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既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成果 ,又是人类籍以思维的工具。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在享用人类思维成果的同时 ,学会运用思维成果 ,从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因此 ,围绕思维发展这一主线 ,从创造思维的独立性、求异性、广阔性着手 ,加强阅读教学 ,指导读书内化 ,是实现语文教育根本目的的需要 ,也是发展学生语文素质乃至整体素质的需要 ,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一、指导读书内化 ,重视自我发现 ,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契可夫说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学生自我发现的知识 ,无疑印象更深 ,记得更牢。这就要…  相似文献   

2.
发展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语文能力结构中,最重要的是思维能力。语文课堂教学要强化以语言为载体的思维训练,体现语文教育的学科特色,发挥语文学科的根本功能。语文教学要返噗归真,就要在语文实践中开展有学科特色的、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的思维活动,发展思维能力。语文既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成果,又是人类藉以思维的工具。语文课堂教学是让学生在享用人类思维成果的同时,学会运用思维成果,从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因此,围绕思维发展这一主线来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是实现语文教育根本目的的需要,更是发展学…  相似文献   

3.
人的创新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开拓人类认识新成果、新领域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敏锐性和丰富性,以及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深刻性等方面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同时也指出语文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文章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是时代发展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又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而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可能惟有三:1、是语文科的性质、特点及目的;2、是语文教学的特殊性;3、是语文教材的特点。作者提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发展直觉思维等手段来进行。  相似文献   

6.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人类意识发展水平的标志,它是对一切事物进行再造性、新颖性、独特性的思考和处理,以形成某种新形式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等六个主要特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基于以上六个主要特征,从以下五个方向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育与培养。  相似文献   

7.
关于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1996年《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有了新的表述:“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这是对长时期以来语文学科性质大讨论的总结,是关于语文学科性质认识的新发展。它必将对语文教学产生深远影响,对推动语文教师更深刻地认识并更有成效地完成语文素质教育的任务,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人们交流思想实现社会交际的工具;文字作为记录人类思维成果的符号系统,使人类的思想得以跨越时空传之久远,也是重要的工具。以确认语言文字的工具性质为基础,应该…  相似文献   

8.
练字进行曲     
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寓的思维因素,凝结着人类优秀的思维成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可谓是得天独厚,尤其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从实质上讲是思维的教学,阅读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互相促进的双向过程一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学习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也从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同时也指出语文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教学 中问题的发现最为 重要。2000年2月 最新版《初中语文 教学大纲》明确地 指出:“要重视学 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 中,指导学生运用 比较、分析、归纳 等方法,发展他们 的观察、记忆、思 考、联想和想象的 能力,尤其要重视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这种创造 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是时代的需要,是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的需要。学生如果 在学习过程中具备 了这种问题的发现 能力,那么就会在 语文学习中以这种 创造性思维来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才能实现语文教育 的真正目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三百多…  相似文献   

11.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思维方式,它是人类哲学思维把握存在根本方式和规律性发展的伟大成果,实现了人类思维史上划时代的变革。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形成了具有实践求实性、求同存异性、系统开放性和人民主体性等鲜明个性特点的实践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分析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不但能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能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意义的思维成果,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人类意识高度发展的标志.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重要举措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跳摘实验的措施特点:发展思维连问式张富发展学生思维和提高听读说写能力同样重要。实验通过多题连问连答.加大训练力度,使学生思维方面的潜能得到较好的开发。一发展思维具有问题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文这个工具是人们思维和记录思维成果的工具。近几...  相似文献   

14.
高素艳 《学周刊C版》2013,(8):112-113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悟性是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感觉与感应。悟性思维是一切思维形式的本质,是一切智慧的源泉和智力的能量所在,具有辩证性、统一性、普遍性、创新性,是人类思维方式的最高境界,是人类思维方式的深化过程。我们知道,人的思维是可以任意驰骋的,思维悟性也是如此,具有无穷的穿透力,可以完全渗入到任何部分中去。悟性  相似文献   

15.
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这一理念的确立是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阅读教学凸显学科特点,提高教学效益的根本所在。在周边片区学校组织的语文阅读教学研讨中,我发现他们在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的同时,  相似文献   

17.
正学生的学习是生长性的,语文课程也是生长性的,这就需要"生长性"的语文教学。"生长性阅读"是在"生长教育"理念指导下,以一种主题性、结构性、统整性、综合性的方式而展开的阅读教学。"生长性阅读"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进行阅读审美,更能生长学生的语文学习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丰盈学生的语文精神,润泽学生的语文生命。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思维因素,凝结着人类优秀的思维成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可谓是得天独厚,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是以抽象思维为主.文章将从抽象思维认识加工过程的两个阶段,结合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探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抽象思维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思维因素,凝结着人类优秀的思维成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可谓是得天独厚,尤其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从实质上讲是思维的教学,阅读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互相促进的双向过程。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学习到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也从中得到锻炼和发展;反过来,学生思维发展了,又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一、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可进行思维训练的要素思维具有多向性的特点,它在不同的文章中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章的不同,确定思维训练点。选好思维训练点是进行思维训练的…  相似文献   

20.
创造原本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手段.在写作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师要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