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对于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是否能够实现,重要的要看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课程改革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全面发展不是一句空话,应当体现在每一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几年的课程改革,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面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教学价值取向的改变.价值取向的改变并不像教学方式与方法改变那样具体,但它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外语课程价值取向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文化传统的传承以及下一代整体素质的提高。外语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是国人开放意识与开放智慧的具体表征。通过回溯近代以来外语课程民族性与世界性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可得到几点启示:外语课程应体现开放的民族主义文化认同价值取向;课程目标应体现跨文化人才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双重标准;课程内容要兼顾中外文化;课程地位的确定要适切本国国情与国际发展的形势。  相似文献   

3.
乐晓蓉 《职教论坛》2007,(22):10-12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价值以学科知识取向为主导,这一价值取向将学科知识作为客观的工具,体现了课程价值取向的静态性、绝对性、客观性、工具性、物性等特点,割裂了知识客体和主体人的需要之间的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课程需要体现主体性、实践性、建构性、情境性、社会性、人性,以工作知识为主导的职业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符合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课程的价值取向决定着课程的目的。课程的价值取向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合理的,但随着时代和条件的变化,必然会进行相应的改变和调整。本文着重回顾我国小学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嬗变的历史,期望能对当今语文教育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基础课程改革,课程实施成为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课改的重中之重是对课程价值取向的讨论,课程价值取向主要有忠实价值取向、相互适应价值取向和创生价值取向。这三种价值取向体现了国家统治阶级对课程实施不同程度的控制方式,国家控制方式主要有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强行控制和软性控制、显性控制和隐形控制。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对这些关系的把握有利于我国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基础课程改革,课程实施成为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课改的重中之重是对课程价值取向的讨论,课程价值取向主要有忠实价值取向、相互适应价值取向和创生价值取向.这三种价值取向体现了国家统治阶级对课程实施不同程度的控制方式,国家控制方式主要有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强行控制和软性控制、显性控制和隐形控制.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对这些关系的把握有利于我国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所谓学校教育,指的是将知识、兴趣、技能、经验、情感等众多要素融于其中,也包含了对学生的价值观、处世态度、品德塑造以及能力培养等方面。正因为课程是学校教育的直接体现,所以,课程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学校教育所要达到的层级目标和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从课程价值取向含义进行分析,从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和课程实施方面分别论述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指出了高中数学教学价值取向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瑾 《学前教育》2009,(7):82-83
现代课程发展与课程价值取向 课程的发展变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的发展对人的能力素质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对教育的目标与作用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推动着教育文化与思潮的发展和变迁。从关注个体行为的改变到关注知识的获得再到关注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课程价值取向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从根本上说,影响课程价值取向变迁的因素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变革。从影响作用的根本意义上来看。这种“影响”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对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从影响作用发展变化的趋势上来看,这种“影响”是指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物质实践的发展决定着课程价值取向的发展;从影响作用的直接表现来看,这种“影响”是指在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定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范式直接影响了课程价值取向;从影响作用的时效性来看。这种“影响”是指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矛盾运动直接推动了课程价值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开展,小学数学课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突出表现为现代数学的渗透。一方面,现代数学可以对小学数学课程进行理论指导,并为其提供课程资源。另一方面,课程改革的开展有利于现代数学渗透到小学数学课程中,为其创造优越的条件和难得的机遇。小学数学教学因为有现代数学的进入而发生了许多变化,同时也促进了数学难题的解决、推动了教育价值的落实等。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中现代数学的渗透展开讨论和探析。  相似文献   

11.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对美国高中课程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高中教育危机和课程政策转变的背景下,美国高中课程不断出现分化,课程目标更加强调批判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上更加注重现代核心课程和突出多元选修课程,课程管理上更加注重联邦、地方和学校的协作机制、灵活多样的课程安排和形式多样的成绩检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20年来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存在一些疑难问题:课堂教学理论研究和创新不够,课程改革中本土和未来的理论、思想、文化冲突加剧,社会环境与考试制度不能适应新课改需要,教师资源储备不足。为此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确立现代学生观,教育思想和理论要实行借鉴和创新,考试体制要关注个性和创造力,要关注教师的专业自觉性,从而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和展开。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基础教育改革,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小学教师,已成为小学教育的新趋势。比较澳大利亚Charles Sturt University(查理斯顿大学)与中国扬州大学(Yangzhou University)小学教育培养方案在方案背景、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方面,期望对优化我国小学教育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新语文课程理念及其所生成的新时期语文教育价值体系为尺度,去衡量当下小学语文教育状况,会发现小学语文教师的师资素质普遍存在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为此,建议师范类高等院校应着力对原有的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设计进行改革,以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师资素质和推动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小学自身和大学教育研究都有强烈的变革需要。小学和大学分别拥有自身的不同形态的知识,需要在博弈的过程中实现相互合作,产生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大学必须以现代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自身价值和功能的创新。知识管理的关键是通过与小学建立伙伴关系,在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使课程结构、内容发生多样化的适应性变异。大学知识要服从教育实践和小学变革实际的要求,在相互砥砺中发展。大学教师要有行动伦理,甘愿成为研究的工具,与一线教师结成密切的伙伴关系。大学与小学共建共同愿景,实现课程管理创新和课程领导。选择领军人物,带动团队发展,创建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历史变革.在此基础上,反思了数学课程的现代化演进的轨迹及其理论基础,认为现代数学课程经历了由人文主义数学课程到实用主义数学课程、再到建构主义数学课程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课程观与校本课程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香港、台湾及其他部分省啼课程开发中存在着共同的不足之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教育理念的转变,印从现代数育观向后现代数育观的转变。校本课程开发应以后现代课程观作指导。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及资料分析法等方法对北京市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和初中一年级课程改革实验进行监控与评价,结果表明:四年来,北京市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改革实验的成绩主要表现为国家课程计划和目标总体上得到落实,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较好,小学生数学计算技能依然保持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任务过重与计划课时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学习方式存在认识误区与实践偏差,学生阅读能力普遍较低,初中一年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还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基础学科学习过早两极分化,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滞后于教学改革,教师培训工作落后于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amines a Steiner Waldorf Perspective to School Readiness and applies that international ideology to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curriculum policy in modern Ireland. The case for a later school start is championed with strong arguments underpinning the reasons why a later start is better in the long run for children's formal learning capacity and enthusiasm. Current primary school curriculums for the early years are also analysed and catalogued against Steiner philosophical best practice in early learning to promote a child-centred early learning curriculum within the Irish primary educational system.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课程是一种制度化形式的课程,它是在特定制度背景下的社会文化建构。学校课程制度变革是因更有效的制度绩效的需求而进行的,是基于学校课程发展需求的诱致性课程制度生成与变革。课程变革基于学校课程制度的历史与现实困境,内生路径与外生路径是我国学校课程制度生成与变革的主要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