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工闪电     
据国外媒体报道,法国和美国的科学家日前称,他们最近在高度为3200米的山峰上进行了一次模拟试验,利用高能激光装置向经过这里的雷暴发射激光脉冲,首次成功地在自然界中制造出了人工闪电。  相似文献   

2.
在为保护居民和企业免受暴风雨袭击寻找更新方法的研究中,研究闪电基本属性的科学家们经常会被一道道来自蓝天的闪光所深深吸引。闪电的出现是不可预测的,科学家们的研究也因此充满不确定性。几个世纪以来,物理学家研究这种放电现象所用的一直是不完整的模型。过去闪电研究成功的关键在于高空中自然产生的雷暴。1960年代后,科学家已可以采用向雷雨云中发射火箭(带接地线)的方式来产生可控闪电。尽管闪电是人们一般不愿意遇到的自然现象,但在科学家眼中,对主动触发闪电的研究却有很大用处,因为这种闪电可以被实际采集下来进行电流测量。佛罗…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死光A激光武器震惊全球,能够轻而易举地将美国的隐形战斗机击落……"酷爱军事的暴暴蓝在网站上读到了这样一则报道,惊叹不已——这是真的吗?那什么是激光和激光武器呢?带着这个疑问,暴暴蓝找来其他两位小编,大家一起研究了起来!激光是如何产生的?说起激光的诞生,它跟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关。爱因斯坦在1917年提出一个神秘的理论——可以用特定的方法激发光源,使其发射比正常状态更多的光。  相似文献   

4.
一鸣 《学生电脑》2007,(12):I0018-I0018
杀毒软件是病毒的克星,任何病毒都会被它杀得精光(被终止运行)。但是树大招风,有些病毒程序已经完善到可以主动反过来结束杀毒软件的进程。一旦杀毒软件被病毒程序干掉,你的电脑就会成为病毒木马畅游的海洋。  相似文献   

5.
科技博览     
《好同学》2003,(7)
科学家揭开“球形闪电”之谜多年来一直困扰着科学家的球形闪电之谜最近被新西兰科学家揭示:球形闪电是硅燃烧发光所致。球形闪电也称电火球.它出现在离地不高的  相似文献   

6.
对球形闪电人们听说过,可见过它的人很少。而对球形闪电是怎样形成的,却众说纷纭。近年来,新西兰有两位科学家对球形闪电的成因提出了新见解,有望揭开球形闪电形成之谜.球形闪电出现在夏季的雷雨天,它一般可持续几秒钟乃至几分钟的时间,大小在高尔夫球和足球之间,亮度相当于100瓦的灯泡,颜色有白、绿、黄、橙之分,常常在近地低空随气流的起伏而飘飞。新西兰的两位科学家说,他们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7.
激光测距     
在“神舟”四号飞船的发射中,我国科学家使用了激光测距技术,并且激光测距取得成功.激光测距设备主要由地面的激光发射器和安装在“神舟”四号飞船轨道舱下面的激光反射器组成.每个激光反射器是一个四面体棱镜,其中面M1(面ABC)、M2(面ADB)、M3(面BCD)两两互相垂直,如图1所示.地面的激光发射器发射的脉冲激光,从面M4(面ACD)射入棱镜,经过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反射后,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但方向相反.这样地面能够接收到飞船反射的激光.通过测定激光往返所需的时间,就可知道飞船到激光发射器的距离.例题…  相似文献   

8.
法国科学家日前在智利沿海和澳大利亚一处池塘发现了一种巨大的病毒,该病毒是地球上迄今发现的最大病毒,有1微米(百万分之一米)大,是一般病毒的10倍。其他大部分病毒的大小在50纳米到100纳米之间。发现该种病毒的法国埃克斯·马赛大学的研究者,赋予了它一个全新的名字——潘多拉病毒(Pandoravirus)。科学家们相信,他们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一个关于病毒的潘多拉盒子。为何科学家在之前没有发现Pandoravirus?其中最简单的一个是:许多科学家依然认为病毒比细胞微小得多——他们还不习惯在更大的尺度上看待病毒。  相似文献   

9.
据科学家测算,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每年约有31亿次闪电,平均每秒钟要发生100次电闪雷鸣,年年有不少人在雷击之下丧生。奇怪的是,雷击有时也会创造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奇迹——治疗疾病。印度有一位患白内障双目失明的老  相似文献   

