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超  孙霞 《现代英语》2023,(17):111-113
《本草纲目》集本草学之大成,被誉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2003年出版的《本草纲目》罗希文英译本备受好评。文章拟从哲学阐释学角度出发,分析译者文化身份及其所处的历史语境对翻译策略和原则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在翻译中医典籍时要重视译者文化身份构建、译本要服务于目标读者,以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传统文化持续对外传播,中医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中医典籍是中医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形式。本文以《伤寒九十论》及其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以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为指导,研究该译本内中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分析表明,以文化作为翻译单位,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将多种翻译方法相结合,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文化障碍,有助于中医典籍今后的英译工作以及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医典籍是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基。近年来,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中医典籍书名的有效翻译有助于促进医学文化的交流和互鉴。中医典籍书名翻译存在望文生义导致译文信息误读和偏离文化造成译文交际障碍等问题。基于此,以纽马克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比分析三个代表性版本译文,试对中医典籍书名英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修改意见,以期完善中医典籍书名英译策略,讲好中医故事,助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前《伤寒论》的英译并没有考虑到《伤寒论》的特点和中医的特点。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析魏迺杰和罗希文对《伤寒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和翻译原则,探讨生态翻译学对中医典籍英译的解释力,以期促进《伤寒论》的英译研究,推动中医在国际上的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的产生过程,从文化品类的生成与流变看,主要表现为典籍文化在大众通俗文化中的消解与重构。从《三国志》到“裴注”可视为一种典籍文化的形成与内容和形式的扩展;多种通俗文艺形式的介入表现为典籍文化的消解;罗贯中及毛氏父子的定本,标志着新型典籍文化的重构和确立。  相似文献   

6.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孝文化典籍英译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理雅各英译本《孝经》作为中华孝文化典籍英译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至今仍被奉为经典译本。文章拟从生态翻译学中的不同视角来深入剖析理雅各《孝经》,这在孝文化典籍《孝经》英译研究中至今尚属首次,希望能为《孝经》以及孝文化典籍的英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陈磊 《现代英语》2022,(6):40-43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对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该本医学典籍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伟大医学成就,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传统历史精神文化.在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英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的科学准确翻译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黄帝内经》中的文化负载词类型众多,需要从语言维度、文...  相似文献   

8.
晏丽 《英语广场》2016,(12):24-25
本文以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英译为例,从文化翻译视角探讨了中医文化翻译策略,指出译者的文化取向决定了译者的翻译策略,认为从文化翻译视角看中医文化翻译,有利于在全球化浪潮下建立中医文化身份,扩大中医文化影响力,让中医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之医学典籍,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奠定了我国医学发展的基础。其中大量的文化负载词真实反映了中国历史社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正确理解和准确翻译《黄帝内经》中的文化负载词是中医英译的重点与难点。本文旨在通过生态翻译理论中三维转换理论,探究《黄帝内经》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得出较符合"生态翻译学理论"的英译本并丰富中医古籍英译中研究。  相似文献   

10.
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本草学和博物学巨典,为了学习和弘扬中医药文化,赓续李时珍精神,有必要进一步挖掘《本草纲目》的多学科史料价值。从阐述《本草纲目》在农史研究中的贡献入手,发现《本草纲目》在农史研究中为考辨名实异同、疏证历史源流、寻溯传统技术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史料。李时珍的著作及其注重实践和师古不泥的治学精神也赋予后人深刻启迪,农史研究人员应予以充分重视和学习。  相似文献   

11.
张慧 《山东教育科研》2014,(9):F0004-F000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文化领域的跨文化传播也愈加频繁,翻译工作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和精神愈加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门外译谈》作者李照国多年来从事国学典籍和中医经典的翻译和教学,在总结中华文化精气神韵、诸子学说的主旨精神和中国翻译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提出了典籍翻译主体选择的原则。他认为在中外译者合作模式全面实施前,应加强中国典籍译者的能力培养。《门外译谈》可供从事外语教学、文化翻译和语言研究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中医西传”的时代要求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中医典籍的译介对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话语体系有着较为突出的战略意义。通过梳理中医典籍译介传播史可以发现,中医典籍译介历史悠久,但是译介篇目较为局限;中医典籍翻译研究视角较为丰富,但是研究内容需要进一步体现跨学科属性;中医典籍翻译虽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是相关语料库建设和人才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基于翻译地理学的相关研究视角,特别是宏观的翻译方法指导层面,中医典籍翻译可以进一步在翻译过程的“名”中体现中医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实”。  相似文献   

13.
中医术语翻译是中医英语学科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也是中医典籍翻译的难点。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分析《黄帝内经?素问》的中医术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以期为中医典籍的翻译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京剧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程砚秋名剧《马昭仪》来研究京剧典籍英译,论述其英译价值,并以(兵困禅宇)一场为例对《马昭仪》唱词进行中英对照,目的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马红军 《考试》2011,(2):35-37
明清时期中国科技的发展缓慢,科技成就多属于农业、手工业、医药等传统应用科学领域,仍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的方法,如《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等,虽有进步却无本质突破。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世界第一座反映中华医药史的大型雕塑——《中华医药图》在天津市北辰区天士力产业园落成,并通过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证,荣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雕塑全长150米,高1.8米,记录了上古至今辉煌的医药发展历史,记载了重大历史事件16个,荟萃了《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等医学典籍著作28部,表现了中药药方、剂型20余种,共塑造刻画了古代历史人物132人(上图为浮雕局部)。  相似文献   

17.
中医典籍凝聚着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对其进行译介有助于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过往研究对中医典籍译介的分析大多是从译介的主体、内容、途径、受众、效果5个方面展开。本研究一方面对中医典籍译介要素进行了补充,并尝试构建新的译介模式,另一方面对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本元与路径进行了探讨,旨在促进中医药文化助推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鼷鼠小议     
赵秀林 《沧州师专学报》2009,25(1):24-25,29
鼷鼠为一种小鼠,《说文解字》、《尔雅》等字典词典中早有介绍。关于鼷鼠的典故和成语在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和引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鼷鼠这种小动物变得越来越生疏,在阅读一些典籍时就难免存在一定的困惑。鼷鼠这一蕴含着丰富文化和历史内涵的小动物值得我们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信在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升文化软实力落脚点在文化的一大载体——文化典籍。诸如《三字经》一类的优秀文化典籍将会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及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因此,文化典籍的翻译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文化自信视角下,对赵彦春在英译《三字经》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为中国文化典籍的英译提供新视角、新方法和新启示,从而助力中华文化的传播翻开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20.
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释名极具表现力,巧征妙寓,富有寓意和深刻的文化意义,且具有鲜明的文化特性,积淀了人类的审美经验,具有社会学、文化学和训诂学的意义。本文试就《本草纲目》释名的文化特性进行研究,对其形象性、学术性、文学性、故事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