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位教师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题例1”时,他的新课引入,启发灵活,学生学得深入,值得借鉴。课始,教师出示了下列两道分数应用题:1.五年级有学生18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108人,占五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2.六年级有学生225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144人,占六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师:请大家算出这两题的结果。生:五年级达标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108÷180=35,六年级达标人数占六年级人数的144÷225=1625。师:请大家比较一下哪个年级的“达标”成绩好呢?生:六…  相似文献   

2.
某教师教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时候。课堂上出现了这么个小镜头——教师出示例题:“五年级有学生18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108人,占五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通用五年制九册例1) 经过师生共同的审题、分析和解答以后,教师说:“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  相似文献   

3.
百分数的应用比较广泛,通过它的应用可以加深对百分数概念的理解。它与分数有直接的关系,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一个重点内容。在讲“分数概念”和“分数应用题”以后,总觉得有些地方没有完全交待清楚,有些学生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等相互混淆,所以在讲“百分数的概念”、“百分数应用题”时,就应加以重视,认真分析教材,精心备课。 一、在讲第十册教材19页的题“某小学五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四年级有学生200名有三好学生30人。五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占本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四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占本年级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哪个年级的三好学生所占的比值大?”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有这样一道题;“新光小学六年级有128人,已经达到体育锻炼标准的占。而达标学生的:是女生,达标男生占六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以前学生接触到的是整数、小数四则混合应用题,现在学生乍一接触分数应用题,总是觉得不好接受,解答起来难度较大,而这类题在教材中又占相当比重,如何提高学生对此类题的解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针对这一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一题多解、由繁到简、由浅入深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解答问题,拓展解题思路,增加学习兴趣。 一、教师提问,学生先分步解答,然后师…  相似文献   

5.
一、创设情景,引发问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哪里举办吗?生: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师:为迎接在北京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我校积极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上月我校对五年级三个班进行了400米跑抽测,抽测结果如下:抽测人数达标人数达标人数是抽测人数的几分之几五年级一班20172107五年级二班50415401五年级三班25212251师:从表中你能看出哪个班的抽测成绩更好一些吗?生1:五·二班成绩最好,因为五·二班达标人数最多。生2:曹明的意见不对,虽然五·二班达标人数最多,但不达标人数也最多,有9人。生3:谁的成绩相对更好,应看各班达标人数…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教学中,把不同的应用题,引导学生从同一角度上进行类比,使学生思维活跃,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样能锻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使学生学得主动,懂得透彻,用得灵活。比如我开始教《百分数的应用题》的例题,(五年级有学生180人,其中少先队员162人,少先队员占五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因为学生在学习分数除法时,已初步了解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用比较数除以标准数,又掌握了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所以,我在  相似文献   

7.
有些分数应用题里有多个数量,而且有些量又处于变化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些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合理地选择单位“1”,就成为启迪学生思维,打开解题思路的关键。例1.育才小学五年级上学期体育达标人数占未达标人数的(1/4),本学期又有2人达标,这时达标人数占未达标人数的(1/3),这个  相似文献   

8.
李老师在班级的墙报上给同学们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贵民希望小学五年级有学生40人,刚好占全校学生总数的40%。四年级学生人数比五年级多 ,四年级学生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出完题,李老师就问同学们:“五道题该怎样解?”快嘴的陈欢抢着回答道:“把五年级学生人数看作单位‘1’,那么四年级的学生人数就为1+ =1 ,则四年级有学生40×1=50(人)。而五年级的学生40人,又刚好占全校总人数的40%,所以全校共有学生40÷40%=100(人)。因此,四年级学生人数就占全校总人数的50÷100=50%。综合列式:40×(1+ )÷(40÷40%) …  相似文献   

9.
教会学生解分数应用题的一些策略和技巧,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现举例如下,仅供同行参考。一、换个角度例:光华小学六年级原有学生240名,其中男生占712,后来转进几名男生。这样,男生占总人数的35,问转进几名男生?这道题,从“男生人数”这个方面想,很难解答。如果换个角度,从“女生人数”思考,问题却能化难为易。从题目可以看出,男生人数在变化,而女生人数没有变。根据女生原来占总人数的1-712=152,后来转进几名男生,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1-35=25,可求出后来的总人数为240×512÷52=250(名),进而可求出转来的男生人…  相似文献   

