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曾是我们大力宣扬的光荣传统。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节约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必须,浪费几乎没有其安身立命之地。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这种传统美德正在被人们淡忘,一些富有的和并不富有的人们习惯于竞奢斗富,出手“大方”,挥霍浪费之风愈演愈烈。从宏观上讲,“拉动内需求发展”的口号遭到一部分人的严重误解,他们似乎找到了浪费资源和能源的“理论依据”.以为消费、浪费越大,就是贡献越大,以致国家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大量的资源、能源被无端耗费。  相似文献   

2.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一段时间以来,节约不再被认为是美德,却被当成小气、抠门的同义词。如果有人对你说“哟,你可真节约。”,那么多半不是赞许的味道,而是别有一种怪味在里面。正是在这种不健康的心态下,餐桌上的浪费现象越演越烈,而节约却成为不合时宜、掉面子的事了。可是,我们的社会真的到了可以如此随意挥霍的地步了吗?瑞士人均年收入高达3万多美元,失业率仅为3%,通货膨胀率为4%,然而,就是在如此富有的国度里,人们却以节俭闻名于世,花钱从来不大手大脚。瑞士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瑞士没有多少资源,靠双手挣来的财富,当然…  相似文献   

3.
曹家还 《新高考》2013,(5):53-55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里的东西。网友自发发起的倡导大家节约粮食、不剩饭菜的“光盘行动”在神州大地掀起了一股强劲的节约之风。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厉行节约,对“舌尖上的浪费”说“不”,一起做“光盘”一族吧!  相似文献   

4.
化学实验中的“三废”——废渣、废液和废气,随便弃之,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会污染环境,危害人民健康。若将它们集中,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三废”回收活动,这既可节约教学经费、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动手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本文仅介绍初中化学实验中部分“三废”的回收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节约娃娃”是“美德妈妈”众多孩子中的一个。一天,她扎着一个冲天辫,穿着小红肚兜,兴冲冲地来到人间找朋友。“节约娃娃”一蹦一跳地进了一个小院。她看见一个小男孩一边刷牙,一边让水哗哗地流着。“节约娃娃”连忙跑过去:“这样太浪费水了!”小男孩白了她一眼,满不在乎地说:“嗨,黄毛丫头!地球上的水多着呢!还在乎这一点?”“节约娃娃”认真地说:“虽然地球的十分之七被水覆盖着,但人类现在可以用的淡水却十分缺乏!如果把世界上的水看成一碗水的  相似文献   

6.
节俭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美德,“节”是指节约”,“俭”是指俭朴,节约是对劳动成果一种正确的态度,珍惜劳动成果,不浪费;俭朴是对生活的一种正确的态度,崇尚简洁朴素的生活方式,不奢侈,不浮华。节俭传统在中国源远流长,从管仲破厚葬,汉文帝下节俭令,还有朱元璋要求权臣勿忘俭,都体现了人们对节俭于国于民的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7.
《科学启蒙》2010,(6):14-15
纸的发明加速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浪费纸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人们的节约意识还没有成为一种内在的自觉。将实践探究活动与“节能减排”的全民绿色环保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意识到“科学用纸,节约资源”的重要性,进而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为国家创建节约型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8.
对于企业来说,节能即意味着减少浪费,节约成本。对于国家来说有助于缓解能源供应和建设压力,同时节约社会资源,更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构建和谐社会已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国家适时地把节能减排目标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对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开展关于节约能源的搜查。近年来,全国能源紧张,许多地方经常出现停电、断水现象、给人们生活和生产造成极大影响,但同时浪费现象却严重存在。为从小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学校组织开展了一次“能源浪费现象大搜查”活动,要求同学们调查身边有哪些浪费现象,并找出合理办法,制止浪费,由于该活动贴近孩子生活又简单易行,因此,孩子们参与热情很高,都积极地展开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一、职业体验课程的意义 体验课程是新主体教育观在课程中的具体化,是内化了新主体教育观的课程体系①,是经验课程发展的新阶段;这是一种“超越性课程”,以实现个性发展为归宿,因而又被称为“个性化课程”。只有在富有个性特色的追求中,经验课程才能在既有的文化模式中找到意义之源。这是对体验课程的哲学阐释。体验课程之  相似文献   

