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菲菲 《华章》2011,13(1):62-62
一楼 语文课,老师叫起一错睡同学回答问题,该同学迷迷糊糊啥也说不出。老师无奈地说:“你会不会呀?不会也吱一声啊!”该同学:“吱。”老师汗下。  相似文献   

2.
开心乐园     
《好同学》2004,(10)
语文课,老师叫起一昏睡同学回答问题,该同学迷迷糊糊啥也说不出。老师无奈地说:“你会不会呀?不会也吱一声啊!”该同学:“吱。”老师汗下。  相似文献   

3.
短信在校园     
《中文自修》2006,(6):42-43
嬉笑: 有一同学上课打瞌睡,刚好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同学不会回答,愣站着。老师不耐烦了:你就算不懂也给我吱一声!同学:“吱!”  相似文献   

4.
霹雳笑话堂     
《红领巾》2006,(2)
吱一声语文课上,老师叫起一昏睡的同学回答问题。该同学迷迷糊糊啥也说不出。老师急了,说“:你会不会呀?不会也吱一声啊!”该同学开口说“:吱。”(小乙)霹雳度:吱一声霹雳度:杰克:我们家里是分工合作。我管两件事,我太太管两件事。彼得:你管哪两件事?杰克:我管孩子和狗。彼得:那你太太呢?杰克:她管钱和我呗!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五十一公里小学胡艺靓(本刊会员)/荐分工合作霹雳度:护士来给病人打针,刚要开始,病人就哇哇哇地大叫起来。护士生气地说“:你乱叫什么!我还没打呢!”病人回答:“可你踩住了我的脚!”四川省蒲江县北街小学邓寒冰/荐…  相似文献   

5.
老师分析多么生动,我们听课多么用功。只要老师问我们:“听懂没听懂?”回答就像泉水涌:“叮咚,叮咚,叮咚……”老师启发多么巧妙,我们思考多么周到。只要老师问我们:“知道不知道?”回答就像蝉儿叫:“吱了,吱了,吱了……”“泉水涌”和“蝉儿叫”@乐音  相似文献   

6.
阿瓜     
《初中生学习》2010,(1):48-49
好歹吱一声啊 老师在课堂上提问阿瓜,阿瓜站起来却一声不吭。 老师:“阿瓜?” 老师:“阿瓜?” 老师:“阿瓜,你怎么回事啊?你到底知不知道答案啊?好歹吱一声啊!”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则笑话:校长要来听课了。任课老师跟学生们打招呼,希望大家都举手发言。一个学生站起来对老师说:“要是我们回答不出来您提的问题,那不是很难堪吗?”老师略一思考,便补充道:“那么这样吧,会答的同学举右手,不会回答的同学举左手。”  相似文献   

8.
当学生们读到“油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时,忽然听到有学生说:“老师,这句话里有个别字。”“是吗?”老师循声走去,其他同学也纷纷议论起来。有的同学认为课本上是绝对不会有错字的。  相似文献   

9.
那天,我回家听读五年级的女儿讲了她们班上发生的一件事:在一年一度的全镇小学教学成绩检测中,全班被抽查的六名同学全部“失利”。望着急匆匆走进教室的老师,同学们的心情都显得格外紧张,被派出参加测试的同学更是把头低了又低。但出乎同学们意料的是老师并没有发火,而是走到被考查的同学面前仔细询问了“失利”的情况。当同学回答,真的不会做或没有想清是咋回事后,这位老师沉思了片刻,动情地对着全班同学说:“是老师在讲课时拓展同学们的思维不够,错在老师这儿,参加测试的同学为全班尽了力,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积累了宝贵…  相似文献   

10.
《小读者》2013,(10):16-16
上政治课,老师正在讲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见一个同学在睡觉,老师就叫那个同学站起来:“你说说矛盾和统一之间的关系。”该生睡觉啥也没听,但自信地回答说:“他们没关系。”老师追问:“为什么没关系?”该生答道:“一个是方便面,一个是作家,当然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的孩子应该“学会生存”、“学会共处”。而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许多孩子不会“欣赏”老师、同学,他们往往一发现同学、老师的缺点就指指点点。例如,“XX的身体肥肥的。像只小狗熊。”“我们的美术老师鼻子很勾。像一只猫头鹰,以后就叫她猫头鹰老师好了。”  相似文献   

12.
自习课上,大多数同学在自习,还有几个同学在说笑。突然,教堂的门“吱嘎”一声开了,一向严肃的数学老师——李老师走了进来。教室里的喧闹声戛然而止。顿时,班里鸦雀无声。  相似文献   

