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常规解答行程问题的方法是画线段图,这对同学们的要求较高,即要求能够把握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但有时同学们思考的过程不是连续的,不一定能够把握住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还需要深入分析题目或者在他人的引导下进行思考.有时同学们遇到新颖的题型还是不会分析,容易放弃思考.引入可视技术,能使同学们在观看图形、动画、微视频的情况下掌握行程问题的本质,区分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能够让我们直接挖掘题目的中心思想,然后利用自己所学知识解答问题.下面,介绍如何利用可视技术辅助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   

2.
<正>数学中考试卷中,解直角三角形实际问题的题目通常较长,这就要求同学们能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答有关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并能够利用角的关系、边的关系、边角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文旨在探究解直角三角形实际问题的方法,以提升同学们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答实际问题,从而降低此类题目的失分率.  相似文献   

3.
<正>综合题指一道题目中含有多个知识点,考查的是同学们数学综合能力.此类问题的解答局限性低,需要同学们在精准审题之后,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寻找题目中所涉及知识点的关联性,使用多种方法进行全面考虑,综合解答.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数学综合题的解答技巧,旨在帮助同学们提升解答此类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同学们在解答数学题时,经常会感觉某一种方法或是思路很熟悉,如果详细分析题目,然后进行联想,就会将此问题中的数学对象特征迁移到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点上,进而得到新的数学对象的某种特征,这种方法就是类比思想.对于同学们来说,类比思想适用范围较广,无论是新知的学习还是题目的解答,都离不开类比思想.本文主要研究解答图形变换引发的类比问题,此类问题有以下几点特征:第一,题目涉及的小问较多;第二,  相似文献   

5.
<正>鲁教版(五四制)数学教材中的习题有很多是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题目,主要是考查同学们通过数形结合思想透彻地了解代数式、微分方程的几何含义,进而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去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下面我们简单分析一下鲁教版教材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问题,然后解答几道数学问题,旨在为同学们解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詹波 《广东教育》2010,(6):16-17
探索性问题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发散性的问题.此类题目的条件或结论不完备.要求解答者自己去探索,结合已有条件。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它对同学们的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及综合运用数学方法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有利于培养同学们探索、分析、归纳、判断、讨论与证明等方面的能力,使同学们经历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数学阅读理解题是先给出一段文字材料,然后在同学们的阅读中找寻其中的数学知识,通过数学关系的探究解决问题.初中数学的阅读理解题有下面的特点:第一,文字较多,数量关系与数学知识隐藏在冗长的文字中,需要同学们有较强的审题能力;第二,数学阅读理解题往往包括两部分,即阅读部分和解答部分,需要同学们对文字进行继续加工与分析才能找到解题思路;第三,题目新颖,需要同学们能够融会贯通数学知识点,深入分析后有效迁移,有效解答.  相似文献   

8.
<正>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求同学们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掌握知识的运用方法,具备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核心素养要求之下,同学们在数学学科作业完成阶段,要养成跨学科问题的思考方式,因为此类问题综合性较强,所以我们要积累跨学科作业解题方法,同时也有助于核心素养的提升.跨学科作业是在作业问题的设置过程中融入数学知识以外的运算符号或概念,或者选择其他学科知识,以数学问题的方式呈现.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强对同学们接受新事物、适应新情况能力的考查,“新定义运算”问题成为近年数学竞赛及中考的“热点”命题.而部分同学因乍遇这类题目而不知所措.其实.解答这类问题并不难,关键是要求同学们打破思维定式,准确理解新定义运算的规定,按照法则转化为常规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为了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举数学竞赛题四例,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解题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它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还要善于思考、灵活运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下面将概率和二次函数问题采撷数例,为大家点击思路,以期同学们在解题时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解题策略,正确解答问题一、跨学科综合题数学中的跨学科问题指的是题目以其他学科知识为平台、以与数学相关的知识为载体的问题,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具备相应学科知识的理  相似文献   

