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第84—86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2.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及观察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教学媒体:液晶投影仪、多媒体电脑。学具准备:每组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各一张,蛋糕图一幅,木制米尺一把,苹果图一份(4个),熊猫图一份(6个)。学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分数意义的教学既是第十册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学时除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图形实例说明分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操作学具,动手动脑归纳出分数的意义。例如:教学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一长方形纸条(长20厘米、宽2厘米左右),要求学生先把长方形纸条对折一次,表示把它平均分成了两份,其中一份表示“1/2”,再对折一次取其中的一份、三份各表示几分之几?教学时要紧扣住这里所表示的1/2、1/4、3/4与单位“1”的关系。接着再让学生把18个小圆形  相似文献   

3.
[知识导序 ][知识导练 ](一 )比、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议一议 ( 1 )什么叫做比 ?( 2 )比和比例各有什么基本性质 ?( 3 )把表中 (   )填写完整。( 4 )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填写下表。区 别各部分的关系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前项比值除法是一种 (   )除号 (÷ )分数表示一个 (   ) 分母 (不能为 0 )   ( 5 )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何用处 ?请举例。( 6)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 ,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 (   ) ,叫做解比例。做一做填空 :( 1 ) (   )÷ 2 4=58=2 0∶(…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课本第53页至54页例题及第55页练一练中的习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3)借助直观演示、操作、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彩纸、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三角形纸、纸条。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片断一:铺垫理解师(出示13、35、34):怎么理解这些分数的意义?怎么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它们的意义?生1:把单位"1"平均分为3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用除法来表示就是1÷3,除法的结果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师:几个几分之一就表示成几分之几。师(出示16米、79吨):怎么理解这两个分数的意义?和之前的分数比有什么区别?生2:这两个分数表示的是数量,而不是比率。16米表  相似文献   

6.
教学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时,要善于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比较,以培养学生灵活、合理的解题能力。现举例说明如下: 例如:比较9/(10)和8/9两数的大小。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除了用化小数法(把两个分数分别化成小数进行比较)、化分子相同法(把两个分数的分子化为相同,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化分母相同法(把两个分数的分母化为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以外,还可用以下方法进行比较。 1.交叉相乘法。将两个分数的分子分别做被乘数,与分母交叉相乘,哪个分子与分母相乘的积大,那个分数就大。即9×9=81 8×10=80 ∵81>80 ∴9/(10)>8/9(此法实质是化分母相同法)  相似文献   

7.
王德兵 《学子》2016,(6):55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P87-89页的例1、例2,"试一试""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并学会比较这类分数(几分之一)的大小。2.经历用不同折法表示分数的过程,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把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  相似文献   

8.
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是分数大小比较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15页“例3:比较34和65的大小”一节内容时,笔者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出了多种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现将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简单介绍如下:1.画线段图进行比较。让学生画两条同样长的线段,分别在上面表示出34和65,通过直观观察,就能比较出两个分数的大小。345634<65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比较。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34=192,65=1102。因为“分母相同的分数,分…  相似文献   

9.
【教学背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小数的互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的一个知识点。一、调查。调查对象:五年级两个班的96名学生。调查内容:(1)独立完成12+1412-13(2)个别谈话,说说自己的想法。调查结果:(1)计算正确的83人,其中格式比较繁琐的36人,计算不正确的13人。(2)个别谈话中发现:学生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通过通分才能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二、分析。1.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具有较…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P112—P113 例1—例5。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 2.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把4个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几个?可用几表示?(板书“2”) 2.把两个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几个?可用几表示?(板书“1”) 3.把一个饼要分给2个同学,怎样分才最公平呢? 让同桌的两位同学用圆纸片代替饼实际分分看。 指名学生演示分的过程。分成的两份大小怎样?说明是怎样分的?平均分的这半个饼可不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表示? 教师讲解:过去我们学过的0、1、2、3……都是整数,遇到不够1个的情况,就不能用整数表示,比如这半个饼。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种新的数——分数。 二、学习新课。  相似文献   

