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文化身份认同为视角,以甘肃省岷县巴当舞传承主体为对象,对体育非物质文化身份的认同与传承主体的构建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活态性"和"完整性"中必须厘清政府、地方、社区和传承之间的关系,在地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发挥三者的优势并形成合力。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需要强调"人"的主体性、提升个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判断的意识;赋予地方社区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体更多的话语权与决策权;采用主袭方式传承与"活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有利于增强群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文化身份的认同,有益于培养地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民文化意识",进一步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2.
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进行了梳理,以宾阳炮龙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个案,指出宾阳炮龙文化的遗产价值。针对宾阳炮龙发展面临政府主导力度有待提升、缺乏明确的配套管理体系、城镇化水平低使得炮龙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受限等困境,提出政府做好引导工作、助推炮龙文化的发展,成立宾阳炮龙传承管理与研究机构并构建评估体系,提升城镇化水平,促进炮龙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等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认为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保护提供了保障,数字化复原和再现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提供了支撑,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共享提供了平台,虚拟现实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提供了空间.建议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深度开发与运用要从六个方面着手:即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分类体系,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采集技术标准,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可视化表达,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技术综合运用体系,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媒体交互体系平台,构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同时要处理好以下四方面的关系:即数字化技术与文化生态平衡,数字化技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数字化技术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数字化技术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日渐重视,不同领域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同时,随着城市化化进程的加速与西方文化强势涌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不乐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涵养,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新思路.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思想为基础,就此提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提出重视传承人的保护,促进信息化传承,提高校园传承三个方面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16,(2):10-13
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拓展了非遗保护的途径。从数字化采集、数字化呈现、数字化传承和数字化传播四个方面探讨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泥鼓舞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与实践,丰富与创新了非遗的保护方式和传播路径,促进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泥鼓舞的有效保护与传播。  相似文献   

6.
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是在客家地区广为流传且为人们所喜爱的一种音乐文化形式。随着近年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越发重视,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也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广为关注,对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进行展示与传播已然成为对其传承与保护的重要形式之一。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充分推动了我国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数字化技术所具备的存储性和开放性的优势给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对此,我国客家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也应重视对数字化的运用,确保通过其实现有效的展示与传播。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国逐渐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数字化技术在诸多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成为新时代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在各国文化不断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现代文化的进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如何进一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其传承与发扬提供条件已经成为各国文化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渠道,在数字化技术作用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将突破传统的局限,取得更为显著的进步.为此,本文将重点探索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找出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具有一定实践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引入数字动画制作和传播技术,有利于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和传承的信息整合水平。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动画)的目标、功能、构架和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客观地认识与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动画)这一动态系统的演进规律及趋势。动画不仅可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现实问题,也会成为人们在现代视觉文化语境下,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视化和传播传承,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可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9.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具有的教育、健身、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有利于高校打造特色品牌,但是目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存在着文化冲击、利益至上、传承方式单一等困境,难以发挥培养专门人才、铸造灵魂的主体作用,文章以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究高校与体育非遗项目协同发展的策略,通过公共体育必修课程引入、体育专业课程对接和借助高校赛事推广等策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与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数码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正成为文化遗产现代传播和未来传承的主要推动力量。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理论支持、技术支持及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的系统梳理,进一步探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对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少林武术及陈式太极拳进行了研究.从中发现其价值功用,找出少林武术及陈氏太极拳在传承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梳理出河南省在保护、传承及发展这两项优秀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时有效的、积极的做法,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能为河南甚至全国其他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黄山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徽州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逐渐凸显。黄山学院作为黄山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在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仍然有一定的困境。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黄山学院参与黄山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进行研究,旨在为高校参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京剧、书法、中医针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见证,是世界级的文化艺术瑰宝。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对传统民族文化带来了冲击和变革,如何科学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效思路和方法。根据民族文化的信息特性,采用数字信息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采集、储存、处理、展示及传播,通过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换、修复和再现,还原为共享和可再生的数字文化形态,以达到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2011年,京族独弦琴艺术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历史维度考察,独弦琴内蕴强化民族认同、追求美好生活的价值功能;从现实语境考量,独弦琴非遗驱动乡村振兴,保护与传承独弦琴非物质文化遗产尤为重要。由于渔猎农耕文化的逐步消解与城镇化进程的强烈冲击,京族独弦琴非遗传承面临主体困境、模式困境、载体困境、价值困境、发展困境等一系列生存危机。为此,要从传承主体突破,加强传承意识,完善保障机制;从传承模式突破,优化传承模式,进行多元化传承;从传承载体突破,保护传承载体,扩大宣传力度;从产业发展突破,塑造整体品牌,促进文化再生产;从文化认同突破,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培训,提升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世代相传留下的重要文化资源,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载体,而职业教育则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承担者。以广西物资学校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传承研究实施路径为蓝本,提出了将非遗传统文化有效融入专业教学中,深化产教融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播与传承,同时建设传承实训基地、开发非遗美育课程教学资源对专业传承人才进行培养,将“非遗传统文化传承”与“社区活动”有效融合等有效形式,为其他职业院校创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具有可以创新非遗项目传承人制度、创新非遗文化传播途径和实现非遗资源的整合利用等价值;目前荆州非遗数字化保护面临传承危机、受众危机和保存危机等问题;荆州要通过建立并完善非遗资源库、构建非遗数字化博物馆、形成立体化数字传播渠道等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辽西高跷秧歌"为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入手,对高校体育课程开设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出了设想,对适合于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得出高校作为保护、传承与发展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载体,其合理有效的开设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受现代生活方式和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已经濒临消失,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存储、传承、保护和传播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分析总结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网络传播形式及网络传播现状,找出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展示平台的不足,提出将社交网络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方式,提高其信息分享效率和信息传播潜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不断变革,文化日益繁荣,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不断传承与保护。高校图书馆在地方文化的收集整理与传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介绍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非遗传承人现状,分析海南省高校图书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保护的价值优势,进而从高校图书馆业务功能层面上,指出了高校图书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探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构建了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由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3项一级指标,以及历史悠久、文化认同、完整性、独特性、传承性、强身健体、教育科考、艺术审美、情感意识、教育培训、竞赛表演、文旅环境、健康服务、产品制造等14项二级指标构成,对各指标进行了鉴别力分析,表明该指标体系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不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