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陆军 《中学生物学》2010,(3):54-54,57
生物的可遗传变异主要有三种情况构成,分别是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其中染色体变异中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基因突变三者既有相似性,又有本质区别,现根据几个实例对这三种情况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2.
物理模型思维方法的认识、理解和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兆华 《物理教师》2009,30(12):34-35
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课程目标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模型”的思维方法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中学生学习物理课程必须要涉及和掌握的重要方法.中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就是正确选用物理模型,运用物理模型的过程.所以,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一定要重视物理模型思维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建立物理模型、运用物理模型的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物理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同行们交流.  相似文献   

3.
染色体畸变     
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肉眼无法看见,只能从生物的性状变化来判别它们的存在。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量变化,染色体畸变,在显微镜下肉眼可见。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部分染色体畸变可引起基因重组、  相似文献   

4.
生物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三种情况,考查重点分为概念考查、染色体组及几倍体的判别等情况。  相似文献   

5.
对高中生物学涉及的基因对蛋白质合成的控制、真核生物体细胞基因突变和性状、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生物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培养,可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科学思维培养,使学生掌握更多生物技能技巧,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理性思维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模型建构,透彻理解和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对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以基因重组的概念教学为例,借助物理模型的建构,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基因重组的内涵,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计算机应用软件类课程教学质量,着力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应用软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与创新能力。从分析计算机应用软件类课程的共性问题入手,以培养"计算思维"的能力作为课程教育和改革的出发点,分析并论证了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必要性,阐述如何强化计算思维培养。结果表明,在计算机应用软件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重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亦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和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读到2006版11期《生物学教学》“对某些说不清知识的讨论”一文时,觉得有些见解颇有同感,确实在教学中有些问题“说不清”,但对“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孩子,单眼皮的变异来源问题”上有不同的理解,的确单眼皮的变异不可能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造成的,但却可以用基因重组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9,(20):167-168
本文通过辨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列举试题分析三者的易错点,使学生加深对三者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物教学》2019,(6):65-67
<正>"生物的变异"小专题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故此笔者整合知识并设计该小专题的复习,以期能抛砖引玉。1教材分析生物的变异主要由不可遗传变异和可遗传变异组成,其中可遗传变异是"生物的变异"小专题的重难点。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如图1所示:第一,教师从可遗传变异的3个来源入手,引导学生回顾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基础知识,进而从本质上辨析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以及基因重组和  相似文献   

12.
首先阐明物理模型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着重探讨在教学中如何构建物理模型。从重视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建立物理模型与日常生活事例密不可分,科学技术促进物理模型的发展等四个方面进行解释说明。使学生自觉地运用物理模型思想、方法、去考虑和处理物理问题,有效地培养学生物理模型的思维,提高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专题涵盖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侧重考查对基因突变的产生、结果分析与特点的理解;对变异原因与变异类型的判断;对多倍体、单倍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多倍体、单倍体的特点的应用能力。近年来出现的生物变异类型的实验探究类题目较多,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4.
吴宁 《生物学教学》2010,35(8):70-70
I不定向变异 可遗传变异包括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都是不定向的。 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一个位点上的遗传物质的变化,包括碱基对的增加、缺失和替换。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多个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5.
2021年广东省高考遗传题考查了用果蝇M-5品系检测伴X隐性致死基因突变的技术路线。以此题为例,归纳总结果蝇X染色体上、常染色体上隐性和显性基因突变的检测和保存方法,并且根据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确定基因突变的类型,引导学生在遵循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上建构解题模型,在高考真题演练中进行模型应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6.
1 教材分析 “染色体变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内容之后,继续对可遗传变异类型的学习.本节教材包括2个课时的内容,课标中的具体内容主要涉及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等概念及其应用,以及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第一课时主要完成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组和二倍体及多倍体等概念及其应用的教学;第二课时为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  相似文献   

17.
问题:将无荚膜、无毒性的 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有荚膜、有毒性的 S 型肺炎双球菌属于哪一种可遗传的变异?答: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细菌为原核细胞,不具有染色体,不可能是染色体变异。我们要想确定是基因突变,还是基因重组,关键要了解具体的转化过程。细菌转化作用是指把从供体菌得到的 DNA 通过一定的途径授予受体菌,从而使受体菌的遗传特性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8.
1教材分析复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这节内容时主要是通过基于常态下的教学教材,实现学生对基因突变的基本概念的掌握,从而加深对基因突变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基因重组内容涉及减数分裂过程,这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实际理解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9.
物理模型是典型的物理问题,是基础知识的高度概括。物理模型的教学,是将最基础最典型的物理知识、物理问题介绍给学生,并通过建立模型,将研究方法也展示给学生,在引导学生思考、感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使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以下从高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谈谈建模能力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1.变异类型的判断学生常见错误问题:①交叉互换和易位都发生在两条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交换,学生常把两者混为一谈.②基因内部碱基对增加或缺失导致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缺失相混淆.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源于学生对各种变异类型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未能认识彼此的本质区别.因此,在教学中,对几种变异类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