的铁锁终于被斩断,我的内心沉浸着一种解放感。在天皇制法西斯主义——日本军国主义下,在我人生的三十三年里被剥夺了思  相似文献   

15.
坚强的坚持     
《考试》2005,(11)
自考路上,需要坚强的意志。没有自考精神的人,很难闯过这一关。刘光武对此深有感触:首先,必须要有“自考精神”。我的切身感受是,一张全国自考单科合格证所花费的心血比一本函授毕业文凭花费的精力要大得多。其次,必须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刚刚取得大专学历的我,跨专业参加全国本科自考,而且挤不出太多的时间自学,却能做到“除英语课程外,所有课程一次通过,并  相似文献   

16.
转眼间又到了6月份自考报名的时间。我们还没来得及挥别上半年自考的紧张与疲惫,又踏入了艰辛的新征程。这一刻, 我看见报考的人群中有许多新面孔在晃动,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是那样真切地闯入我的视野,令我激动不己…… 渴求知识的欲望是那么强烈,成才的梦想是那么绚丽多彩。然而自考的日子里并不全是阳光明媚的春天,也有寒冷刺骨的冬季;既会有过五关的精彩,也可能有屡考不中的无奈。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不管是新生还是老生,不管是“过关”者,还是“落考”者,都要面对现实,从头再来。面对自考,要多一份信心与坚韧,多一份耐力与耕…  相似文献   

17.
在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海中,自考的“灯塔”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照亮了我人生的航程。自考生涯培养了我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自考的平台将我的知识得以丰富和升华,干起工作来得心应手,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誉。我由衷地感谢自考。是自考将我送进了南开研究生的殿堂;是自考送来了同事们羡慕的目光;是自考使我重塑了人生的旅途,在工作中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我也经常告诫我的自考朋友:“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从多年的经历中深深懂得:自考不仅能够使你汲取知识的营养,更能培养自己困难条件下钢铁般的意志。只要你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她会将你带到成功的彼岸,享受人生的快乐。如今,在工作之余,我又蹯进了这片奋斗不息的沃土,向更高的目标搏击。  相似文献   

18.
三年前,当我选择自考时,耳边听到的是一片反对声:“自考太难了!”,“自考监场可严了,你能过关吗?”而我总是一笑对之。一个“难”字并没有让我退却。相反,它似乎更加坚定了我参加自考的决心。因为,那时的我还颇为自负。  相似文献   

19.
我在1999年参加英语自学考试,2002年拿下了专科毕业证书,毕业后又报考了英语本科。到现在为止,我在自考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已经拼搏了八年之久。八年来,我不知经历了多少回自考三步曲,报名、学习、考试。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我深有体会。我记得第一次报名,因为没有经验,只报了《中国革命史》一科。之后,我认真学习教材,识记名词、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一点儿都不敢含糊,书翻得多了书边都翻黑了。考试的头一天晚上11点多,我还在看书巩固记忆,逼着自己从头到尾把书本内容大概地翻看了一遍之后才睡觉。第二天早上5点钟就醒了,第一个念头就是翻…  相似文献   

20.
接触自考是在初中时代,看着姐姐整天捧着厚厚的课本,摇头晃脑地背个不停,听说是为了拿一纸文凭。到军校,接受自考并真正参与自考时,才发现这并非只为了文凭,更主要的是在考验自己,锻炼自己。凭着自己近五年来的写作经历和对新闻报导的一点偏爱,总想找机会掌握更多的新闻知识。凭着当初那幼稚的冲动,2000年6月,我兴冲冲地来到廊坊市教委准备报新闻专业的自考,可是当时没有新闻专业。我丧地徘徊着,“汉语言文学”里“暗藏”着的《报刊编辑学》和《新闻采访学》两门课程激起了我的兴趣,就是冲这两门课我报了10月份的“汉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