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客 :请您解释一下什么叫“异形词” ?主 :“异形词”是指在普通话中同音、同义 ,用法相同 ,只是写法不同的词。如“笔画、笔划”“身份、身分”“交代、交待”就是常见的异形词。既然它们读音一样 ,在口语中就不会有什么不同 ,所以“异形词”是汉语书面语中的需要整理规范的语言现象。“异形词”的本质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因此 ,不管一个词有多少种写法 ,它们终究还是同一个词 ,所以才叫“异形”词。客 :在书面语言中为什么会产生异形词 ?主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在用拼音文字的语言中 ,就很难出现异形词 ,因为同一个音拼法应该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2.
“幽雅”与“优雅”这两个词真像一对双胞胎,它们俩长得非常相像,都有一个“雅”字,而且它们的读音又相同,意思又非常相近,难怪许多小朋友把它们认错、用错。例如:“园中的迎华亭、翠微阁古朴( ),别具风格。”在这里究竟用哪一个词语呢?是“幽雅”,还是“优雅”?似乎两个都可以用。那么这两个词语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怎样分清它们呢?我们不仿仔细品味一下。  相似文献   

3.
期末考试,有一道写成语的题,有一些学生写了“机智勇敢”“努力学习”“意志坚强”等。阅卷时教师们对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认为这是成语,有的认为这不是成语。在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下,干脆“放宽政策”:像这些辨别不清的四字短语都算成语。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同音异义词时不能忽略区分以下几种与同音异义现象相类似的情况,即同音词形,同音异形词,同形词。它们与同音异义词相类似,但却不属于同音异义词。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同音异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借用的外来词与俄语中原有的词形成同音异义词,2)由不同语种进入俄语当中,彼此之间形成同音异义词,3)由同一语种借用的外来词之间形成同音异义词。区分同音异义词与多义词的几个标准是词汇手段,词法手段,词义手段。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词典》列惟独、惟恐、惟利是图、惟命是听、惟其、惟我独尊、惟一、惟有等词,并认为这里“惟”同“唯”,即不仅“惟一”或作“唯一”,其他各条皆然,这样就形成了八组异形词。《词典》以“惟一”为首异形词。杨春女士的专著《现代汉语中的异形词》附录“《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异形词总表”中,这些异形词均失收,且不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之列。因此,对它们进行溯源研究,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初夏是美的,那是有别于艳阳春的另一种美。如果说春天的美是美在百开争姘,初夏的美就美在万娄竞绿。该用什么词来简括初夏的景色呢?“绿肥红瘦”?不,那写的是暮春花事;“绿暗红稀”——这才差不离!“绿”而“暗”,形容绿的派重;“红”而“稀”、可见芳华渐渐褪了,但还不是绝无。[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一副妙联     
子孟 《初中生》2006,(9):34-34
请看下面这副对联: 猫伏墙头风吹毛。毛动猫不动; 鹰立树梢月照影,影移鹰不移。 这是一副“同音联”。上句的“猫”与“毛”及下旬的“鹰”与“影”有着同音或谐音之趣。而且,这副对联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何其严谨工整,堪称妙绝。  相似文献   

8.
比喻,通俗讲就是打比方。用具体的、形象的、熟悉的事物去说明描写不同质的、抽象的、生疏的事物;运用这种方法写出的句子叫比喻句。有的学生认为凡是带有“像”“似”“仿佛”这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有的带有“像”“似”“仿佛”的词的句子是比喻句,有的则不是。那么,怎样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和国家语委于2001年12月19日发布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推荐了338组异形词的使用词形。这些词的使用频率极高,有必要作些介绍。什么是异形词呢?该件指出是“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本规范中指声、韵、调完全相同)、同义  相似文献   

10.
李灵曦 《大学时代》2006,(5):31-31,41
所谓异形词,就是同音同义但不同形的词,或者说是音同义同但字形“两可”“或多可”的词,我们判别的根据是《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11.
安康湘语“爷”“爹”用改音的方法指称不同亲属称谓词的现象,既出现在当地的湘语区,也出现在当地的非湘语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不是忌讳或避嫌,而是为了避免同音后发生称呼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2.
“东西”这是我们使用极为频繁的一个词,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唐代,《遂雅·称谓》一书中记载:“称物曰‘东西’也。”可是,你想过没有,人们为什么用“东”和“西”这两个方位词组合起来指代物品呢?这里有不少有趣的解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由于用不同的形体记录联绵词和一部分拟声词可以用不同的形体记录,有些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同音字在同一词语中可以相互替换及有些遗留下来的通假字与本字、古字与今字、繁体字与简体字、异体字与正体字在现代汉语中并存等原因,产生了现代汉语中的同义同音异形词。同义同音异形词给人们的交往带来了不便,因此应结合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4.
汉字与它记录的词,有的对应,有的不对应,其中的异体字,在使用过程中有分有合,情况相当复杂。本文以“沉”与“沈”、“間”与“閒”为例,探索这两组字的历史演变过程,揭示其发展演变的动因,提示阅读古籍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两点A、B,将它们连上线段,是“连接AB”呢还是“连结AB”呢?笔在听课和组织阅卷中发现分别用这两个词的师生各占一定的比例,那么到底是用“连接”呢?还是“连结”呢?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默写杜甫《登高》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竟有一半学生将“萧萧”写成“潇潇”,这让我很是吃惊,这两个词怎能分辨不清呢?《现代汉语词典》上说“萧萧”形容马鸣声或风声,“潇潇”形容刮风下雨或小雨。于是我对学生解释:“无边落木萧萧下”即无边无际的枯叶在萧萧秋风中纷纷落下,“萧萧”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登高》中并没有写雨,  相似文献   

17.
目前语文教学。每堂课都书声琅琅,学生读得声情并茂,这是一件好事,也是应该达到的境界。“读”是“本”,是“源”,但不应该是“唯一”。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样样都不能马虎。所以在学生阅读的同时。巧妙地穿插写。这正是现代语文课堂的需要。“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根”。我们要找准写的生长点。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写出语文的精彩。  相似文献   

18.
有人习惯把“原来”写做“元来”,意思一样,笔画省去不少。不过既然意思一样,“元来”写法又不多见,为加强规范,国家语委2001年《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规定写“原来”不写“元来”。其实明代以前一直是写“元来”的。这有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为证。到元末,在朱元璋割据的地区已经开始以“原”代“元”,将“吴元年、洪武元年”的“元”一律作“原”。这件事最早的记录见于明万历年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卷一》和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十四》。以“原”代“元”其实也是一种避讳,是出于对元政权的仇视。避讳有两种。据《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19.
异形词答问     
教育部、国家语委已经于2001年12月28日正式发布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下简称《异形词表》),并决定今年3月31日开始试行。关于异形词的有关问题,这里以答问的方式加以说明。什么是异形词?异形词是汉语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同义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绝大多数是词,例如“按语—案语”,都读ànyǔ,词义都是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也包括固定短语,例如“出谋划策—出谋画策”,都读chūmóuhuàcè,意思都是出主意,定计策。《异形词表》整理异形词的范围是什么?《异形词表》只整…  相似文献   

20.
同一个英语单词,可以有不同的词性、不同的词义。我们称这些词为“兼类词”。这些兼类词中,有的单词词义差别不大。如:help,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名词,词义都是“帮助”。而还有一些单词,有不同的词性,且词义差别也极大。这一类单词是学习的难点,当然也是考试的重点。部分同学在阅读考试中会出现“单词都认识,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困惑。问题就出在兼类词上。现将初中课本中的这些词简要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