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讯员到报社送稿、反映情况或请求指导,是常有的事情。对此,编辑记者应当热情接待。然而,有的报社的编辑记者对通讯员不够尊重,往往自己稳坐在那里指手画脚,通讯员却站着洗耳恭听。编辑记者业务繁忙,疏于礼节有情可原,但给通讯员让个座总是可以的吧!通讯员是繁荣新闻事业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他们理应受到尊重。对此,新闻单位的同志应当有清醒的认识,理解通讯员、善待通讯员,也是有利于报社发展的。因为从通讯员那里,不仅可以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新闻,还能够了解到群众对报纸质量的评价。这对于及时改进工作,提高办报水平是大有…  相似文献   

2.
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通讯员是党报办报的一股重要力量,他们为党报提供了很多优质稿件。那个时候,各报社十分重视通讯员队伍的培养建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对通讯员的管理、培训和联络。还有较为成熟的管理制度,对通讯员的录用、纪律、奖励等都有规定。编辑部门和通讯员的联系也相当紧密,编辑有了好题目,约通讯员写稿;通讯员写了稿件,时常跑到报社送稿,和编辑一起改稿。  相似文献   

3.
编辑关     
倪玉 《军事记者》2001,(11):32-33
编辑是通讯员稿件变成铅字的第一把关人,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只有过了编辑这一关,稿件才有可能发表,而过不了编辑这一关,稿件肯定是废纸一张。作为通讯员,我们要主动与编辑交朋友,争取得到编辑的指导,这样不仅有利于通讯员的快速成长,而且也有利于把党的群众办报方针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近日在同一些通讯员交谈中,发现有些人埋怨编辑。对此颇有感触,想为编辑同志说几句话。我虽然对编辑工作不了解,但也曾接触过几位编辑同志。他们那种默默无闻地伏案工作,‘专为他人作嫁衣’的高贵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少通讯员、业余作者的成长也同编辑同志的指引、帮助分不开。可是,有的通讯员每当稿件未被采用时,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责怪编辑,满腹牢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7,(10)
报刊通讯员也要善●待●读●者文/亦杰由于我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经常有读者来信来访。来信,我件件认真处理;来访,我个个热情接待。我以为不光编辑、记者,通讯员也有个善待读者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业余作者或通讯员处理的来信来访当属报社群众工作的一部分。我...  相似文献   

6.
善过编辑关     
编辑是通讯员稿件变成铅字的第一把关人,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只有过了编辑这一关,稿件才有可能发表,而过不了编辑这一关,稿件肯定是废纸一张。作为通讯员,我们要主动与编辑交朋友,争取得到编辑的指导,这样不仅有利于通讯员的快速成长,而且也有利于把党的群众办报方针落到实处。 一、顺利过关的前提──争取指导 能够得到编辑的指导,是能促进通讯员顺利过关快速成长的前提,因此每个通讯员都要格外地看重编辑指导的重要性,那么,需要得到编辑哪些方面的指导呢?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争取业务指导。业务指导是全…  相似文献   

7.
对于通讯员队伍的业务建设,我们摸索出一条培养、造就通讯员的好路子,即:办班—采风—考核—评比—扶持。办班:我们《广西冶建报》自创刊以来,坚持举办通讯员培训班,聘请自治区一级的新闻单位驻柳记者站或柳州市新闻单位的领导、编辑、记者为通讯员上课,或安排本报的编辑、记者为通讯员讲课,并要求每一位参加学习的通讯员写出一篇作品,请授课教师讲评或批改。通讯员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陈让德 《新闻界》2001,(3):59-59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新闻媒体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党报实行岗位计分制后,调动了编辑记者的写稿积极性,报纸的面貌大有改观。但是,也有一些负面影响:如不少编辑、记者为了多挣工分,不愿修改通讯员稿件,甚至出现不用通讯员来稿,用了不开稿酬。有的编辑说,部主任、编辑都要挣工分,哪有时间改通讯员来稿,改通讯员稿件划不来;有的还说,市场经济,记者的稿件都用不完,不考虑通讯员上稿,这样挫伤了通讯员写稿的积极性。 这些表现与我们党历来贯彻落实"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不相适应。众所周知,在当前新闻改革中,…  相似文献   

9.
编辑对通讯凤的大量来稿有个筛选问题;在一稿不多投的情况下,通讯员把稿件投给哪家报刊,也有个筛选问题。 一般来说,通讯员钟情的因素主要有这样几点:一是喜欢把稿件投给能及时给通讯员寄样报样刊或剪稿的报刊。这是因为,95%以上的通讯员都制作了“被采用稿件剪贴本”,这是通讯员的写作成果。一旦遇有日后调动单位、重新安排工作或评定专业技术职务是用得着的。二是喜欢把稿件投向稿费发放及时的报刊。稿费是通讯员劳动成果的价值体现,这是对通讯员劳动成果的尊重。再说,如今寄稿件要贴邮票,信封信纸要自己购买,写篇稿子费用也不少。稿费发放及时,可以贴补再投入。三是喜欢把稿件投给编辑处理稿件相对较快的报刊。编辑部不压稿,做到好稿优先上,这自然是通讯员的共同愿望。四是喜欢把稿子投给通联工作好的报刊。通联部门能与通讯员广泛联系,广交朋友,能经常就通讯员写作方面的问题给予指导,对通讯员提出的适当要求,能尽可能给予满足。这些都能增强通讯员给报刊投稿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编辑功能淡化的倾向,不同程度地在一些报纸出现,这种淡化倾向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已经给编辑工作带来危害。这里不妨略举三四: 其一,联系通讯员人数越来越少。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无产阶级报纸区别于资产阶级报纸的显著标志,是党报的突出优势和特点,而建立一支来自群众的通讯员队伍,正是实行群众办报的关键一环。每听新闻界前辈谈及五六十年代,每个编辑都有自己的一张通讯员联络网,往来通信不间断,或约稿退稿,或话家常,或讨论报道动向,“编采通”渠道顺畅,关系水乳交融,遇有急需,一个电话就能约到稿件。而如今,这种情况已不多见。编辑约稿常有“捉襟见肘”之感,报道面经常出现空白,而一些通讯员则有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党报通讯员,在乡政府工作。我们在农村基层工作的通讯员,采访是否受地区限制? 譬如说,能否到外乡或外县采访? 请答复。寒风寒风同志: 你提出的问题,其他通讯员也曾提出过。在城市工作的通讯员还提出,能否跨行业进行采访  相似文献   