10.
原题:华新小学合唱组有80人,美术组的人数是合唱组的3/5,科技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2/3。科技组有多少人?(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21页分数连乘应用题例题) 第一次调整为:阳光小学六年级有240人,五年级的人数是六年级的3/5,四年级的人数是五年级的2/3。四年级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11.
《湖南教育》82年10期《运用“对应图”解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文,介绍了“斜下拐箭头——用乘法”、“横上拐箭头——用除法”两个箭头法则。我在教学中试用后,学生不仅迅速掌握了它,而且还创造了求分率的箭头法则:“直上拐箭头——用除法”的法则。现举例介绍如下:①某校有学生800人,其中一年级有140人。一年级人数占全校人数的几分之几?  相似文献   

12.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解答应用题,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例1.峰灵小学一至五年级共有学生480人,六年级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数的1/5。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相似文献   

13.
有以下两个教学“百分数意义”的实例: 一位教师在引入新课后,他是这样安排教学的: 1.编解题目。教师按课本例子自编了两个应用题:①五年级100个学生中,有“三好”学生20人,“三好”学生人数占全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②四年级200个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三好”人数占全年  相似文献   

14.
判断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标准量,也就是把哪一个量看作单位“1”的量,是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一般说,单位“1”的量在含有分率的句子中,下面介绍几种寻找标准量的简单方法,供参考。 一、找总量 这种形式一般在句首出现。如:五年级共有学生84人,男生占 ,男生有多少人?这一题中的总量(五年级的人数84人),就是单位“1”的量。因为男生人数就包括在五年级人数中。再如:海水含盐5%中,特定容积的海水重量就是单位“1”的量,也就是题中的总量。 二、找“的”字前面的量 这种形式一般为某种量的几分之几或百…  相似文献   

15.
一、一题多问 同一道习题,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提出问题,就能"练一题,带一串",从而有效沟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比如,进行分数应用题总复习时,我出示:六(3)班有男生28人,女生21人.根据学过的知识,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不难提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少几分之几?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等等.这样,既复习了分数、比等知识,让学生理解知识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又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复习课是依据教学任务的不同而划分的一种课型,上好复习课,关键在设计。下面就一节“分数应用题”的总复习谈谈小学数学总复习课的设计。 一、教学实况 上课,教师宣布并板书课题;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师:请说出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 生:分数乘法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分数除法的意义是: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师: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生:抓住分率句找出单位“1”、分析等量关系。 师:(出示分率句“某班女生人数比男生多1/5”)这句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什么量,它所确定的等量关系有哪些?  相似文献   

17.
某些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题目中有多个数量,而且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解答起来比较困难。如果能掌握一些巧解方法,解题就容易了。一、巧转条件例1五年级原有学生240人,其中女生占715,后来转进几名女生,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1531,后转进几名女生?分析与解:这道题女生人数在变化,总人数也在变化,只有男生人数没有变,可以把原来“女生占715”转化为“男生占全年级人数的(1-715)”,把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1531”转化为“这时男生占总人数的(1-1531)”。这样先求出后来全年级的人数,再求出后来又转进的女生人数。列式为240×(1-715)÷(1-1531)-240=8(…  相似文献   

18.
一位教师按教材内容顺序讲述百分数意义之后,出示三道题目给学生讨论、回答: (1)五年级有学生100人,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有80人。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人数占五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2)四年级有学生200人,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有100人。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人数占四年级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3)比较上面两道题目的结果。想一想:这两个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教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怎样突出“找准对应分率,明确对应关系”这一中心,完成简单分数应用题向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过渡呢? 上课开始,教师出示一根5节(五等份)活动棒,当着学生的面缩去三节,问:“这根棒的长度缩去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学  相似文献   

20.
为使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求百分率”应用题的解法,教学时我自己设计、编写了两个例题: 例1。甲数是20,乙数是40。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 例2。金盆小学五年级有学生40人,四年级有学生34人。四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