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命题的宽窄要适度作文动机的心理成份,主要是指学生在作文上的自觉性和对作文的直接兴趣,而作文的自觉性乃是学生对作文意义的认识,并由此产生积极态度和行动。作文的直接兴趣则是对作文中一种力求认识的倾向,伴有积极的情绪状态。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不是建立在学生作文有明确的目的。自觉地、主动地写,想写、爱写即“我要写”的基础上,而是老师出题“要我写”这种被动的做法,结果是学生“不爱写”。但是,没有被动的“要我写”,就没有知识变技能的外因,就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命题,既是对选材、主题的约束和限制,又是学生构思立意、谋篇布局的依据。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没  相似文献   

2.
蔡国永 《甘肃教育》2008,(15):29-29
作文个性化,说到底就是写“我见”、“我闻”、“我想”、“我感”、“我识”,表现“我”的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和个性心理状态,写“我”的喜、怒、哀、乐。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洁 《文教资料》2006,(1):110-111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最难的就算作文了,有的学生说:“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还有的学生说:“我最讨厌作文,我希望今后的各种考试都没作文这个项目就好了。”这些都是被动作文心理的反映。为什么不少小学生不喜欢作文呢?可以概括为“没有东西写”或感到“不知道怎么写”。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解决两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作文教学过程,是要变学生被动写作心理为主动写作心理的过程,使学生从没有什么可写到满怀激情地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所经历的而又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人和事。一、低年级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块,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领域,但作文教学的现状却实在难以让人乐观.作为作文教学主体的学生大部分怕写、厌写、恨写作文,他们的日常写作,往往是迫于压力的一种“被动作文”和“痛苦作文”.因此,不少学生对写作都抱有一种恐惧心理.我认为,要转变这种状态,就应当从心理角度出发,通过具体的作文教法的改革,有效转变学生的写作心理,设法逐步消除学生的写作压力,逐步化解他们的恐惧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逐步形成乐于作文的和谐心理,从而增强作文信心,最终摆脱“怕作文”的心理阴影,一步步走向作文成功之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不少学生对作文存在畏难心理,把作文当成一个包袱,消极应付,严重影响习作水平的提高。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由“害怕写”到“喜欢写”。围绕这个话题,昆明市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唐朝霞工作室几位老师的做法或许能给广大教师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针对目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偏向,作文教学十要诀从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激发作文动机入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被动写”为“主动写”,变“害怕写”为“喜欢写”,可以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  相似文献   

7.
英语周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它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可是,大部分学生存在害怕作文的心理。“言之无物”、“无病呻吟”是学生作文的通病。怎样才能使学生变“要我作文”为“我要作文”?在教学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想自己愿意想的,说自己愿意说的,写自己会写的,才能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8.
季晓燕 《陕西教育》2006,(10):36-36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作文指导往往偏重于写前指导,从命题、选材、确定中心、选择写法、开头结尾到词语的运用等,都会作一番详尽的指导,这虽然有助于学生把握写作方法及内容,但无形中就提高了作文标准,束缚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快乐作文”的源泉,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写作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9.
作文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质的主要标志之一。作文教学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侧重于“怎么写”,忽视了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情感意志等因素,学生被当作消极的接受知识的贮存器,造成学生作文脱离实际,对作文无激情。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写作效率,必须重视学生的写作心理。  相似文献   

10.
冉云娥 《湖南教育》2001,(14):27-27
让学生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从“无话可说”变成“有话想说”,是作文教学的教学追求。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作文灵动起来。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中提倡参与意识尤为重要,因为害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在学生中普遍存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是变学生“要我写”为“我要写”的关键,是克服学生害怕作文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一、指导写“应需之文”,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往学生作文往往是为写作文而作文,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学生也往往提不起写作积极性来.于是,出现了装腔作势、假话套话连篇的毛病.写“应需之文”,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在60年代就提倡的.他说:“课内作文最好写应需作文,即令叙非叙不可之事物,令发非吐不可之议论”.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不少学生对作文存在着自卑、厌烦、畏难心理,把作文当成一个包袱,消极应付。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需要是动机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任何一件事,先要愿做,有兴趣做,才可能积极去做和认真去做。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成绩先要从培养作文兴趣,激发作文动机入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从“无话可说”变成“有话想说”,是作文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的作文鲜活起来。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鲜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4.
提倡“作文面前人人平等”,注重了命题的艺术性,评改的激励性和幽默性,能使学生乐意写,顺畅地写,学生树立信心还想写.如此,也就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真正的把“要我写”变成了“我要写”,作文教学就步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15.
一看学生是否想写施教之功 ,贵在激趣。有人说“兴趣是火种”。因此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心理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个目标落实到教学中 ,就要看学生是否想写。1、学生的写作动机是否被激发学生写作动机是由客体刺激和主体需要共同孕育而成的。作文课教学要看教师能否通过客体刺激 ,唤醒学生的内在需要 ,激发他们想写的欲望。如果仅通过“要我写”的外在刺激 ,而没有激起学生“我要写”的内在需要 ,他们就会感到写作是一种负担 ,长期下去 ,就会厌倦写作。大凡在作文教学中有成就的教师都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6.
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告诉我,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比教学生怎么写更重要,有了写作的兴趣,就能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进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使作文教学进入一个良性互动境界。  相似文献   

17.
房中万 《考试周刊》2011,(61):61-62
作文教学的关键问题是“写什么”和“怎么写”。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学生不怕作文。要让学生不怕作文,可以从最简单的模仿开始,让学生有话说.但要真正写好作文,最关键的还是要多阅读。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张生彪如何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这是多年来一直困扰广大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贯彻“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这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写作的...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激励学生创作兴趣是作文活动的主要原则。”写作文的兴趣是激励学生积极写作的先决条件,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心理保证,它能使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写得轻松、主动而富有创意。《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如何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20.
长期的作文教学的弊端,使多数学生对作文有很重的对抗心理,一提作文就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学生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作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心理开放,使之自觉地去写,愿意去写,怀着兴趣去写。具体做法有: 一、让学生写能够写好的题目和事物作文教学非常要紧的一条是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他们一上作文课就心理紧张,产生“作文难”的心理。要做到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