11.
五年制数学第八册87页例3:把3╱4、7╱(25)、1╱3、7╱(22)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其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把分数化成小数;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判断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判断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一、优化例题 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对照教学目标,将例3改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133 -134页例1和例2。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亲身经历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变化过程 ,理解算理并能正确计算。2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感受成功的愉悦。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谈话导入。1 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投影出示)13 和 2534 和 720512 和 38口算。(投影出示)16+ 5625+1547+ 2758- 1889-59710- 310口算后请学生说出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及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谈话导入。分母相同…  相似文献   

13.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计算思路却是一致的,即必须是相同的计算单位才能相加、减。而这正是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因此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以转化为主线,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将成为本节教学的基本思路。 1、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复习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等知识,为知识的延伸做好准备。 2、巧妙设疑,引入课题。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算式改写成异分母分数的加法算式,让学生计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迁移类推,学习新知 1、讲解例1 (1)出示例1,启发提问:①1/2和1/3的分数单位相同吗?②不同分  相似文献   

14.
宜芝玲 《陕西教育》2001,(10):30-30
一、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观察问题的角度不能拘泥于一个角度、一种模式,如果观察问题单一,往往会造成学生思路单一,思维僵化,不敢越雷池半步。要使学生思路开阔,必须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突破常规,就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教学“用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时,如图: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是阴影部分,阴影部分表示几分之几。这是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取这样的2份,用分数表示是2/3。紧接着我让学生观察下图,并求出阴影部分是多少。如图: 让学生观察,依据左图,阴影部 分为5/3,又可根据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观察两例图中的阴影部分得出,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圆,还可以表示一个集合整体,因此,我们也可以把两个圆作为整体,看作单位“1”,这里把单位“1”平均分成6份,取这样的5份,用分数表示是5/6。这样,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认识问  相似文献   

15.
例1:用直线上的点表示。错解:230122323分析错因:这题把两个单位“1”当作一个单位“1”去分了,所以造成错误。表示把单位“1”(从0~1)平均分成3份,从表示“0”的点开始取2份。订正:23矫正练习:1.根据分数的意义在()里填上适当的分数。2.把4米长的铁丝截成5段,每段长()米,每段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内容:分数乘以整数.(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第1页例1、例2)二、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四、教具准备:小黑板、纸条、圆形图、投影仪.五、教学过程:(一)复习1.用乘法算式表示下列各式5+5+5+5=□×□19+19+19+19+19+19=□×□小结:从上面两题中可以看出,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2.看图列出加法算式,并算出结果(用投影仪先出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覆盖.  相似文献   

17.
1 判断题1 )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和统计成果的关系。(   )2 )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3)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   )4 )统计指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 ,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 (   )5)品质标志和质量指标一般都不能用数值表示。 (   )6)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7)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 ,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8)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 ,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分数乘以分数的式题。 2.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勇于探索问题的精神。 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单位“1”的一部分的几分之几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 教具学具: 教师学生分别准备长、正方形纸片各一张及幻灯、  相似文献   

19.
一、判断题 (10分 )1 只有正数才有算术平方根 (   )2 若x2 =a(a≥ 0 ) ,则x是a的平方根 (   )3 a(a≥ 0 )是二次根式 (   )4 任何实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一个点和它相对应 (   )5 任何一个数a的平方根都可表示为±a(   )6 若实数a和b互为相反数 ,则a b =0 (   )7 a·b =ab(   )8 ab =ab(   )9 一定要将所给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才能判定它们是不是同类二次根式 (   )10 有理数是整数、分数和零的总称 (   )二、填空题 (2 0分 )1 已知 :x2 =0 .0 2 ,x =。2 下列各数 :5,3 4 ,2 07,- …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实验数学》第十册第78 -80页“分数的基本性质” ,完成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知道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2 学生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 :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圆形纸片、CAI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准备 :1 说一说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