10.
激光三豪杰     
10月4日,200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三位从事激光研究的科学家,他们是美国科学家罗伊·格劳伯、约翰·霍尔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汉施。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幽默地评论道, 他们弄明白了烛光和激光到底有  相似文献   

11.
自从富兰克林往天上放了只风筝后,人们已不再把闪电视为妖魔鬼怪,不过时至今日,对闪电的诸多研究并未完全揭开这种自然现象的神秘面纱。当然不能去怨科学家们偷懒怠工,毕竟闪电来去如风,要捕捉更多信息还真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2.
动物有克星,植物有克星,连小小的我也有克星。我的克星不是整日督促我学习的老妈,也不是大呼小叫喊我洗手、刷牙的老爸,更不是身怀“管理班级绝学”的班主任初老师……说了这么多,我的克星其实是一瓶饮料。你不要小看它,我一见它,就如同着了魔似的,向它逼近,直到一下子把它喝个底朝天!有这样一篇文章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的饮料生涯是从“初恋情人”——汽  相似文献   

13.
正20世纪80年代,借助激光技术获得了中性气体分子的极低温度(如10-10K)状态,这种获得低温的方法就叫作激光冷却。激光冷却中性原子的方法是汉斯和肖洛于1975年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们便实现了中性原子的有效减速冷却。激光冷却的基本思想是:运动着的原子在共振吸收迎面射来的光子后,只要激光的频率与原子的固有频率一致,原子就会吸收迎面而来的光子而减小动量;与此同时,就会引起原子的跃迁(原子又会因跃迁而发射同样的光子,不过它发射的光子是朝着四面八方  相似文献   

14.
1背景资料 2008年10月6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一半奖给德国科学家豪森(Harald zur Hausen),因为他发现了引发妇女宫颈癌的病原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另一半奖给两名法国科学家巴尔·西诺西(Francoise Barrie Sinoussi)和吕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因为他们发现了艾滋病的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相似文献   

15.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名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用风筝捕捉到了天空的闪电。当携带雷电的乌云来到风筝上方时,风筝上方尖细的铁丝立即从云层中“捕捉”电荷。当这些电荷传到被雨水浸湿了的风筝及其绳索上时,绳索上的松散纤维就向四周直立起来,并且电荷能从手指传遍全身。富兰克林用自己的身躯证实了闪电就是一种短暂的电流,并在一年后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避雷针。富兰克林是幸运的,1753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和他的朋友利赫曼也试图用类似方法“捕捉”闪电时,利赫曼不幸遭电击身亡。  相似文献   

16.
每到夏天,电闪雷鸣也随之而来。闪电是大自然的奇观,但是人们对闪电的敬畏多于欣赏,因为人们对闪电并不真正了解。直到最近几年,科学家才真正揭开闪电的神秘面纱,闪电的形成原  相似文献   

17.
激光教鞭     
法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激光教鞭,它的外形像圆珠笔,激光亮点可照到100米以外的地方。有了它,讲解人可轻而易举地在远离讲台的挂图上指指点点,挂图上就会出现明亮的指示点。老师,教师节快乐!哦??这是什么?这是我送给您的激光教鞭哦!这咱激光教鞭可以照到100米以外的地方呢。看!咦,为什么不出激光了呢?哈哈……糟糕,电池没电了!激光教鞭@杨鹏 @王甜甜 $杨鹏工作室  相似文献   

18.
看世界     
人造闪电处理垃圾 美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独特的充氮炉,运用人造闪电弧贯穿于炉膛内。通电以后,电弧产生人造闪电,把炉膛温度剧升到1万摄氏度左右,人  相似文献   

19.
一座大楼倒了,导致了几个国家政权的灭亡;一个司机偶然拐错了弯,引发一场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一块岩石不经意间断裂,导致了一次强烈地震;森林中的一次闪电,导致了一场来势汹汹的森林大火,蝴蝶翅膀轻轻扇动几下,惹来狂风暴雨……神奇转折点——这一科学家最近发现的自然法则,其印迹无所不在。  相似文献   

20.
美国科学家的发现否认有新艾滋病病毒存在科学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六篇研究报告指出,症状与艾滋病相似,但用现有方法又无法检测出艾滋病病毒的一类病例,不大可能是由一种未知的艾滋病病毒所引起的。与此相反,科学家指出,目前尚属罕见的这些病例可能由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