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它节选了《伊索寓言集》中三则寓言,分别为《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显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影,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趣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故事很简单,但道理却很深刻,学生理  相似文献   

2.
正教材分析《伊索寓言》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为"故事集锦",有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有历史故事《推敲》,有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有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本课所选的三则伊索寓言,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近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令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为“故事集锦”,有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有历史故事《推敲》,有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有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本课所选的三则伊索寓言,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近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味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三则寓言都以篇末的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相似文献   

4.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共由《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三篇寓言组成。我在教学《牧童和狼》这则故事时收获最大。《牧童和狼》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可以说是一代又一代人在讲着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可谓妇孺皆  相似文献   

5.
《狐狸和乌鸦》《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姬昌学射》《螳螂捕蝉》《一路花香》……一则则寓言,如同睿智之海孕育出的一枚枚灿烂的精神珠贝镶嵌在语文教材里。寓言对语文课程有特别的价值,研究寓言及教材中的寓言文本,对于语文教学有现实的意义。寓言是一座渡人的桥寓言的一端连接着神,另一端连接着人。最早的寓言来自神话,神话的万物有灵是原始人对事物的认识,在寓言里就成为了一种拟人的童话色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班级学习《狐狸和乌鸦》,分析完课文后,老师说:"学完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大家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看谁说的与别人不一样!"学生们纷纷发言。其中一位学生说:"你想得到一样东西,如果直接向人家要,人家可能不给,你得想办法和他兜圈子,骗他高兴,让他自动送上门来……"老师说:"你的想法有创意,能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真聪明!"我认为这位教师只是鼓励学生任意体验而忽视了教材的价值取向。《狐狸和乌鸦》是一则寓言,对这则寓言的传统解读是"爱听奉  相似文献   

7.
<正>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要体现语文的味道,要关注人文性。笔者以苏教版《伊索寓言》读悟融合为例,来探析阅读四法。一、明确教师的阅读内容,做到"四读"从《伊索寓言》教学过程来看,教师需要从"四读"入手,即读课文,读教材,读课标,读教参。《狐狸与葡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声情并茂地朗  相似文献   

8.
<正>一、寓言的文体特征《现代汉语词典》这样定义"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寓言深得小学生喜欢,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有。苏教版教材在各个年段都有安排,低年级有《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等,中年级有《揠苗助长》《鹬蚌相争》等,高年级有《寓言三则》《螳螂捕蝉》。寓言的文体特征非常明显。1.故事短小。寓言起源于民间,最早是  相似文献   

9.
阅读中的"表达"是如此丰富多彩 《狐狸和乌鸦》(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是经典寓言,课文最后以"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一句结束,余音缭绕,留下无限空白,我便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一次说话、写话练习。以下是学生的几篇习作: 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乌鸦这时才恍然大悟:"天啊!我中狐狸的计了!"  相似文献   

10.
抓住重点强化训练——《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青岛战继红《狐狸和乌鸦》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则寓言,讲一只狡猾的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课文分8个自然段,前3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11.
《狐狸和乌鸦》是写狐狸怎样骗取乌鸦一块肉的寓言故事。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内容含义深刻。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应着重进行“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的学法指导。通过引导学生读懂狐狸的三次奉承话,领悟这则寓言的寓意。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材由3篇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和一篇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以及语文园地三(包括口语交际说说我自己、习作介绍一个真实的自己、我的发  相似文献   

13.
第九,十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寓言和童话,在依据课文体裁采取相应教法的同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事情发展的经过,掌握各段的主要内容及其联系,为分段和概括段意打好基础。讲读课文《狐狸和乌鸦》这篇寓言,通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课文《酸的和甜的》的故事源自《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和葡萄》。《狐狸和葡萄》只写了“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课文《酸的和甜的》在原来故事中增加了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猴子三个角色,有八个自然段和八幅插图,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课文的寓意也从“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也不想让别人得到”变成了“凡事要自己去体验、尝试,  相似文献   

15.
统编教材语文第三册有《伊索寓言二则》一课。教学时,我又补充了三则(《狐狸与葡萄》、《北风与太阳》、《农夫与冻僵的蛇》),共用两教时。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兹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中的“表达”是如此丰富多彩《狐狸和乌鸦》(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是经典寓言,故事中的狐狸一心想骗肉,先是“眼珠一转”,跟乌鸦套近乎;继而“陪着笑脸”,假意关心乌鸦的孩子,期望乌鸦开口;最后“摇摇尾巴”,说尽好话,终于骗取了乌鸦口中的肉,其情态和语言变化,呈阶升递进之势,其狡诈品性尽在其间。而乌鸦则从戒备到松弛最终上当,痛失美食。课文最后以“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一句收尾,余音缭绕,留下无限空白。我便让学生展开联想,进  相似文献   

17.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故事方面的内容占据了一定的分量,这些寓言故事大多篇幅短小,其中不乏生动有趣的故事。有的寓言往往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些寓言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融文学性、知识性、哲理性于一体。比如二年级上册第十一课《乌鸦和狐狸》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中的《揠苗助长》、《鹬蚌相争》等,这些寓言故事通俗易懂,而且故事生动、有趣,很适合小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18.
酸葡萄心态     
《伊索寓言》中记载了许多妙趣横生的动物故事,以此隐喻人生,其中有一则《狐狸和葡萄》的寓言说的是:狐狸饥饿,看见架上挂着一串串葡萄,想摘又摘不到,临走时自言自语地说:“葡萄还是酸的。”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第9册第12课三则小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从《伊索寓言》中选取)。【教学目标】在比较阅读中体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1.揭题,齐读。2.组织交流:你了解的伊索及《伊索寓言》。二、对比阅读,体悟"多角度阅读"的方法1.浏览《狐狸和葡萄》,指名简单说故事及其蕴含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狐狸和乌鸦》学法指导设计李梅成(安福县平都一小)一、教材特点《狐狸和乌鸦》这篇讲读课文是童话故事。讲一只狡猾的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的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全课共有8个自然段。第一段讲乌鸦和狐狸是近邻;第二段讲乌鸦给孩子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