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鹏 《新闻采编》2007,(1):47-47
国内各地方电视台,基本每台都有一档综合国内外新闻的“综合新闻”,但是,许多观众仍有当地新闻看地方台,国际新闻看中央台的习惯。2006年初,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进行了改组,由原来的纯民生新闻改为综合国内外、视野开阔的综合新闻,《晚间新闻》原来定位是浏览当天大事,深入分析点评有挖掘性的新闻事件。但由于北京电视台一直没有一档综合国内外新闻事件的综合新闻,新闻中心研究后决定,对晚间新闻进行全面改版。改版后,《晚间新闻报道》已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收视群,从纯民生新闻改版为兼顾国内外新闻的全新栏目。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的顺利改版,为其他地方台办好综合新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今年7月1日,山东省电视台公用频道已经开播,各地方台在年底以前将逐步取消现用频道,其节目改在省、市公用频道播出,时间资源凸现紧张。为让有限的时间段发挥更大效能,各地方台都把重点放在了办好地方新闻上。一、新闻选材要突出接近性“关注身边的人、报道身边的事”是地方台新闻选材的出发点。采编人员要善于跳出地域小圈子,从宏观上去挖掘题材资源,在普通人、平凡事中捕捉新闻点。  相似文献   

3.
事件或事物有没有新闻价值,这牵涉到记者的选题问题。……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有些东西没有新闻价值或价值不高,还拼命在那里写。——前北京日报总编辑王立行 业内人士常说:有了好题材,这篇报道至少成功了一半。这话不无道理,一篇报道的新闻价值高不高,就看记者选择什么样的事实来说话。但是,在新闻工作中也有这种情况:同一个部门、同一个地区的记者,有的人好题材用不完,常常出大稿、好稿;有的人虽然忙忙碌碌,却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总也抓不到好题材,等到别人报道了方感遗珠之憾。其实这里体现的是新闻记者的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反映出  相似文献   

4.
邓金锋  查涛 《新闻窗》2012,(5):93-93
目前,新闻节目的“现场性”概念已经悄然兴起,电视新闻已经由预制式向直播式迈进,电视新闻编辑也已经由简单的组合型进入复杂的“创作”型时代。地方台的人力、物力、技术是无法和中央、省级等大台抗衡的。如何让地方台在纷繁的媒体大战中也有一席之地,提高地方台的收视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的地方台新闻,更要注重画面的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从而达到地方台新闻以“画”动人。  相似文献   

5.
当记者最苦恼的事情是没有新闻可写。没有新闻可写的原因,一是新近的确没有发生具有宣传报道价值的事件;二是虽然新近发生了可报道的事件,但由于事件题材相同(或雷同),类似的新闻早已被同行报道过,再写起来就是“炒冷饭”,没有了滋味。那么,如何才能让报道常写常新、多出彩,甚至达到“旧闻里面有新闻”目的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一个“勤”字,具体说就是要做到脑勤、眼勤和腿勤,这对于新闻出新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标准。新闻学释义为:“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构成新闻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高,越丰富,价值就越大。”所谓新闻特殊素质就是它所包括的重要性、接近性、时效性和趣味性等等,新闻记者要根据新闻价值进行采访、报道,这是不言而喻的。如何才能把握住新闻价值?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认为,新闻价值的实现程序,与传播者对新闻事实的及时发现、深入发掘、正确认识等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抓住典型新闻题材,及时发现新闻题材,深入挖掘新闻题材,从全…  相似文献   

7.
地方台电视新闻作品创优需要记者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立足地方特色,选准角度,小题材做出大文章;要抢抓突发事件,同时也要记录历史;要有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要重视新闻策划,确保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我们现在的经济报道还没有破题”。这话虽然稍嫌偏颇,但是,也不无道理。 经济报道是一种比较难以驾御的题材,现今的经济报道大都是“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主要表现在经济报道与社会生活结合不紧,与读者生活贴得不紧.滞后于火热的经济现实。 我以为,要改变经济报道,目前就是要为经济报道引入人文关怀。 一、走出“纯经济新闻”的认识误区 经济新闻作为一个单独的类别,是在经济建设成为我国的中心任务之后。经济报道的狂飙突进时期也是在改革开放至今的二十年中。 二十年来,我们的经济报道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无论是…  相似文献   

9.
隗鹏 《青年记者》2007,(11):58-58
无论什么样的稿件,在写作中都要力求一个“新”字,这既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创新的基础。但是记者在具体的新闻采写过程中,往往为报道对象的外在形式和自身的思维定势所束缚,使不少很好的新闻题材在写作加工的过程中落入窠臼,走入了程式化的老路。所以,新闻稿件要出新,记者必须逾越三个关口.从报道事实所依据的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0.
《新闻窗》2006,(1):17-18
在接到这次报道任务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报道组成员都认为这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题材。然而,真正要以它作为报道对象、要确定选题的时候,才发现它绝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反而变成了一个我们再陌生不过的题材。同时,这次报道还有一个主题是“穿行多彩贵州”,要通过历史事件为切入点,反映今天的变化。这更增添了报道的难度。再翻开贵州电视台的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11.
“说新闻”以其亲民优势从诞生之初就迅速走红,发展到今天,“说新闻”栏目已覆盖全国各级电台、电视台,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说新闻”也遭遇了瓶颈,庸俗、琐屑之风劲吹,突出表现在各地方台。本文就这一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说新闻”在地方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越来越重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导向作用。与中央台相比,地方台既没有采访的大空间,也缺乏有轰动效应的大题材,更没有以先进技术设备为后盾的大制作,地方台要办好新闻评论性节目,必须另辟蹊径。福山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观察》栏目创办以来,深受听众喜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我们的体会是:县级台  相似文献   

