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创办于1941年12月3日,是中国向全世界广播的国家广播电台,目前使用53种语言开展对外传播。每天累计播出节目1200多个小时.2007年共收到来自世界160个国家和地区的听众来信.电子邮件等260万件.遍布世界各地的听众组织已达3158个.成为世界主要国际广播电台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创建于上个世纪40年代初。目前,每天使用38种外语以及汉语普通话和4种中国方言向全球广播270小时,就所使用的语种数量.播出时间和听众反馈来信数量而言,已成为世界主要国际广播电台之一。 在努力办好广播节目的同时,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近年来还不断升辟新的传播领域,向音频、视频、网络、报刊——体化的复合型对外传媒的目标迈进,其中中国国际广播电  相似文献   

3.
我国唯一以海外听众为主要传播对象的国家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从7月1日起对43种语言广播节目进行了全面改版。目前,中国国际厂一播电台在世界上拥有广泛而稳定的听众群,1997年的海外听众来信量达65万多封,听众约2亿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国际电台的一些栏目设置已略显陈旧,新闻的时效性和节目的新闻性不尽如人意、为适应我国对外宣传报道的需要,参与日趋激烈的国际广播领域的竞争,节目版已成为中国对外广播发展的必然。同时,国际电台在1997年迁入新台址后,实现了全部广播节目制作、…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 ,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江泽民主席去年在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继续宣传我国的睦邻友好政策 ,促进保持安定和平的周边环境。”作为我国的近邻 ,东南亚地区各国对我国建立良好的国际环境有着特别的重要性 ,因此也是我国对外广播工作的重点之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CRI)每天分别用越南语、泰语、缅甸语、印度尼西亚语、老挝语、柬埔寨语、马来语、菲律宾语8种语言对东南亚地区的10个国家播音21小时 ,平均每年收到听众来信5万封。如按照西方广播界每封信代表300 …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于今年5月开始在海外听众中举办关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建台60周年的知识竞赛。 今年12月3日是中国对外广播事业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创办60周年纪念日。为此,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将通过43种语言广播和国际台互联网举办有关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知识竞赛。此次竞赛将  相似文献   

6.
听众来信激增的启示张绪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僧伽罗语部1994年共收到听众来信(含知识竞赛答卷)51066封,相当于1993年听众来信数量的3倍,是以往最高年份全年听众来信总数的1.6倍,创僧伽罗语广播开播刀年来的最高纪录。僧伽罗语广播的对象国是位于印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是我国惟一一家向国外进行广播的国家级电台。每天使用38种外语和汉语普通话及四种方言,对世界五大洲广播。作为一种传播媒体,国际台和其他新闻媒体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宣传对象不同。国际台的受众对象主要是外国人、海外华人、华侨,分属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国内听众比起来,有很突出的内宣和外宣之别。其次是宣传手段不同。对外广播现在主要还是依靠短波跨国界长距离传送,要求必须富有短波广播的特点。国际台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外广播新闻稿的写作,无论形式还是内容,和通讯稿、报纸稿、对内广播稿都有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直接对外的宣传节目,主要是国际台《中国之窗》江西专题(一九九五年五月开办)。近四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为龙头,以各省市区电台为依托的广播大外宣网络的建立和运行,把我国广播对外宣传工作推上了新台阶。《中国之窗》节目近四年来的顺利播出,就是一个成功标志。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对外广播是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在国际舆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国际台《中国之窗》节目是全国各地对外宣传的重要渠道。办好《中国之窗》江西专题节目,对扩大江西在国外境外的影响,促进江西对外开…  相似文献   

9.
今年3、4月份伊拉克战争报道期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阿拉伯语广播部采访制作的<巴格达连线>节目,在国内外听众中引起巨大反响,收到了极好的宣传效果.回顾这一节目的产生经过,我们深切体会到,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努力在听众中挖掘、获取对外广播信息,这是增强对外广播宣传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自1941年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这项光荣的使命。70多年来,国际台每天用汉语普通话、方言和几十种外语通过短波和中波向海外播出节目,吸引了世界各地大批听众。作为国家级媒体,可以说,对外宣传是国际台的主要任务,海外市场是国际台的主战场,做好国际传播是国际台的安身立命之本。由于短波广播具有无远弗届的优势,所以,"直到20世纪90年代,短波广播仍是国际广播主要手段之  相似文献   