12.
——不要轻易地‘否决’。通讯员投稿后,热望编辑人员对他的第一篇稿件最好能够采用,如果不能采用也希望编辑能提出中肯意见。因此,编辑对通讯员第一篇稿件,不能采取轻率的态度,不能轻易地‘否决’,扔进‘废纸篓’。编辑应认认真真地把稿件读一遍,诚恳地指出稿件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新闻业务知识的辅导,提出修改意见,可建议当面修改,通讯员定会乐意;如果需要通讯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编辑功能淡化的倾向,不同程度地在一些报纸出现,这种淡化倾向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已经给编辑工作带来危害。这里不妨略举三四:其一,联系通讯员人数越来越少。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无产阶级报纸区别于资产阶级报纸的显著标志,是党报的突出优势和特点,而建立一支来自群众的通讯员队伍,正是实行群众办报的关键一环。每听新闻界前辈谈及五六十年代,每个编辑都有自己的一张通讯员联络网,往来通信不间断,或约稿退稿,或话家常,或讨论报道动向,“编采通”渠道顺畅,关  相似文献   

14.
漫步新闻书林,谈论新闻写作的书籍不少。新华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应该怎样写作——对78篇新闻稿的评析》,却别树一帜。书中每篇评析文章都另附有“作者原稿”和“编辑后的见报稿”。作者原稿大多是记者采写,也有记者与通讯员合作采写的,或通讯员采写的。这些稿件经过编辑修改、加工后,均见诸报端。评析文章是按照新闻写作的规律和要求,分析原稿的优缺点,着重谈不足之处和编辑修改的理  相似文献   

15.
村学写稿的通讯员,因见报的心情比较迫切,凡是采访到可写的素材,总是匆匆地写,匆匆地发,尔后每天在盼着自己的稿子见报,这种采写的精神可嘉,见报的心情也可以理解。然而有一些初学写稿的通讯员因不知道编辑选稿、编稿的一些要求和程序,致使一些本来能够见报的稿子,由于在写稿时的疏忽和粗心,失去了见报的机会。笔者也是一名通讯员,通过几年的实践,加上接触一些报刊编辑,耳闻目睹编辑们编选稿件的过程,从中体会到,初学写稿应有三忌:一急食大求全,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通讯员刚开始写稿不是从一件小事或某件事的一个侧面写起…  相似文献   

16.
时下,一些报刊社的编辑在回答通讯员有关稿件的处理意见时,常常不经意间来一句:“只要肯拿钱,稿子就好办。”这使我想起前些年一些老编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掸:“只要稿子质量好,没问题!”这真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 “只要质量好”,编辑就可以作积极的有力度的处理。这是报刊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编辑职业道德的要求。为了把报纸办好,编辑总是千方百计地求好稿,对能写出好稿的通讯员格外青睐,时不时地打个电话、写封信,或约稿,或找报道线索。那时,如果有人用钱来吊编辑的胃口,会令编辑大发雷霆!然而,近儿年,一些编辑…  相似文献   

17.
一般说来,通讯员的稿件能否被报社采用,关键在于它能否在"第一时间"被编辑看中。一些编辑坦陈道:目前通讯员的自发来稿,许多是因为"第一印象"不佳而被扔进了废纸篓或电脑"回收站"。所以,通讯员应尽最大努力提高自己稿件的质量,强化给编辑的"第一印象"。在"第一时间"打动编辑,赢得较高的"印象分",是提高稿件"命中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抓问题讲了不少个年头,但总有讲不完的话题,足以说明问题新闻所占有的位置,它是一个生命力极强的新闻品种,诸多的新闻行家对此有过不少论述或论著。本文仅就军报来稿、看稿、编稿中遇到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供通讯员参考。抓问题不是揭露问题编辑都希望编好稿。不少通讯员经常打电话给编辑要题目、催稿子,编辑大都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多抓些带问题的报道。一提起抓问题,不少通讯员又颇感为难:你们编辑记者跟我们不一样,到一个单位写好写歹无顾虑,我们常年处在一个单位,揭露自家的短处,恐怕领导就难通过,自己也很难站住脚。其…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我是一家中央级报社聘请的特约通讯员。最近听说,通讯员、兼职记者、特约记者也可以申请评定新闻专业职务,请问应如何申请?有哪些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20.
稿子见诸报端,是每位通讯员的夙望.许多初学写作的通讯员见到一些老通讯员三天两头有稿见报,认为是他们与编辑有关系,于是,挖空心思托门子、钻路子,与编辑套近乎,想达到上稿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