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诗歌作为一种阐释心灵的文学体裁,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和较高的艺术价值。诗歌翻译涉及两种文化因子的转化,即文化转基因。本文从文化转基因的角度对许渊冲的英译诗歌《月下独酌》进行分析,并结合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美论",认为在诗歌翻译中,可以适当从文化转基因的角度采取策略,使译文更易为目标语读者所接收。  相似文献   

2.
诗歌属于文学体裁的一个分支,讲求音韵、形式和意境,因此很难被成功地传译到另一种语言中去。文化翻译观的领军人之一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认为诗歌翻译是种子移植,其实质就是一种文化基因转换,即:将原语主要特征的文化基因片在译入语中重组并符合译入语的表达规范。以古诗《游东田》及许渊冲的英译本为例,从音韵美、结构美和意境美三方面来分析译文中文化转基因的成功体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古典诗歌有巨大的文化魅力和审美价值,其对外传播和交流有助于实现中西方文化平等对话.本文以"三美论"为着手点,以许渊冲先生的法译诗经为主要分析文本,试图从美学层面上分析和探讨古典诗歌翻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过程.  相似文献   

4.
刘一鸣 《文教资料》2011,(24):40-42
本文以庞德的诗歌翻译语言观为基础,结合儿童诗的特点,分别从音乐美、意象美、意境美三方面探讨了英美儿童诗翻译应注意的基本问题,指出儿童诗的翻译应从整体着眼,在语言的处理上灵活变通,"儿童味"才是译者的主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5.
忠实是翻译的基本原则,但诗歌翻译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不能恪守忠实,译者除此之外,还要再现原作的意境之美和音韵之美,要在翻译过程中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使译作与原作"神似"。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舍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本文拟针对诗歌的特点以<多佛海岸>为例对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三者不可偏废加以分析和探讨,以期达到诗歌翻译的高境界,促进中外文化更好的融合和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李磊 《考试周刊》2009,(38):25-26
作为当时主流诗学形态的国语运动操控着胡适的诗歌翻译。国语运动确立了白话语体的书面语地位,操控着胡适诗歌翻译的语言变体从文言转向了白话,并采用新的节奏。国语运动确立了"音本位"的原则,操控着胡适诗歌翻译承载了诗歌音乐美的传统。  相似文献   

8.
诗的语言具有一种特殊的音乐美,因此,在诗歌翻译中要神,形兼顾,但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在译诗中很难完全移植原诗的意境,音韵美,本文将从结构和语法的角度试分析诗歌翻译中押韵的技巧,以在继承原文意境美抽时,发扬原诗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本论文着重于寻找诗歌中色彩词语的有效翻译方法以保持原诗的美和意境。翻译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色彩主要有三种方法:直译,释译和文化对应词,具体翻译方法是由其意义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周新菊 《现代语文》2009,(10):38-39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众多伟大诗人光照千古,许多诗词中的名言俊句更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引起读者的共鸣。"学生读一点诗歌,背一点诗歌,不仅能开阔视野、学习语言,而且在咀嚼英华的过程中,必然同时承受到五千年深厚文化的熏陶,丰富文化素养。"因为,"美是诗的本质",所以优秀的诗歌能以其抒情的美、技巧的美来感染人、陶冶人、震撼人。  相似文献   

11.
田力 《文教资料》2006,(30):164-165
文学翻译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是选择的艺术。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艺术之一,是各民族文化的精华,诗歌存在不可译性。本文比较了两首耳熟能详的唐诗的不同翻译版本,探讨了唐诗翻译中的意美、音美、形美之间的关系,主张唐诗的翻译应努力做到用另一套语言形式来忠实地传达原诗的“意美”,并力求做到三者的兼顾。  相似文献   

12.
许渊冲诗歌翻译"意美","音美","形美"的理论和他的美学探索,说明在诗歌翻译中,要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同时,译者的创造性在诗歌翻译中也是不可缺少的。译者创造性的翻译,可以打破中西方文化障碍,使原作和译作在深层次上得到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滁州学院学报》2016,(3):57-60
朱湘在外国诗歌翻译中通过灵活运用"亦归亦异"的翻译策略,完美兼顾了中西诗歌文化的特质。他的《老舟子行》译本就较为完整地展现了这一特色。一方面,为了借鉴外国诗歌的长处,他以异化为主,大胆将西诗中丰富的形式特征,如音韵、格律、节奏、诗行等,移植到译文中,使其译诗充满音乐美和形式美。另一方面,在语言表达和文化传递方面,遵循了以中国文化为取向的归化策略,对原诗意象往往进行创作性改写,让译文接近读者,展现了其传承和弘扬我国古典文学精神的立场。  相似文献   

14.
许渊冲诗歌翻译"意美","音美","形美"的理论和他的美学探索,说明在诗歌翻译中,要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同时,译者的创造性在诗歌翻译中也是不可缺少的.译者创造性的翻译,可以打破中西方文化障碍,使原作和译作在深层次上得到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传统意义上所说诗歌的声音美是指通过平仄、韵脚等构成的韵律美,这种重视外在声音美的观点忽视了另一种声音美——声音的文化内涵美。在古诗词曲里,一草一木、一花一鸟的声音都是与诗歌情境相契合的。不同鸟类在不同情境下其叫声引发的联想意义是不同的,文章以其为例,从声音文化内涵意义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展现诗歌的声音美。  相似文献   

16.
编纂《玉台新咏》一次性集中女性化的诗歌作品,以男女之情形象地诠释了"诗缘情"的诗学主张,不仅把女性形体之美当做文学艺术创造的载体,甚至还有大量展现女性肉身的艳情之作,特别是母性的神圣之美赋予了诗歌文本深刻的内涵,这些特有的女性美感让诗学文化形态饱含了浓厚女性生命活力状态,在中世纪以其鲜明的风格展现了诗歌美学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纯诗体是指20年代到30年代在诗坛上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式,是中国纯诗运动的成果。纯诗体受西方现代唯美主义文化的影响,认为诗歌的本质是美,诗歌是超功利的;在创作上注重形式与技巧,并和本土的艺术观念加以调和,形成了纯诗体的内外兼美的艺术品质。在诗歌的节奏上,纯诗体注重诗歌的节奏美;在表达技巧上,纯诗体讲究语言的"音"、"色"等元素的表现能力;在意象的组织上,纯诗体主张一种特别的逻辑"诗的思维术"、"诗的逻辑学"。纯诗体对现代诗体的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生豪所译莎剧是中国莎士比亚翻译史上的杰作,但也有人称之为"散文体"译本,没有"还莎士比亚的本来面目"。以朱生豪所译莎剧中的诗歌为例,探讨其在诗歌翻译方面独树一帜之处。  相似文献   

19.
"诗美"的衍生性、传承性与沉积性特征是汉语诗歌的审美构成因素。在汉语诗歌发展演变过程中,决定历代汉语"诗美"结构变化。汉语"诗美"之衍生性、传承性与沉积性,不但是中国古代诗人诗歌审美经验形成的基本途径及其诗歌创作之根基,也是中国古典诗歌递嬗演变之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20.
诗歌的音韵、音调和音节等形成了诗歌的音乐美,而诗歌的音乐性是诗歌的灵魂。本文通过对英汉诗歌韵律的差异性和各自独到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诗歌翻译的审美要求——保持诗歌音韵的协调和节律的和谐,以实现诗歌翻译的音乐美,从而再现原诗歌的音乐性和欣赏性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