13.
作文课上,蒋老师说:“今天先不做作文,老师出题,同学们回答。”同学一听乐了,交头接耳起来。蒋老师讲作文不是像有的老师那样先出题后讲,也不会抄个开头结尾再让学生自己作。蒋老师在我们作文前总让我们先阅读些范文,有时带领同学走出去观察、访问,有时请老复员军人讲故事。今天不知又耍什么花招。蒋老师在讲台上双手背在身后,还迈着八字步,很有点像电影电视里老书塾先生的样子,让同学们忍不住想笑。只听蒋老师说:“有一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外出,路过一条小河,河上的桥是石蹬,可中间一块石头被水冲下去了,这时一位同学看见了…  相似文献   

14.
特殊的奖励     
吴秋玉 《湖南教育》2005,(15):15-15
下课铃响了,彭老师说:“明天我班要抽部分同学参加全州小学语文电化教学比赛。我知道同学们都想参加,可是名额有限。同学们都很优秀。真不知道该怎么选。这样吧,根据刚才课堂上同学的表现,老师来点名,也可以自己报名。”话刚说完,一只只手高高举起,都盼望着老师能选上自己。“老师,老师,让我去!”坐在第一桌的逸彬同学急得站了起来。彭老师用手抚摸着他的头说:“你是这节课最先发言的同学.是最勇敢的孩子。请你先坐下。”同学们期待的目光投向老师。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世纪的孩子应该“学会生存”、“学会共处”。而在现实的学习活动中,许多孩子不会“欣赏”老师、同学,他们往往一发现同学、老师的缺点就指指点点。例如,“××的身体肥肥的,像只小狗熊。”“我们的美术老师鼻子很勾像一只猫头鹰,以后就叫她猫头鹰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新接的一个初中班级中,有一个学生说自己不会写作文。魏书生老师就鼓励他:那么,你就写一句话,从一句话写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位同学终于学会了作文,并达到班级中等水平。   时下,初中生不会写作文的大有人在。即使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仍然是“倏忽一堂课,纸上一字无”。由此,我想到,是不是也该让这些同学从一句话写起呢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只要把一句话写好了,何愁二句、三句,甚至成篇呢 ?   写一句话,我们可以分三个方面由浅而深地进行。   一、录生活之语。我们可对生活中的一…  相似文献   

17.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全阑著名教师魏书生新接的一个初中班集体中。有一个学生说他不会写作文.魏老师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个行。”魏老师说:“那你的作文就写一句话吧。”于是这位学生的第一篇作文只有一句话:“今天开学了。”到第二次作文的时候。魏老师对这位同学说:“这次作文能不能写两句话?”那位同学爽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8.
拜师     
作文课结束后,老师说:“写作文写不出来的同学,可以拜作文写得好的同学为师。”全班同学听了,觉得很新鲜,议论纷纷……下课了,老师前脚刚出教室,就有同学后脚来到我桌前,双手一合,说:“受弟子一拜!”我觉得好笑,心想:也用不着这样呀。老师的身影一消失,许多同学跑过来,把我团团围住,里三层外三层的,连一只小飞虫都飞不进来。人圈里,吵哄哄的。这个说:“曹老师,收下我吧!”那个说:“曹师傅,要是收下我,我每天给你十块钱。”还有人说:“曹先生,你收下我,我一天给你十万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曹师傅,受弟…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不会“欣赏”老师和同学,他们一旦发现同学、老师的缺点,便马上指指点点,这是孩子“学会共处”、真诚地与他人交往、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完善自身人格的一大绊脚石。 一、不会“欣赏”的具体表现 不会“欣赏”同学一次思想品德课中,我请大家看同学的几张照片,“夸一夸”照片中哪些同学做得好。一位同学说:“××正在拾纸屑,他的身体肥肥的,像只小狗熊。”“照片中的××虽然在帮助别人,但他平时经常打人的。”发言对同学好的做法有所肯定,但却不认可。有时,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得到老师的表扬,有的学生会“眨眨眼”,  相似文献   

20.
刚上完操,就要上体育课了,不一会老师宣布:“我们要练交谊舞了!”“啊?”全体同学大喊着:“不练不练,打死我们也不练!”老师火了叫道:“必须练!”有的同学低下了头,有的同学说:“我宁死也不屈,看你怎么办。”老师下来说:“谁要不练,就让那个人和他的舞伴儿上来当着全体同学的面跳一遍!”同学们沉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