11.
赵泽新 《中国广播》2007,(11):22-23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语言广播既担负着对国内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宣传的任务,又担负若“反渗透”、“反西化分化”的重任,在某些少数民族语言领域,中央台民族语言广播填补了我国对外宣传的“空白”。中央台民族语言广播的贴近性,可听性大大增强,不但国内民族地区听众收听踊跃,而且在与我国相邻的朝鲜,韩国、日本、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圳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十多个周边国家的听众中影响力越米越大,来信、来电越来越多。随着党和国家“西新工程”的实施,广播发射功率增强、覆盖面积扩大、收听效果改善,中央台民族语言广播将越来越成为宣传我国改革开放丰硕成果、树立我国良好形象的有力阵地。  相似文献   

12.
跨越:从“空白地带”走出来1995年5月,在我国对外报道的电子媒体琳琅满园的园地里,又绽开了一朵鲜花,那就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新办的《中国之窗》节目。《中国之窗》节目开办的宗旨是适应我国各地加强对外开放和对外宣传的需要,通过中国对外广播渠道,利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半个多世纪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全国各地广泛的新闻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形成强大的广播外宣合力,更全面更充实地介绍中国各省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促进海外听众对各地的认识和了解,加强交流与合作,以利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这个节目以中国国际广播…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拟就对外华语广播的特性和规律问题,从五个方面谈些粗浅的看法,希望有兴趣者参加探讨。一、华语广播听众的广泛性与复杂性华语广播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普通话和广州话、客家话、潮州话、厦门话四种方言共五种语言对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用五种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广播。随着民族语言广播的发展,将来还会增加语种。在我国的有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同时用几种少数民族语言播出无线或有线广播节目。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目前用38种外语进行对外广播。翻译工作无  相似文献   

15.
1994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收到海外听众来信57万封再创历史最高纪录1994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收到五大洲176个国家和地区的听众来信578744封,比1993年来信总数增加了24622封,再创国际台听众来信总数的历史最高纪录,保持了国际台听众来信连续...  相似文献   

16.
(一)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是我国向全世界广播的国家电台,目前用38种外语、汉语普通话和四种方言向世界广播,播音时间每天累计146小时,其中包括为首都地区外国听众开办的英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德语广播,每天播出14.5小时,语种和播音时间仅次于苏联、美国,居世界第三位。改革开放10多年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相似文献   

17.
我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了35年,亲身经历了中国人民对外广播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回顾国际广播电台的发展变化,展望21世纪,感到有一些问题需要总结,需要探讨。这里讲的事业,主要是指对外广播的发射条件、覆盖手段,以及改善收听效果,扩大节目影响。对外广播,从根本上讲,是让国外听众听见、听好、愿意听。从技术手段讲,一要有大面积的覆盖,二要有听众满意的收听效果。节目再好,听众收不到、收不好,一切等于零。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实力近半个世纪来,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的实力发展,大体有三个时期:50至6…  相似文献   

18.
《听众点播》是我台在《你知道吗》节目中新设置的一个专题。它从大量的听众来信中,选取大家普遍关心、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采用主持人播讲的形式,给予科学的解答。这个专题每周播讲二到三次。从1985年8月举办以来,共收到“听众点播”来信二万多封,已播出一百六十多档,深受广大听众的欢迎。实践证明,设置《听众点播》,有利于加强宣传的针对性和服务性,缩短广播与听众的距离,扩大广播宣传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知交尽四海 万里有亲朋郭景哲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38种外国语和汉语普通话以及4种方言日日夜夜向世界各地广播,中国之声飞越高山大洋向地球上的各个角落播种着友谊。今天,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2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听众保持着书信联系,每年收到听众来信几十万件。那...  相似文献   

20.
<正>从2007年9月起,由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东南广播公司制作的新闻节目每周有1至2道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播出,东南广播公司利用国际台的对外广播平台宣传福建迈出了新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