11.
<正>阅读理解题是中考试题中的一种新型题型,同时也是同学们比较畏惧的题型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阅读理解题目的文字较多,有的同学对题目中的信息提炼能力不强,经常读不懂题目,不知道题目讲述的是什么,进而产生畏难情绪.经常一看到此类型的题目就产生放弃的想法,失去解题信心.另外,个别同学的数学基础较弱,没有完全理解教材中提及的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等,遇到问题只是生搬硬套,面对阅读理解这种陌生题型时就会比较困惑,不能对新的公式、新的概念进行迁移运用,导致阅读理解题的解答出现障碍.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将详细介绍阅读理解题的解答步骤与方法,旨在帮助同学们提升对阅读理解题的把握,从而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经过调查发现,部分同学在数学综合分析能力、问题理解能力和图形想象能力方面较弱.同学们在没有经过特定训练的情况下很难解决复杂的几何问题,并且在遇到相似问题时会感到困难和畏惧.本文结合同学们的学习实际,利用动态信息技术展示数学图形,帮助同学们提高几何素养,快速解答几何问题.一、借助动态信息技术审清题意解答初中几何问题的第一步是审清题意,这有助于确定已知条件和所求,从而帮助同学们找到解题方法.随着同学们学习的几何知识的增多,接触到的几何问题也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如果不能深入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就会影响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3.
思考题     
本栏是专为中学生读者设立的。欢迎广大读者踊跃为本栏提供中等数学问题,并附寄解答。题目的难度以不超过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为宜。每期先登题目,解答在下期发表。同学们见到解答之后,如果自己还有更好的解法,也欢迎把你的解答寄来,本刊将择优发表。  相似文献   

14.
<正>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一直是历届中考数学考查的热点,需要同学们掌握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形式之间的互相转化,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这类题目的解答往往要运用到二次函数解析式中的变量关系,进一步得到解析式.中考试卷中关于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考查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等,前两者一般比较简单,解答题有一定难度.下面我们围绕解答题例举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正>同学们在做最值问题时,往往很难找到题目中的定值和变值以及它们的临界点,这就要求我们展开联想,培养动态思维能力,在题目中分清定值与变值,找到合适的模型和公式,拉近自己与题目的距离,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数学中最值题目千变万化,但基本模型几乎是大同小异.同学们要运用好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提升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6.
探索性问题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发散性的问题,此类题目的条件或结论不完备.在高考命题用语上,常以“试探求”、“是否”、“能否”等形式出现,要求解答者自己去探索,结合已有条件,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它对同学们的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及综合运用数学方法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是训练和考查同学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一种较好的题型,有利于培养同学们探索、分析、归纳、判断、讨论与证明等方面的能力,使同学们经历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求某事件发生的概率”问题同学们很熟习,但独具匠心、综合考查函数与概率知识的题目,或许你就不多见了.这些题目的解答,不仅要求同学们熟练掌握概率的相关知识,而且还要求你们对函数的相关知识得心应手地应用.例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正>构造函数法是高中数学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它可以改善部分数学题目的解题步骤,降低试题的解答难度,还能提高同学们的解题效率和正确率。然而构造函数法对同学们的数学学科素养是有一定要求的,部分同学在使用构造法进行解题时还存在不小的障碍。本文对能利用构造函数法解答的几类常见问题进行举例分析,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扫清障碍。  相似文献   

19.
探索性问题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发散性的问题,此类题目的条件或结论不完备。要求解答者自己去探索,结合已有条件,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它对同学们的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及综合运用数学方法的能  相似文献   

20.
用方程或不等式的知识解答一些实际问题是中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因为这样的题目能考查同学们以方程与不等式的知识为载体进行数学建模的能力,这样的题目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用方程与不等式的知识解答问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题意,找到题目所蕴涵的数量关系(等量关系或不等量关系)而给出数量关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