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战国是我国古典散文发展的辉煌时期。出现于此时的诸子百家,如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都是古典散文的杰出作家。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主要人物,由于儒学在整个封建社会的独尊地位,所以有着亚圣之称的盂子的散文对后世的影响比起其他诸子来似乎更大更广泛。刘熙载《艺概》说:“韩文出于《孟子》”,“昌黎接孟子知言养气之传”,“东坡文亦《孟子》,亦贾长沙”,“王介甫文取法孟、韩”。可见韩愈、苏轼、王安石等这些唐宋古文大家的优美散文,也大多取法《孟子》,与孟文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这不仅仅是因为后世的文章家因好孟子之道而爱孟子之文,更主要的是因为孟子散文确有其独特的风格特色,足以成为后世文章家的典范。下面具体谈谈孟子散文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张小侠 《兰台世界》2014,(10):54-55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璀璨起点,《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萌芽了后世文学的各类文体及写作技法,奠定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风骚”传统,成为后世文人尊崇取法的典范,东晋文人陶渊明就深受影响。  相似文献   

3.
关于新闻与散文的关系,新闻界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以近代报业为依附的新闻文体,最早是随着西洋传教士漂洋过海而来的,与中国的古典散文无亲无故”(《评“新闻散文同族”论》,这种意见,我们可以简称为“新闻散文无亲无故”论。另一种意见与此相反。有不同的表述,但可依上述第一种意见姑称为“新闻散文同族”论。现序列于下: 一、“散文并不等于新闻,但新闻都属于散文,真实的散文”(李学来《正确理解“新闻散文化”》。这种意见本于穆青同志的看法。1963年,穆青以寄晨的笔名在新华社《新闻业务》上发表《在工作中感到的几个问题》,其中说到:“我觉得,从广义上说,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二、“新闻文体总的说来是一种叙事文  相似文献   

4.
《桃花源记》是收录在《陶渊明集》中的一篇散文,但它也同时被作为一篇小说收录在《搜神后记》里。我们应当继续将之当作散文来看,尽管这种文体是在后世的解读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朱达 《军事记者》2014,(8):64-65
梁衡长期工作在新闻领域,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集记者、作家、学者和官员多重身份于一身;他的“红色散文”系列作品“题材涉及之广,体裁运用之活,主题开掘之深,理论分析之透”,很少有人能与之媲美。有着一般作者没有的高远见的思维优势,文学界如此评价他的散文:“风掣电闪如一声春雷,荡涤阴霾,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6.
我这里所说的哲用感悟,是指文勇所表达的理性指向,或叫文章蕴含的旨意.“文以载道”、“诗言志”,似乎是古来提倡的要义.可能有论者反对“文以载道”的古训.以为篇篇文章何必都来谈“治国平天下”的奥义?但我这里的“道”,也并非资同的谈“治国平天下”,是指一间文章只要言之成理、不无病呻吟即可,传播知识、抒发情趣也是“道”.中国是一个散文的泱泱大国.文学史上的诸多传世之作,自然有不少是布“治国平天下”之道的.《论语》、《孟子》可谓是人生经验、处世哲理的结晶.《庄子》更是处处昭示了生命意识、字苗奥旨.《史记》更因其煌煌的历史容量和人生评判而被鲁迅誉之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魏晋时代便有嵇康的“清峻”、阮籍的“遥深”之作.唐宋以降,更有八大家慷慨悲歌、忧怜苍生、阐释人生至情至理的雄文.当然也还有行吟山水、独抒性灵的明清散文佳品.  相似文献   

7.
几乎有目共睹的是,近几年在改革开放、商海滔滔的时潮中,文坛渐次归于沉静、清寂之态.唯有散文创作呈现活跃、走俏之象.这不仅表现于纯散文杂志的不断出世,尤引人注目的是报纸副刊、周末版上散文容量的增加.除了明标了“散文”的文章外,尚有更多没打旗号的文章是作为实际上的散文丰富着版面的.诸如“随笔”、“小品”、“专栏文章”、“人生感悟”等文章皆可列入散文一族.由此可见,散文是寻常生活、艺术创作中最普通、最常用的一种文学式样.当然,真正好的散文,即艺术的散文,是不易做的.至于能传诸后世、藏之名山、千古不朽的佳作,就更是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8.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璀璨起点,《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萌芽了后世文学的各类文体及写作技法,奠定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风骚"传统,成为后世文人尊崇取法的典范,东晋文人陶渊明就深受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汇报》1984年9月17日登载闻纪之的文章《对<义利之辨>的思考》,认为孟子并非不言利的代表人物。文章说: 孟子,历来被视作崇尚义而不言利的代表人物。确实孟子在见梁惠王时是说过:“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他还那样起劲地“辟杨墨”,从墨翟的“兼相  相似文献   

10.
关于王俭《七志》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嘉川 《图书与情报》2001,(2):52-56,23
王俭《七志》是我国古典目录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虽然学界对之已有广泛讨论,但尚有未发之覆。本文在仔细研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七志》的编纂、分类方法、后世著录与书名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和论证。  相似文献   