11.
本期“教育&前程”栏目中有一篇题为“校园网拒绝浪费”的文章,提及浪费一词,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现在,很多家长还要用它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注意节约。在教育行业,人们看到的浪费可能更多地关注在设备的闲置、人才匮乏等方面,但目前,还有一个需要大家引起注意的浪费现象可能是,信息化=电子化,如果有人认为信息化就是电子化,那可能就是违背了教育信息化的初衷。  相似文献   

12.
蒋莉 《现代企业教育》2009,(10):181-181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人均资源水平很低。为节约资源,近年我国一直高唱“节约资源进行曲”。然而,在社会起到示范作用的高校机关,其浪费现象依然严重。本文针对高校机关浪费现象,提出了减少浪费的举措,旨在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和资源忧患意识,唤起大家对节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资源丰富,但是人均资源很欠缺,再加上人为浪费非常严重,人们节能意识不强,如果长此下去,将加剧能源紧缺的状况. 本人做了一些简单的调查,就节能相关方面的话题作了归纳与总结,现分析如下. 本人发现办公室里的电、水、纸等方面存在较大浪费,尽管如此,很多人尚未有节约意识.通过分析总结调查访问情况,我觉得造成这些浪费的根源是人们没有节约意识,没有节能观念,更主要的是没有主人翁意识.  相似文献   

14.
现场     
科学事件美国“能源之星”计划促节能“能源之星”计划是美国政府上世纪90年代推出的商品节能标识体系,如今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符合节能标准的商品大都贴有“能源之星的标识。“能源之星”是美国能源部、环保局、生产商、零售商、消费者和地方政府在全国形成的一种共识,已成为一种节能环保的标志。“能源之星”标识是颁发给产品耗电量比最低耗电量标准还要低的高效产品的。事实证明,美国政府采取的这种“能源之星”标识措施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提高了消费者及厂商的能效观念,有效地实现了对市场的引导。美国能源开发署的调查显示,43%的…  相似文献   

15.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被人们誉为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以它全员参与和互动的显著特点,在一定意义上就代表了当代教学理论的发展方向,是一种较为理想、高效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6.
对我们来说,植物是一种最古老的能源,它伴随人类走过了几十万年。然而,现在人们用石化燃料代替了植物,不少国家的农民还把收割粮食后剩下的秸秆“烧荒”。这是很可惜的,因为这不但会浪费能源,还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污染环境。现在,不少国家开始开发利用植物能源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依赖使用方便、卫生,用过就随手丢弃的“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污染环境,消耗了大量的木材,给环境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现在国家正在号召我们共创“节约型社会”,人们都在节水、节电、节约自然资源。我作为一名小学生,也应该为共创“节约型社会”尽一份力量。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使用自动铅笔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发明了一种既能保留“一次性筷子”方便、卫生的特点,又能减少大量木材的浪费的新型组合节能筷。新型组合节能筷,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部分是筷头(即手握部分),可用无毒塑料、…  相似文献   

18.
杨多云 《中国教师》2005,(11):22-23
加强节约教育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品德和素质发展的需要。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当前学校开展的节约教育明显具有新的意韵,因此,也必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寻求切实的教育途径。节约教育到底为了什么目前,建设节约型社会已被提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全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学校要与全社会一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珍惜每一度电、每一杯水、每一粒米。当前,与社会其他部门一样,许多学校大力开展了节约运动,如针对浪费现象,有的学校规定了几个“不准”;有些学校提出厉行节约若干倡议。虽然我们承认学校开…  相似文献   

19.
共享概念自进入人们的生活以来,以种种创新的形式节约了社会资源,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效率。为减少学校食堂的餐饮浪费情况,提高学生的膳食营养均衡性,浙江省浦江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食堂推出了“共享菜谱”的方式。这一举措不仅节约了资源,还渗透了“节约粮食”的德育思想,更避免了食堂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廉政风险”,可谓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20.
过去的教育学巾,对于“人的发展”的理解,仪仅停留在心理学的水平上,到21世纪之初,“人的发展”作为一个基本概念被人们广泛接受。赵谦翔“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一课题,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把生活体悟和文学熏陶看作是语文教学的两翼,把情感的培养和悟性的启迪看作是语文教学的两条主线,围绕一个中心和两翼、两线,富有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校内语文课程资源,建构了个性化的语文课程体系。教改实验获得了巨大成功,给我们的启发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