13.
季东山 《视听纵横》2003,24(6):81-82
只要你收看地方台的新闻,你会发现,时政新闻、工业发展、农业丰收等报道长篇累牍。化产业报道却寥寥无几,少得可怜。即使有相关报道,也多以“简讯”一报了之。如何使化产业新闻报道跟上“发展化经济、建设化大省”的步伐?笔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非“重大题材论”是实现“三贴近”的前提 近年来,新闻摄影界出现了一个不好的苗头,就是“唯重大题材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题材决定一切,只要选择了重大的题材就一定可以拍出高质量的、能获大奖的片子。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一些摄影记者不屑于从日常生活中开拓报道面,而是一门心思地寻找重大题材,突发事件,恨不得地球上天天都有天灾人祸,天天都有战争冲突。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顾名思义,是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新闻。它代表着老百姓的态度、视野和情怀。而如今,在广播电视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为满足电视观众日益增长的对信息获得的渴望和诉求,呈现出了新闻节目大扩容、新闻题材大贴近和新闻状态不断创新的新状态、新格局和新走向。一、民生新闻要有本土特色民生新闻的思想性要从报道角度上体现出来。地方台在新闻节目题材的选择和报道上,应尽可能地突出本土化特色。目前的民生新闻节目竞争激烈,节目资源共享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缺失了独特角度的报道思想,  相似文献   

16.
事实与“小姑娘”事实,对于新闻工作者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新闻工作者一年到头、无时无刻不是在和事实打交道。因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要报道事实,这个事实必须是真实的,确有其人,确有其事——这恐怕没有任何争议。问题在于,事实这个概念,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每个人在使用“事实”这个概念时,其实际所指往往有不少出入。于是,许多争议由此而来。记者要报道事实,要尊重事实,要忠于事实,不能弄虚作假。这些,都是新闻工作中的基本问题,也是唯物论的反映论的基本问题。重复论述也没有错,不重复也不要紧。…  相似文献   

17.
张琴 《视听纵横》2005,(6):64-66
在日渐走红的省级民生电视新闻栏目中.地方台新闻如同一簇鲜活娇艳、多姿多彩的“山花”.尽管她大多扮演的是“替补”角色——在自采新闻量少时挺身而出.量多时隐身而退,却始终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不但能避免自采新闻在报道远距离突发新闻上时效滞后的弱点.还可弥补自采新闻报道区域相对集中的缺憾,更重要的是在民生新闻日益杂志化的今天.地方台新闻在数量上为节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像ZTV-6的民生新闻栏目《1818黄金眼》每天时长达60分钟.如果单靠自采新闻而没有地方台新闻,节目在数量上必将陷入捉襟见肘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抓好一个题材,作品就成功了一半。这说明题材的选择对作品的成功十分重要。在创优问题上,一些地方台的同志觉得难就难在选题上,他们认为地方台所在地域小,新闻源少。但笔者认为,地方台也有地方台的优势,那就是地方台的同志下基层的机会较多,接触实际情况较多,更容易获得第一手材料。下面笔者就地方台如何抓好创优题材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吕杏生 《视听界》2006,(6):101-102
一、突破“三个误区”在电视传媒产业功能日渐强化的大背景下,外语新闻囿于受众窄、困难多、收益小等因素,常常不为地方台所看好。多数人认为,办好国际频道和外语新闻,是央视和卫视的责任,地方台无需“大投入”来做“小制作”。因此,在地方台开办外语新闻这个问题上,目前普遍存在着认识上的“三个误区”:误区之一:受众面窄,开办意义不大。相对大都市而言,地方外籍人士较少,看电视的外籍人士更少,本地观众即使有这兴趣也不会收看外语节目,因此根本无须为这有限的观众劳师动众,开办专门的外语新闻。误区之二:经济效益不高,无存在价值。市场经…  相似文献   

20.
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善待社会新闻是地市党报改进报道的取向之一,也是新闻报道落实“三贴近”要求的一个方面。新闻报道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 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面”和“负面”问题。通常认为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爱幼扶老、邻里相帮以及人们生活的新观念、新风尚等题材的社会新闻是“正面”报道,是党报社会新闻的主格调; 各种批评报道和跳楼寻短、抢劫嫖娼、事故伤亡等题材的社会新闻, 一般被认为是“负面”新闻,作为党报要尽量少报或不报,以减少负面效果。 其实,对“正面”和“负面”报道做如是的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