11.
《孟子》散文不但富有哲理性,而且风格明畅,语言犀利,具有很高的艺术性。那些记叙孟子与人辩论的文辞尤其出色,富有雄辩性和说服力。在先秦诸子中,孟子的善辩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孟子从儒家的立场出发,宣传他的“仁政”思想,他既要驳诘同自己观点不同的其他学派,又要说服各国的君主采用自己的政治主张,因此,学习借鉴孟子灵活多样的论辩技巧,对于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近日,中国记协主办、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协办的2003年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获奖作品在北京揭晓:《农业科技报》记者、青年作家王飞参评作品《古典的山西村》喜获年赛三等奖。《古典的山西村》刊载于《农业科技报》2003 年 9 月 19 日第八版,是记者王飞坚持“三贴近”原则,深入生活精心创作的散文力作。作者探寻明清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起源入笔,以隽永简朴的文学语言,将平常普通的村居进行时间置换和文化背景对比,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该文刊出后引起异民居专家关注,《农民日报》等数家报纸转载,并被收入《华夏散文经典》一书。王飞…  相似文献   

13.
《册府元龟》原名《历代君臣事迹》,北宋王钦若等奉敕编辑的类书。宋真宗赵恒定宗旨为“取诸历代君臣德美之事”为“将来取法”之用。于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至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成书,并赐名《册府元龟》。“册府”为书库之别称,“元龟”即龟鉴之义,将此书视为长久示范的典籍宝库。内容仅采正史及编年、实录等史书,间及经书、  相似文献   

14.
杰出的思想家孟子晚年与学生一起著述,总结自己一生的思想活动,编纂了《孟子》一书,在中国文化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地位。今天我们以当代眼光透视这部文化经典,可以与当代档案文化接轨,并且对于当今的档案文献编研有直接的借鉴作用。一、编纂主题理念:服务于当代孟子作为儒家“亚圣”人物,对于孔子的文献档案编纂理念有深刻的体悟。孟子十分推崇孔子所作的《春秋》。《春秋》是一种史官大事记,实质上即是官府档案;是孟子最早肯定了孔子作《春秋》的贡献。他在《滕文公》中写道:“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  相似文献   

15.
幼学之名,始见于《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孟子·梁惠王下》也说过“夫人幼而学之”的话。又因为它是启人之蒙昧,故又称蒙学。它的发展史实在不短,从周秦时就已开始。求知要读书,读书必先识字,字且不识,遑论其他。所以幼学也先从识字入手,根据现存的最早一部古代目录书——《汉书艺文志》小学部分的记载,汉前识字课本已有十家三十五篇,最早的是《史籀篇》,接着有《苍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汉代合三篇为一,总名为《苍颉篇》,又称三苍。时又有《凡将篇》和《训纂篇》之作,但均已亡佚,仅后世辑有片简只字。现能见到的最早识字课本是汉元帝时史游所撰  相似文献   

16.
作为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孟子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了孔子的法律思想.孟子以“仁政”为其法律思想的核心,他的“民贵君轻”和“诛暴君”等思想都是对原始民主的集中体现,这也为后世起过积极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全国新书目》2012,(12):104-107
孟子智慧陈清华32.00元978-7-304-05745-92012年11月孟子是儒家"亚圣"。解读孟子其人、齐家之道、孝顺之道、养生之道、丈夫之道、交友之道、处世之道、教育之道、幸福密码等。书中既有对《孟子》的解析,更有对现实的关怀;解读的是孟子,关注的是当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与古典文学渊源很深。司马迁和司马光是中国新闻的祖师爷。我国老一辈的新闻家和新闻评论家,都从唐诗宋词、笔记小说、古代散文中学到精炼的笔法与论断的方法。《史记》中的“太史公曰”和《资治通鉴》中的“臣光曰”是当今报刊上的“文前按语”与“编后”的滥觞;从金圣叹评点《水浒》、《西厢记》和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到今天的文中按语,可以找到相通的轨迹。王韬是我国最早的报刊政论家,是从桐城派的“清真雅洁”走到“经世致用”的第一人,他把孟子以后中国传统的政论文章,用在评论时事政治问题上。梁启超在长期的办报活动中形成了一种政  相似文献   

19.
蒙读者和诸评委谬爱,拙作《阴阳之道》在河南日报“碧云天”纪实散文征文中获奖。《新闻爱好者》热情的编辑来信,要我结合这篇作品,谈谈散文特别是纪实散文的写作。沉思良久,踌躇再三,不知从何说起。散文是笔糊涂帐。研究散文的论著,都要在开头费很大篇幅谈什么是散文,并按自  相似文献   

20.
过去,偶尔提及电视散文,在我们头脑中闪现的不过是《荷花淀》、《荷塘月色》、《雪梦》、《雾失楼台》、《朝阳与夕阳的对话》等那么仅有的几篇。而且,对“电视散文”的概念也比较模糊。其实,早在1984年前后,江苏电视台就制作并播出了屠格涅夫的《门槛》等散文名篇,只不过由于数量不多,再加上电视散文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样式,人们对它的认识、包括研究还不够深入,所以它象一株默默无闻的小草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去年中央电视台的“地方文艺”栏目陆续播出了一些当代散文,今年又推出了“98首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